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汝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头搔(ná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chóng)鼓寒声不起。 C.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zhāo) D.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   凌空     紧绷       眼花瞭乱 B.颁发   苦似     轨迹       如梦初醒 C.新秀   咆哮     娴熟       震耳欲聋 D.遗嘱   由衷     萧洒       白手起家 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白居易曾在此居住十八年余,他经常乘一木舟,从建春门出发,逆流而上,或低吟,或长啸。 ②“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③那香山的一草一木,该是他抚摩过的吧?那山风萧萧,该是曾洗其耳目的吧? ④如今,松木已然老朽,山风却依旧恋恋不舍。 ⑤伊河像一条长长的玉带,缠绕着香山。 A.④③①②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①③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婪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 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3)《黄鹤楼》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用游动的视觉描写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饱含喜悦开朗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 (元佑)四年,(轼)积以论事,为当轴者①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③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土里,为长堤以通行者。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注释】①当轴者:当权的人。②复得赐度僧牒: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③葑fèng:菰根,即茭白根。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轼恐不见容                    清流见底(《答谢中书书》) B.植芙蓉、杨柳其上          亭亭净植(《爱莲说》) C.有德于民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杭人名为“苏公堤”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句子。 (1)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2)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仁 宗 初 读 轼 辙 制 策 退 而 喜 曰 朕 今 日 为 子 孙 得 两 宰 相 矣 4.【甲】文中的苏轼面对遭贬谪的人生际遇通过①____的做法,来排遣苦闷,这体现了他②____的性格。【乙】文中苏轼虽遭受贬低。但他任③____(职务)期间治理大旱,饥荒和瘟疫,造福百姓,这体现了他④____的形象。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3)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以上语段选自《白杨礼赞》,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 2.第(1)段中最能体现白杨树精神特点的词语有哪些?请写出两个。 3.第(3)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写法?" 4.第(3)段连用的四个反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深沉蕴藉,真挚自然。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无限的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在江河上,发挥交通作用。(横跨、雄跨、横架) (2)赵州桥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  。(姿态、规模、雄姿) (3)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  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  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  ”。(称赞、推崇;欣赏、观赏;景色、奇观) (4)石拱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  。 (建筑、杰作、工程) 七、作文(共40分) 请以“重拾信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叙写具体,内容充实,以情动人;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