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同步练习(原卷)

举报
资源描述
5.3 直线运动 ü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ü 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l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1) 运动的路径是直线; 2) 运动的快慢保持不变,即它的速度是一个恒量,任意时刻的速度(v)都相同; 3) 路程的表达式:s=vt,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4) 下图中(2)和(4)分别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和v-t图像。 l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考点一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例1下列速度-时间图像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变式1图像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前4 s内运动的路程是       ;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m/s。 考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同向、相向、追击、相遇等运动分析 例2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m,图中的a点表示。 变式1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 M、N间的距离为s,则 (   ) A.v甲v乙,s=36米D.v甲>v乙,s=18米 考点三 匀速直线运动—— 过隧道 过桥 通过 问题 例3一辆大型运输车,长40m,匀速通过长260m的山洞时,所用时间为30s, (1)求它的速度大小; (2)若它以同样速度通过一座桥时,所用时间为26s,求桥的长度。 一、单选题 1.一个物体从A点出发,沿直线ABC做由慢到快的变速直线运动。测得它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为0.5s,BC两点相距4m。此物体在从A点到C点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一定 (  ) A.大于8m/s B.等于8m/s C.小于8m/s D.无法判断 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大,其速度越小 B.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其速度越大 C.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与运动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下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一时间(s—t)图像的是 (  ) A. B. C. D. 4.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每隔10s内通过的路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乙车在20~30s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它在30~40s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同 D.在3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5.如图所示,是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的示意图,小汽车从A点出发的同时开始计时,每隔10s记录--次它的位置和已行驶的距离。关于小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汽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汽车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汽车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D.小汽车从A点到D点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6.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不一定相等 7.如图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b中的图线Ⅱ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 B.图b中的t0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 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 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 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 (  ) A. B. C. D. 9.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是(填器材名称)打出的甲、乙两条纸带。在甲图中,从A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秒。在乙图中,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从D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纸带A点到F点的运动状况是;乙纸带A点到F点的运动状况是(均选填“快慢均匀”、“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11.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 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请你说说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理由。 1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1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他们都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速度;经过8s,甲、乙之间的距离是m。 14.如图甲所示,在长约1m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适当的圆柱形的红蜡块,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并迅速竖直倒置,红蜡块就沿玻璃管由管口上升到管底,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红蜡块沿玻璃管上升的速度,利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红蜡块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第4s时,其速度大小为cm/s。 15.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 16.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N,则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N,运动的路程为m;在0~4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N。 三、实验题 17.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l cm、长为60cm的玻璃管中注入水,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 (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0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到竖直位置后,立即计时(如图甲)”;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到竖直位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乙)”;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正确。其理由是:。 (2)按照正确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你认为这个数据可能是s,判断的依据是; (3)请你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图(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可知,玻璃管中上升的小气泡做的是运动。 18.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为1cm、长约50cm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管内留一小气泡。 (1)在此实验中,我们研究(玻璃管/水柱/气泡)的运动情况。 (2)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的。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快/慢)。 (4)实验中气泡经过A点开始计时,测出气泡从A点运动到10cm处、20cm处、30cm处、40cm处所用时间分别为13.0s、26.0s、39.0s、52.2s,把这些数据处理后按要求填入下表中,并计算出各区间相应的速度(小数点后保留位)。 () 区间 0~10 10~20 20~30 30~40 时间t/s 速度v/(cm/s)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气泡做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6)根据测量结果,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上画出s-t图像。 () 四、计算题 19.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 h到达三水,休息0.5 h后,再以8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 h到达肇庆.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0.小薇从家中出发回学校,其中一段路程是小跑,一段路程是步行,中途还在士多店买了瓶饮料。整个过程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问: (1)小薇步行时的速度是多少?小跑时的速度又是多少? (2)小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1.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2.7 s后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光速)问: (1)月球距离地球多少km? (2)如果一辆赛车以500 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2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 (1)甲与乙物体的运动速度各为多少? (2)两物体相遇后40 s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23.小华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以等高的墙砖为背景,将纸锥从A点自由释放,每隔0.2s曝光一次,记录纸锥的全程情况如图所示,若纸锥落地时的速度为1.5m/s,求: (1)纸锥下落全程的时间; (2)纸锥下落的高度; (3)纸锥全程的平均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