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àn),山门圮(pǐ)于河 B.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kǎn)穴 C.棹(zhuó)数小舟,曳(yè)铁钯(pá) D.是非木杮(p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训斥     明朗     规距     抽屉 B.喉咙     厉害     抹杀     催逼 C.藤椅     校样     混浊     祥细 D.精致     镇静     糟殃     唠叨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他刚被辞退,今天又摔破了头,真是祸不单行。 B.人在年少时往往血气方刚,做事缺乏周密的考虑。 C.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里,住着一对世纪老人,两人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却相濡以沫度过了83个春秋。 D.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 B.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 C.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D.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按教材原文内容填空。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5)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6)______________,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 (7)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和郭主簿·其二(节选)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①,青松冠岩列②。 怀此贞秀姿,卓③为霜下杰④。 衔觞⑤念幽人⑥,千载抚尔诀⑦。 【注释】①耀:光耀,增辉。②冠岩列:在山岩的高处排列成行。③卓:独立不群。④杰:出众的,超越一般的。⑤衔觞:指饮酒。⑥幽人:指古代的隐士。⑦抚尔诀:坚守你们的节操。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 (3)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4)怀此贞秀姿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甲】文“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既写莲本身的特征,又象征着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 B.【甲】文结尾的一问一叹情味复杂,既有追求君子人格的自傲,又有同道稀少的寂寥,还有对追名逐利世风的批判。 C.【乙】文“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两句,赞美了隐士的高尚节操,也寄寓着诗人内在品格的追求。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象征和衬托的手法,【甲】文中的牡丹和【乙】文中的青松分别是为了衬托莲与菊。 4.对陶渊明爱菊的原因,周敦颐的分析和陶渊明的自诉有何异同?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虫子,爬吧 周涛 ①你说虫子算一个什么东西?虫子有什么了不起?有谁能把虫子放在眼里? ②可是,虫子在爬着,它在蠕动着、蹦跳着、缓缓飞行或快速移动着……虫子就是这样,它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它甚至连看也不看你一眼,自顾自地向着某个方向游移。 ③虫子爬得很庄严,很有一点绅士风度,它似乎并不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渺小、最可怜、最让人轻视的生物,特别是它竟然是未感觉到另一种伟大的存在正从1.80米的高空威严地俯瞰着它们。 ④虫子没有理会这个庞然大物的存在,它依然在爬,不是去幽会就是去觅食,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别的好忙。也许在它心目中,俯察万类的巨物并不是什么生命,而只是一种风景。此刻在世界上惟有它在活动。它并不觉得自己小,它正在地球上爬,正用它的爪子和腹部紧紧拥抱着地球,地球在转动,它在爬行,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渺小呢? ⑤各种虫子爬动的时候,那是姿态万方,各显其能的,看起来令人神往。 ⑥蚂蚁显得有点儿匆忙,它是一个勤劳坚定的种类,但也难免有团团旋转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刻。所以,看看蚂蚁对我们人类是有启示意义的。 ⑦金龟子会飞也会爬,它像一枚自己在地面上移动的小花伞,它爬得沉稳,不慌不忙,有闲适派的风格,也有一丝炫耀的味道。当然,它是美的,像一轮精致漂亮的图钉。 ⑧“图钉”在爬,旁若无人。小花伞遮住了全身,这就使它显得有些“鼠目寸光”了,可是它仿佛一边爬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看那么远有什么意思?我很美丽是吧——这就足够了”。 ⑨高耸于金龟子上空的俯察万类的那两道“眼光”,此时也不得不承认金龟子的自言自语是对的。寸有所长,丈有所短,小小生物,何必强求都练就鹰的锐目呢?“眼光”想,让这枚精致的图钉移动吧,它多可爱。 ⑩灰色的小蚂蚱爬得慢,跳得快,显得营养不良。零星的灰蚂蚌不时从草丛里弹射出来,划出一个漂亮的弧度,固然是有一些“绝唱”或“最后的华尔兹”的意味了。它们已远不如其祖先那样强健雄劲、遮天蔽日了。 ⑪跳吧,蚂蚱。可怜的、孱弱的蹦跳族的后裔…… ⑫那么扯着一根线从树枝上突然出现在人脸前的“吊死鬼”呢?它让人讨厌,又令人哑然生笑。它是虫子里的小丑,也是胆敢向庞然大物的人类挑衅的自不量力之徒。 ⑬但它是虫子,你能对它怎么样?还是绕开些走吧。 ⑭虫子们顽强地在这个世界上爬着,从不气馁,从不灰心;与人共处,与人相争。它们短暂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何况它们大部分是丑陋的、蠕动的,于人无益让人恶心的,如能灭绝之,似乎对于这个世界也并不见得少了什么;特别是苍蝇、蚊子、蟑螂之类,灭绝之,世界会显得清爽许多。 ⑮可是请问谁又能灭绝了它们呢? ⑯造物主既然造了它,就有它生存的理由,也有它爬动的位置和空间。可是,为什么庞大的、凶猛的生物反而纷纷灭绝呢? ⑰因为大。 ⑱这时,“眼光”忽然从对虫子的怜悯转而生发出对自身的怜悯,是啊,人类不也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么?人类之上,那双俯察众生的眼光又是谁的呢?在那双眼光里,人不是同样像一些蠕动的、爬行的、蹦跳的虫么?生物链一环扣一环,一物克一物,最后,最弱小的反而成了最强大的。 ⑲“眼光”这时也降低下来,以平等的心去认识、观察它们,甚至想知道它们在想什么…… ⑳“虫子,爬吧”他低下身来温柔地说着。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②一④段写虫子不理会“庞然大物”,自顾自地爬行,是为了表现它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 B.本文语言生动幽默其中第⑩段写灰色的小蚂蚱,使用了动作描写、比喻修辞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C.文中所写的虫子有勤劳、美丽的,也有可怜、可厌的,这样有利于逐层深入地表现“他”对虫子情感态度的变化。 D.文章在叙事描写中穿插着简洁精辟的议论,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揭示文章的内涵。 2.文中虫子的爬行有何特点?观察虫子的爬行带给作者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全文内容赏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中“阴阳”是指___________;“造化钟神秀”中“造化”是指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这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C.“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在街头巷尾,我们常会见到这样的乞讨者:手足完好,但神志木然,双手向前,不知羞耻——“给一点,给一点”。他们与老王一样同属“不幸者”吗?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施以援手,奉献爱心吗?你对“不幸者”有怎样的认识? 七、作文(共40分) 【写法借鉴】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在一个黄昏坐在窗前看小桃树的情景。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他寄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要不屈不挠,执着追求幸福人生的思想情感。 【片段仿写】请你借助一个具体的事物运用寄情于物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思念、悲伤、感激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