2023-2024学年辽宁省阜新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评估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弋(yì)     坍塌(tān)     亵渎(xiè)   强聒不舍(guō) B.惊骇(hài)   禅师(chán)   积攒(zǎn)   自吹自擂(lěi) C.汲取(jí)     麾下(huī)     宽宥(yǒu)   自惭形秽(huì) D.瞥见(biē)   广袤(mào)     旁骛(wù)     相得益彰(zh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亵读   骈进   敬业乐群   不二法门 B.杜绝   趣味   言不及意   无所用心 C.羡慕   浪荡   强聒不舍   无业游民 D.秘决   妄想   乐以忘忧   淘神费力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放榜时正值桂花盛开,故又称“桂榜”。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青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志一路上处处小心,时时留意,最终还是中了吴用等人的计,丢失了生辰纲。 B.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同学们看法不一。 C.求贤若渴的刘备屡次寻访诸葛亮不遇,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也为诸葛亮的出场做足了铺垫。 D.刘姥姥因为不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但是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原文填空。 (1)那柔曼如提琴者,是_____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是____________;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 _________________。 (2)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4)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_____,宜多应者。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2017年中考山东威海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有地隐然而高。        ②卫君待子而为政. B.①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C.①又尝自休于此邪?     ②学射于甘蝇。 D.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②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孔子所持的观点,并运用此成语造一个句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谈独立思考 茅盾 ①有人问:如何能独立思考? ②我想: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③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 ④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 ⑤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而日驰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 ⑥人类的头脑,本来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这个天赋,是在生活斗争中不断碰到矛盾而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发达起来的。如果没有,人类就不能从“蠢如鹿豕”进化到文明。 ⑦儿童的知识初开,常常模仿大人。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这真是可笑的矛盾。 ⑧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考的偶像。 ⑨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有一套教养子女的规矩:自孩提以至成长,必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是把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书呆子,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诗礼之家”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 (有改动) 1.全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______。 2.第⑤段中的“井底之蛙”“应声虫”“日驰数百里的驿马”分别指哪种人? 3.第⑦段作者说“这真是可笑的矛盾”,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矛盾”的理解。 4.请用一句话写出第⑨段的主要观点。 5.结合全文,请说说要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需具备哪些条件。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古诗词赏析,回答后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一位作家和一位厨师发生争执,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作家对厨师说:“你没有从事过写作,因此你无权对本书提出批评。”厨师反驳道:“岂有此理!我这辈子没下过一个蛋,但我能尝出炒鸡蛋的味道,母鸡行吗?” ⑴作家与厨师争论的话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厨师答话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学习了《敬业与乐业》,你一定对“如何对待学习”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请你以“乐学”为话题,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