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舒兰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通关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鸣咽(yè)             蜷曲(juǎn)             道谦(qiàn) B.惊惶(huáng)       澎湃(péng)             咀嚼(jué) C.悬崖(yá)             闪铄(shuò)             篱笆(lí) D.欺诲(wǔ)            点缀(zhuì)               酣睡(hā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哀微             独裁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B.梳头             澎湃             目不窥园             警报叠起 C.抱歉             秩序             迥乎不同             昂首挺胸 D.赫然             卓越             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是,我们现在的许多人,总是羡慕钻石的完美和价值,却不知道学习钻石的优秀品质。 ②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③只是我们许多人只看到了别人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别人经受磨炼的一面。 ④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该多一些钻石的品质。 ⑤一个人如果有了钻石一样的品格,靠自己打磨自己,只要能坚持下来,也许某一天你的光芒会被更多的人发现,也会被更多的人赏识。 A.②③⑤①④ B.②⑤③①④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⑤①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通过学习《卖油翁》一文,使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深刻道理。 C.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 D.对于那些遭遇不幸的人,我们尽管要时刻关注他们,还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木兰诗》默写。 爷娘闻女来,(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著我旧时裳。(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不知木兰是女郎。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不蔓不枝(      ) (3)香远益清(      )(4)宜乎众矣(      ) 2.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 B.作者以“菊之爱”、“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也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明作者不追逐功名富贵,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自己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句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4.莲是周敦颐心中的君子,阅读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分析张衡是否也是如莲一般的君子? 衡少善属文,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①。时天下承平②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③侈。衡乃拟班固《两都》④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⑤召不应。 (选自《后汉书·张衡传》,有删减) 注释:①俗人,指世俗之人。②承平:太平。③逾:过度。④班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两都》:指《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⑤累:多次。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王(节选)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似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辟,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带骼上蝴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此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掉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数,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慢慢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1.选段对老王生活和品质两方面的表现,可以用(       )和(       )两个字概括。 2.选段描写老王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第①段“镶嵌”一词原意是(     ),此处有何表达效果?(     ) 3.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 4.“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有限的鸡蛋却数不完,你能说出其中的含义吗? 5.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请问:“我”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我”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面对老王为什么还感到“愧作”? 6.在现实生活中,你若遇到如同“老王”这样境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请简要谈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欣赏下面的古诗并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8)亭亭净植(      ) 七、作文(共40分) 生活中有许多“第一次”,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许多“第一次”累积起来的。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经历,以“第一次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