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莱西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粗犷(kuàng)     侍弄(shì)        憔悴(qiáo) B.应和(hè)       收敛(liǎn)        截然(jié)        惭愧(kuì) C.绽放(zhàn)   贮蓄(chù)        淡雅(yǎ)        惨淡(cǎn) D.黄晕(yùn)     倜傥(dǎng)       高邈(miǎo)     娇媚(mèi) 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均无误的一项是(       ) A.慷慨(kài)     帐篷(péng)   废墟(xū)       薰衣草(xun) B.溜达(liū)     呼啸(xiào)   应征(yìng)   白桦树(huà) C.微薄(báo)     急燥(zào)     戳穿(chuō)   山毛榉(jǔ) D.酬劳(chóu)   坍塌(dān)     滚烫(tàng)   热腾腾(téng)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C.得知考试成绩,小明伤心极了,眼泪淅淅沥沥,连饭也吃不下。 D.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北部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B.冬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C.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令小明和伙伴们在草地上快乐地踢球、赛跑、捉迷藏。 D.荷叶铺满了河面,等待着迫切地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奏起夏天雨的交响曲。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扬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诗人在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服虔①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②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③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④往,及未寤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世说新语·文学》 【注】①服虔:字子慎。与下文崔烈都是人名。②参考:指查阅、考察、比较等。③赁:佣工。④蚤:通“早”,早晨。⑤寤:睡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相委而去              委: (2)元方入门不顾       顾: (3)服虔既善春秋       善: (4)遂匿姓名             匿: 2.翻译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 3.分别说说甲文中的元方、乙文中的崔烈是怎样的人? 4.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和《论语》十二章的内容,说说这些内容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有何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第一段描写,写出了(     ) A.“我”对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 B.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 C.表现了对书塾生活的厌恶。 D.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 2.作者把有无限趣味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一段把三个“也许是……”并列在一起是使用了             的修辞方法。 4.填空。 (1)从结构上看,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第一段文字中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一项(     ) 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6.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清楚地知道“我”在做什么,尽管“我”喜爱这些动物、植物,但是“我”已经长大了,应该与他们告别了。 B.“我”有着天真活泼的性格,尽管“我”要离开百草园了,但“我”还会回来的。 C.“我”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他们。 7.第二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__________,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_的厌恶。 8.鲁迅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那样憎恨是因为(     ) A.他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认为学习限制了他的自由。 B.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也不好,用戒尺、罚跪来对付学生,他很反感。 C.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少年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古书堆中,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必须改革旧的封建教学制度。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诵读诗歌要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进行,恰当的诵读往往更能让人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请体会诗歌前两句蕴含的情感,说说前两句应该如何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2.请赏析这首诗借月抒怀诗的最后两句。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选词填空。 ①人的身体虽然小,但         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据说   听说     传说) ②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     了。(苦不堪言       疲倦不堪   心生厌倦) ③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     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留传     连绵     绵延) 七、作文(共40分) 根据下面语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按照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 我终于登上了“和谐号”环岛列车,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环岛游…… …… 那一个个瞬间刹那,都让我感受到了美。去吧,人生旅途上,桥梁依然坚固,隧道依旧光明。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