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遗嘱(zhǔ)     挪威(nuó)     投资(zī) B.仲裁(cái)     议会(yì)       拨款(bó) C.颁发(bān)     巨额(é)        贡献(gòng) D.授奖(shòu)   建树(jiàn)   仪式(shì)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钱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读PPT,而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作来传授知识。 B.他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用无悔青春书写人民警察的风采。 C.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D.大臣们在不可思议、前所未有的喧闹声中,正襟危坐、呆若木鸡。 3、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你没有过走进别人内心世界的机会,你就永远不会理解历史和个体的复杂性。 ②只要你进入过一次别人的内心世界,你再看待其他人的时候,你就会去考量:是不是我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了人家身上? ③我们以前老讲“要推己及人,要学会宽恕”,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即要学会去体谅别人。 ④实际上,态度固然重要,但更核心的是能力问题。 ⑤因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来看世界,所以才看不到别人经历的东西。 A.③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②① C.③④①⑤② D.①②⑤③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更为可爱。 B.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C.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它还是得到了我。 D.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 (1) 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2)老骥伏枥,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3)____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 (4)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此石经始禹①凿,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⑦怒,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据句意划分停顿。(划一处) 往 来 遥 观 者 常 若 雾 露 沾 人 2.文中加点的字。 (1)虽乘奔御风(     )   (2)哀转久绝(     ) (3)河中漱广(     )       (4)窥深悸魄(     )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4.《三峡》写春冬之景时,抓住了“趣”,请结合文章谈谈何趣之有? 5.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选自《中国石拱桥》) [乙]   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的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光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都亮得多。再看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亭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碑亭上乾隆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因为大旱缺水,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渺(水大,广阔无边)、潋滟(水波闪动的样子)随波千万里的壮丽场景;但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以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马可·波罗对它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节选自陈寿儒《夜宿卢沟》) 1.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桥宽约8米②这座桥极少出事 A.①表示估计   ②表示程度 B.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程度 C.①表示程度   ②表示限制 D.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估计 2.[甲]文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甲]文通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____________,又通过描写性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卢沟桥形式的优美;[乙]文记叙了夜宿卢沟桥____________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著名的桥——卢沟桥。 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卢沟桥的话,但写作目的不同,[甲]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卢沟桥_________的特点,而[乙]文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卢沟桥的________之情。 5.根据[乙]文画横线句子的内容,概括“卢沟晓月”的特点。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片中的“_________”字是对上文中“问”字的回应,给人以笔断意连、一气呵成之感。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 B.“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思相同,寄寓了作者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 C.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该词充满了豪放之气,想象大胆丰富,意境壮阔雄奇,富于浪漫色彩,表现出作者内心刚健昂扬的气概,在李清照众多词作中别具一格。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七、作文(共40分) 在学校,在成长的过程中,同学的丝丝情谊,我不曾忘记;师长的缕缕关爱,我也不曾忘记……请以“拾起成长中的浪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②字迹应工整,卷面应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