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肥城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乐(lè)业         百行(háng)业为先 羡慕(mù)         言行相顾 B.征(zhèng)引      禅(chán)师 佝(gǒu)偻(lóu)    断章取义 C.骈(pián)进       亵(xiè)渎(dú) 佛(fó)门         不二法门 D.承蜩(tiáo)       旁鹜(wù) 层累(lěi)         强聒(guō)不舍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且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停滞/繁植   作揖/编辑   执拗/忸怩作态   天骄/矫揉造作 B.发怔/征引   撩逗/撩起   愧赧/赫赫有名   灌溉/慷慨大方 C.鲁钝/遁词   促狭/海峡   扑倒/前仆后继   墨守/默默无闻 D.恪守/洛阳   阴霾/埋头   重叠/郑重其事   拜谒/歇斯底里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④⑤① 4、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荆门市教育局积极开展了“放眼看世界,我与‘一带一路”。各校踊跃参加,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B.这次成功演示表明,未来使用高容量、自由空间的量子通讯,创建地基网络和卫星之间的安全通信链接将成为现实已是明证。 C.从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质量改善速度仍然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以价格为主的产品竞争格局亟待改变。 D.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按原文默写。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2)惜秦皇汉武,__________________,唐宗宋祖,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5)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 (2)客此                                 客: 2.请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往”,与后文“舟中人两三粒”是否矛盾? 4.两文都是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麦自曝身世:我的名字又叫“来” ①从西汉的张骞算起,丝绸之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实际上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就已经通过这条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大通道互通有无了。 ②让我们先远眺一下前丝路时代物种输入中国的最典型最珍贵的标本——小麦。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证明,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北非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 ③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小河墓地,东边就是著名的楼兰遗址。小河墓地的每座墓里,都随葬有一个草编篓,里面装的就有小麦。小河墓地距今约四千年,也就是说,早在四千年前,小麦就已经从两河流域传入。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这一地区的洋海古墓群中,随葬的植物、食品中就包括小麦。这一发现生动地描绘出小麦由西向东渐次传入中国的路线图。 ④距今约三千年,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的“来”和“麦”这两个汉字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 ⑤“来”的甲骨文字形(图1),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中间是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金文字形(图2),误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茎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 ⑥由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后引申为来去的来。 ⑦“麦”的甲骨文字形(图3),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夊”,也就是“止”的倒写,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而“麦”的所有甲骨文字形,脚趾都朝下。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 ⑧“来”和“麦”的甲骨文字形,再结合小河墓地和洋海古墓群出土的小麦这两个重大的考古发现,清晰地记录了小麦的传播密码。 ⑨南宋初年,北方人大量迁移到长江以南,小麦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小麦从此成为遍布中国国土的作物。 图1 甲骨文“来” 图2 金文“来” 图3 甲骨文“麦” 1.请说说标题“小麦自曝身世:我的名字又叫‘来’”的作用。 2.两个古墓地中出土的小麦和两个汉字的甲骨文字形记录了小麦的什么传播密码? 3.“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证明,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北非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作用是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行路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整首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仍有所期待。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一直备受喜爱,人们用多种艺术形式来再现他们的精神风貌。下面是有关《水浒传》的一段京剧唱词: 当年关西把人伤,五台山上改僧装。只为贪杯把祸闯,师父荐某到此方。老方丈对我来言讲,他言说谨提防,菜园里面有强梁。 请结合《水浒传》中相关情节,说说这段唱词的人物是谁,并写出两个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十四五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五岁,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