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海门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坍塌(tān)     腐烂(fǔ)       困厄(è)     可望而不可即(jí) B.稍逊(xùn)     麾下(huī)     窗棂(líng)   锲而不舍(qì) C.宽宥(yòu)     矗立(chù)     窄窄(zhǎi)   抽丝剥茧(bō) D.承蜩(tiáo)     骈进(pián)     惊骇(hài)   红装素裹(guǒ)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游 风骚 锐不可挡 红装素裹 B.黎明 嘶哑 为富不仁 盎然生机 C.愚顿 娉婷 眼花缭乱 诚惶诚恐 D.飘逸 流盼 白首起家 重岩叠障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5月22曰,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 D.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B.短短几天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修正版已迅速出现在各大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新一轮宪法学习潮火热。 C.通过参观中国航空博物馆,使我了解了许多航空知识,增强了国防意识。 D.喜剧演员宋小宝在与广州粉丝的见面会上表示,会不会再来广州,关键看广州影迷欢迎。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名句默写。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我爱这土地》) (2)__________________,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3)大堰河,__________________。(《大堰河——我的保姆》) (4)假如没有你,太阳,__________________(《给太阳》) (5)_______________,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我爱这土地》) (6)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黎明的通知》) (7)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方》) (8)______________,就没有生命。(《鱼化石》) (9)仅只是一个平面,_____________。(《镜子》) (10)世界要是没有光/也就没有____________的春天/也就没有___________的夏天/也就没有_________的秋天/也就没有_________________的冬天。(《光的赞歌》)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泠泠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①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②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③之哉?且将九锡④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节选自袁中道《楮亭记》) 【注】①樾:树荫。 ②当(dàng):适合。③宥:同“侑”,酬答。 ④九锡: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     (2)醉翁之意不在酒(           ) (3)不可暂废             (            )     (4)自念设有他树   (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 B.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 C.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 D.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日西,骄阳隐蔽层林。 4.【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各有怎样的由来?两文借亭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的,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觉得我的行为好笑,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哧哧地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他们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在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呆。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⑪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⑫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1.说说标题“温暖的苇花”有什么作用。 2.作者围绕苇花写了哪几件事? 3.作者在记叙“我”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将它插在花瓶中这一事件时,分别写到了农人和父亲的笑,他们各自的笑的原因是什么?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2)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5.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对苇花有着深厚的情感。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水调歌头》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前的小序,不仅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缘由。也表明了词人中秋对月,心中难抑对手足兄弟的思念之情。 B.词的上片以问月开篇,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又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他情感的波澜起伏。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词人却因被贬内心压抑痛苦难以入眠。 D.词的下片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为议论,情感变得通透豁达;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情感热烈而奔放。 2.苏轼在这首词下片问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又自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他的回答。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请依据下面的信息,写一段关于“义务教育教科书(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体系的说明文字。 要求:①说明对象明确,信息不遗漏: ②说明顺序合理,条理清晰:③符合说明文语言要求:④字数在150至200字之间。 七、作文(共40分) 按要求作文 古人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错,只有背起行囊,云游四方,才能真正了解社会,才能对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进行实践,才能获得真知。无论是《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还是《西游记》《徐霞客游记》,古人用行动证明了“走”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追求,是一种理想实现的过程。现代社会,无论媒体还是个人,又在行走中找寻人类精神的家园。 请你以“行走四方”为话题,写一篇游记。要求:①写清楚游览地风光景物的特点,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