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怨怅(chàng)   逞能(chěng)   勾当(dàng)     不省人事(xǐng) B.聒噪(guā)       作揖(yī)        星宿(xiù)       箪食壶浆(dān) C.桑梓(xīn)       侥幸(jiǎo)     拜谒(yè)        顿开茅塞(sāi) D.筵席(yán)       岔气(chà)       发怔(zhēng)   思贤若渴(kě)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逞能  殆尽  智术短浅  顿开矛塞 B.腼腆  侥幸  如雷惯耳  经世奇才 C.拜谒  愧赧  不尤分说  悔人不倦 D.鄙贱  促狭  剜口割舌  尖嘴猴腮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钱早就已经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B.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不仅是社交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电影总是让人瞬间体验悲欢离合所有的情感,使观众心甘情愿变成视觉影像的俘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B.通过学习《范进中举》,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C.吴用这一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诸葛亮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是刘备能否建功立业的关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故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__________?__________。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太守归宾客从也/择其善者而从之 C.至于负者歌于途/负势竞上 D.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3)结合选文,分析第③段太守“醉”的原因及写太守“醉”的作用。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听海的心 迟子建 ①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②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③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上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④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⑤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 ⑥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⑦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⑧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⑨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⑩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⑪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⑫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作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 ⑬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会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⑭是啊,如果我们对大自然没有怀抱一颗“惊奇之心”,我们身体埋藏的“灯”,就不会闪亮,这世界就不会诞生那么多优秀的童话,我们在冬夜的炉火旁,也就没有听神话故事的美好时光了。其实对大自然的“惊奇之心”,不仅孩子应该有,成人也应该有,因为它能持久地生发心灵的彩虹,环绕我们黯淡的人生。 (选自《大河文摘报》2017年7月26日) 1.由盲人老妪听海引发了作者对家乡的哪些回忆?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         ,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            的向往和追求。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九上综合性学习《走近小说天地》设计了“小说故事会”“小说人物大家谈”“展开想象的翅膀”三个学习活动,请你说说,教材编写者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三个活动? 七、作文(共40分) 毛毛虫问蝴蝶:“怎么才能成为一只蝴蝶?”“首先要有飞行的渴望,其次要敢于冲破束缚你的安全而温暖的茧。”“那不是死亡吗?”“表面上是死亡,实际上是新生。”有些时候我们不是因为难就不敢做,而是不敢做才变得难了。这就是勇气。 请以“        (勇气、自信、坚强……)让我走出困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