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双辽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麂子 (jǐ)          累赘( zhuì)          修葺(qì)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契约(qiè)          案牍(dú)          香气四溢(yì) C.德馨(xīng)     冗长(rǒng)        亵玩(xiè)        颠沛流离(diān pèi) D.商酌 (zhuó)       撵走(niǎn)        循环(xún)        鞠躬尽瘁 ( chuì)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累赘             臂如             如释重负 B.朦胧             简陋             晶莹惕透 C.竹篾             修茸             悲天悯人 D.锲约             循环             颠沛流离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班主任声泪俱下地讲完他父母援藏的动人故事后,使大家深受感动。 B.李越上课偷偷在课桌下玩手机,王老师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他。 C.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到175米,金戈铁马的八百年前的古战场遗址,将部分淹没在长江之中。 D.珠峰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勇敢挑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有龙则灵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③予尝圃于丛棘之右 ④因名之曰“何陋” (2)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无丝竹之乱耳       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安而乐之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D.可以为师矣       以信孔子之言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5)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甲】文借助“陋室”这一事物,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志趣与美好的德行,运用了 _____的写法。 ②【乙】文记“何陋轩”,文中“_____”(用【乙】文原句填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交往也是“谈笑有鸿儒”。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槐花蜜 赵学儒 初夏,老乡进城,带来蜂蜜,是槐花蜜,即槐花盛开时蜜蜂采粉酿成的蜜。老乡说,这是头茬槐花蜜,是一年中最好的蜜,是咱太行山区最地道的蜜。老乡的一番话,把我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太行山老家。 我老家是个被大山围起来的村子,因为少雨,山上栽满耐旱的槐树,每年春天柳绿之后,山上的槐树便开了花。近看朵朵串串,远望成片,从空中俯视,沟沟梁梁都是雪色。轻风摇曳,花海泛起股股波浪,吹来缕缕花香。这时,便有无数蜜蜂如天兵天将飞来,之后趴在花蕊上,再无声息,专心采粉。 那时老家穷,乡亲们都要采槐花,或自己吃,或喂猪。一次,我跟母亲上山去采花,她用长钩勾下树枝,我把槐花摘下,放到袋子里。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我家八口人,爷爷奶奶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我爸在外地教书,很长时间回家一次,我们兄妹四个都在上学,母亲的辛劳可想而知。 记得那日母亲穿了一件绿褂子,在白色花海中格外显眼。橘红的阳光也从树缝探下头来,与她的微笑糅在一起,越发灿烂。我摘了一朵小花放到嘴里,咂咂滋味,开始有点苦涩,却越嚼越香、越嚼越甜。我们满载而归,身上还带着香甜的味道。 母亲把槐花带回家,摊在干净的地上晾晒,便于存放。接着,她开始鼓捣猪食。她把槐花放进大锅,点燃灶膛的火,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槐花瘪下去了,又把一些谷糠放进去搅拌,再兑些凉水,开始喂猪。圈里是黑白两只猪,一顿吞咽。年终,母亲把一只猪卖掉,还“缺粮款”,另一只杀了,肥肉炼成坨,作为全家一年的油水。 槐花的吃法多样:炒鸡蛋,把鸡蛋和槐花搅在一起,放锅里炒,鸡蛋熟了,菜就成了;蒸槐花,把槐花和面粉拌匀,再加点儿盐,放笼屉里蒸,出锅便可以蘸蒜吃;蒸包子,把槐花剁成馅儿,搅上些猪油,用棒子面、棱子面或山药面包好、蒸熟。那浓浓的槐花香,伴随着我们成长。 我成家之后,在附近的水电站上班,家里的事基本落在妻子肩上。我上班是三班倒,一次早上下班回家,知道妻子去采槐花了,便去接她。山上,阳光灿烂,就像舞台上的灯光,槐花漫山遍野地舞蹈。一群群蜜蜂来了走,走了来,嗡嗡声此起彼伏。在这片雪白的花海中,妻子头上的红纱巾分外妖娆。采完花,妻子开始下山。她的肩上背着装满槐花的筐子,筐子上还摞着鼓鼓囊囊的麻口袋。下坡时几乎是一路出溜,妻子的腰杆却总是挺得笔直,抵住筐子和口袋。回到家,她解下被汗水浸透的纱巾,让我替她拔头皮里的槐刺。猛地拔出来,殷红的血也跟着渗出来。 那年,我们家盖新房,妻子特地养了三只猪,或卖了钱支付材料费,或用来招待帮工。为了让猪吃饱喝足快些长大,妻子采回了很多槐花,晾晒在房前屋后、坡坡台台,吸引了很多蜜蜂前来。 老乡说,我知道城里什么都有,但这蜂蜜是自己家的,可甜了。我也没客气,认真地对老乡说,这蜂蜜永远是最好的。                                                      (选自2017年6月2日《光明日报》) 1.本文回忆了有关槐花的一些往事,请概括文中母亲和妻子的相似经历,并归纳她们的共同性格特点。 2.请从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 4.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5.细读全文,你怎样理解标题中“永远”的意思?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前两句在你头脑中呈现的画面。 2.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3)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 七、作文(共40分) 人的一生既匆匆又漫长,但是,只要经历过,就都留下了痕迹。岁月之手常常在不经意间留下那些值得记忆与回味的瞬间。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悟,以“值得回味的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字数不少于 600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