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抗体检测-消除宫颈癌总体要求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健康 MacroAreas Health | 聚焦HPV抗体检测 消除宫颈癌总体要求 一、 消除宫颈癌总体要求 (一)消除宫颈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统筹各方资源,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宫颈癌综合防治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广大妇女健康素养和保健技能,强化宫颈癌早期预防,促进宫颈癌早筛早诊早治。 坚持创新发展、科技驱动。聚焦宫颈癌防治难点问题完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促进新技术参与宫颈癌防治关键环节,提高服务效率效果。 坚持公平可及、促进均衡。着力加强资源不足地区宫颈癌防治工作,关注弱势群体,缩小城乡、地区差距,助力乡村振兴。 (二)消除宫颈癌主要目标 进一步完善宫颈癌防治服务体系,提高综合防治能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努力遏制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减轻宫颈癌社会疾病负担。到2025年,试点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到2030年,持续推进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试点工作;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7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 二、 HPV疫苗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严重影响着女性健康。在我国,城乡妇女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但宫颈癌可以通过接种宫颈癌疫苗(HPV疫苗)进行有效预防。 据统计,80%以上女性一生至少有过一次HPV感染。宫颈癌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癌症,若在早期发现,90%以上的患者可长期治愈。HPV的中文全称是人乳头状瘤病毒,现已知的HPV病毒有150余种亚型,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其中的13种最具致癌潜能。HPV疫苗的接种者,主要目的是预防由HPV病毒引发的宫颈癌患病风险。目前市场上共有三种HPV疫苗,分别为二价、四价和九价。二价HPV疫苗希瑞适(Cervarix)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2007年上市。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大多数宫颈癌是由HPV感染所致。目前已分离出的HPV达100多型,其中至少14型可导致宫颈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的宫颈癌中可测出高危型HPVl6和18亚型,其中HPV16亚型诱发癌变的潜力最大。低危型HPV6和11亚型则与绝大多数生殖器尖锐湿疣和几乎所有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相关。尽管外阴、阴道、阴茎和肛门的癌症和癌前期病变相对罕见,但至少80%肛门癌和至少40%~60%外阴癌、阴道癌和阴茎癌是由HPV诱发的。 HPV基因型的分布因地理区域而不同,但在所有区域中占主导地位的致癌基因型均为HPV16亚型。世界上第一个可预防由6型、11型、16型和18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生殖器疣的疫苗已获批准。 近年来经宣传后国民对HPV的防治意识大幅度提升,国内目前已经出现预约后至少半年才能接种和摇号接种等现象,疫苗开始变得供不应求。 2020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60.4万,死亡人数约34.2万,其中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1万,死亡人数约5.9万。作为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宫颈癌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发展。2020年11月,WHO启动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包括我国在内的194个国家首次承诺要消除这种癌症。在2019至2020年间,HPV疫苗在中国市场迎来增长大年。根据中检院批签发数据,从HPV疫苗获批进入国市场算起,截至2020年末,国内HPV疫苗的累计批签发总量约3489万支。 2020年全年,HPV疫苗合计获得批签发1543万支,四价和九价各自批签发约722万支、50万支,同比涨幅分别达到36%、52%。2020年,HPV疫苗批签发总量为1543万支(+42%)。其中双价HPV疫苗批签发量315万支(+57%),其中万泰生物双价HPV疫苗批签发量246万支,葛兰素史克批签发量69万支;默沙东四价HPV疫苗批签发722万支(+30%);默沙东九价HPV疫苗批签发507万支(+52%)。 2月23日,海南省卫健委与省教育厅联合发文,确定了海南省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方案,今年计划接种7.1万人。海南明确,将选择国产的2价疫苗。在此之前的2月11日,重庆也宣布为全市适龄女生免费接种2价HPV疫苗。就在这之前的一天,国家卫健委在回应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对HPV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进行统筹研究。 三、 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 宫颈癌前病变可按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或CIN1)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或CIN2/3)分级进行处理。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积极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LSIL多为HPV高危亚型一过性感染所致,60%病变可自然消退,30%病变持续存在,约10%病变2年内进展为HSIL。HSIL多为高危亚型HPV的持续感染所致,约20%的HSIL可能在10年内进展为浸润性宫颈癌13。多数情况下,宫颈癌前病变可以成功治疗,因此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尤为重要,尤其对HSIL患者的干预治疗对于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HPV疫苗在中国获批上市,中国市场在宫颈癌一级预防上的空白逐渐被填补,但目前HPV疫苗的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另外,对于已感染HPV的患者而言,HPV疫苗无法提供有效保护。因此在现阶段,以宫颈癌前病变管理和治疗为代表的宫颈癌二级预防手段仍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两癌筛查的普及下,更多HPV感染患者在宫颈癌前病变阶段被发现,需要及时接受治疗。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指出,非妊娠期宫颈HSIL患者优先选择宫颈切除手术治疗,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冷刀锥形切除术(CKC)。 其中,LEEP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中、术后出血,另外手术可能会导致盆腔感染、宫颈瘢痕、早产及剖宫产风险增加等远期不良预后。HSIL患者尤其是切缘阳性患者,治疗后仍存在病灶残留及复发情况。CKC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传统锥切方法,相比LEEP具有操作复杂、术中及术后易出血、易感染、术后宫颈管狭窄等缺点。对于可疑浸润面积较大,或移行带延伸到宫颈管内较深的情况,手术切除厚度大、切除部分体积所占比例高,对妊娠有一定影响,容易造成流产、早产、分娩时易致宫颈裂伤等不良结局。 目前大部分HSIL患者通常都需要借助手术切除病变,但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女性及孕期女性患者来说,临床医生会酌情考虑患者妊娠计划,谨慎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或酌情延后手术治疗时间。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LEEP和CKC均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增加了早产和流产风险。因此,对于已诊断患有宫颈癌前病变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探索更低风险的宫颈癌前病变治疗和处理手段对于减少妊娠流产和早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四、 宫颈癌前病变药物市场发展驱动力分析 在中国,由于过早性生活、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吸烟等因素的影响,女性受到HPV暴露及感染的风险增加,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群体庞大,在2019年达到了350万人。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在其癌变前阶段被检测出来,预计患者人数将持续增加。在2024和2030年,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人数预计将分别达到360万和370万。由于宫颈癌是一种由未被控制的宫颈癌前病变进展而来的疾病,庞大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人数驱动了宫颈癌前病变诊疗市场发展。 国家出台宫颈癌早筛政策健康中国行动明确提出,到2022年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覆盖80%的县,2030年覆盖到90%。通过对于宫颈癌筛查推动,更多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得以被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管理和治疗在宫颈癌二级预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政策的鼓励和重视,宫颈癌前病变的药物市场有望充分铺开,不断扩大。 目前,对于宫颈癌前病变,尤其是HSIL患者的治疗通常涉及到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或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CKC)。LEEP和CKC均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增加了早产和流产风险。此外,这些物理手段对宫颈、阴道、外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并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基于上述风险,临床上积极探索相对无创的治疗方案,在满足治疗病变的同时保持宫颈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从而驱动了相关药物的研发,推动了宫颈癌前病变药物市场的发展。 五、 中国宫颈癌患病率及预防措施分析 (一)概述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其中HPV(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癌亚型感染(主要是HPV-16和HPV-18),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大约70%的病例是由这两种病毒引起的。吸烟、早期性交、多个性伴侣和口服避孕药是引发宫颈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患病率 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2017年开始中国宫颈癌患病率逐年下降,2019年中国宫颈癌患病率为43.3/10万,较2018年减少了1.9/10万。 2019年重庆宫颈癌患病率为114.8/10万,全国排名第一;湖北宫颈癌患病率为106.5/10万,全国排名第二;新疆宫颈癌患病率为82.2/10万,全国排名第三。 (三)预防措施 1、一级预防 颈癌几乎全部由HPV病毒引起,HPV病毒是一种小型双链DNA病毒。HPV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性传播,少量通过非性方式传播,如通过污染物传播。重组HPV16颗粒和BPV-1病毒粒子在测试中,抗干燥性强,在室温下3天后有50%的感染性。根据WHO的报告,每年诊断出超过500,00例宫颈癌新病例,宫颈癌是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美国每年有超过1400万人感染HPV,大约90%的HPV感染在3年内自发消退,感染清除在年轻人中很常见。大约10%的患者是持续感染,能在宫颈样本中反复检测到。病毒载量和病毒类型是从感染到宫颈上皮内病变和癌症进展的主要辅助因子。吸烟、艾滋病毒增加了癌症发展的风险。通过疫苗接种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HPV感染的不良健康影响。 HPV疫苗已经被证实了对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的高疫苗效力,已经大范围在大多数高收入国家中使用。在中低收入国家,由于疫苗的高成本和物流,社会和文化因素,及对病毒的了解和认识不足,也导致疫苗接种率低。终极的疫苗将是便宜,副作用小,提供终身免疫力和预防更多种HPV类型。英国已将免疫接种延伸至青少年男孩,在英格兰12岁男孩在学校开始接受HPV疫苗免疫接种,就像女孩和年轻女性一样,疫苗将免费提供到他们年满18岁。2020年中国宫颈癌(HPV)疫苗批签发量达15193012支/瓶/袋,较2019年增加了4317650支/瓶/袋,同比增长39.7%,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 2、二级预防 宫颈癌教育可提高女性对宫颈癌筛查认知,增加她们获得宫颈癌筛查的机会。目前预防性的定期筛查和早期治疗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最为有效的方法。对已感染高危型HPV妇女人群实施健康管理模式,能改善高危型HPV感染妇女的不良行为方式,降低其病毒负荷量,达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3、三级预防 宫颈癌的三级预防主要包括防止复发、减轻由肿瘤引起的疼痛等方面。 六、 宫颈癌前病变及HPV市场分析 宫颈癌发生在子宫颈,主要由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多发于40-60岁女性。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晚期则会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骨盆腔疼痛等现象。宫颈癌的发病特点是要经历癌前病变,这一阶段常因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子宫颈上皮细胞导致。通过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分类,宫颈癌前病变可分为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前病变的分级早先采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三级分类法(CIN1、CIN2、CIN3),其中CIN1对应LSIL,CIN2和CIN3对应HSIL。宫颈癌的发生可以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治疗得到有效控制。 七、 中国宫颈癌疫苗行业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