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提升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怠慢(dài)                  皎洁(jiǎo) 凫水(fù)                         欺侮(wǔ) B.蕴藻(zǎo)                  行辈(háng) 宛转(wǎn)                       忌惮(dàn) C.旺相(xiàng)                  纠葛(gē) 踊跃(yǒng)                      模样(mú) D.潺潺(chán)                      家眷(juàn) 撺掇(duò)                         弥散(mí)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 B.北冥有鱼        鸿皓之志 C.盗窃乱贼        外户不闭 D.鲲鹏展翅        翩翩两骑 3、【2017届内蒙古包头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在包头举办,来书博会主会场参观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扩大了鹿城的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 B.夕阳的余晖洒在金色的孟加拉湾,“联合动力号”油轮连接着两支输油臂,静静地停泊在波澜不惊的码头边。 C.我们总说防患未然,然而又有多少单位能够真正做到彻底排查隐患,坚持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答案恐怕不容乐观。 D.明末清初,很多士大夫热衷于叶子戏,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有学者认为,西方扑克牌正是在叶子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2016年鄂州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用诗文原句填空。 (1)蒹葭苍苍,_______。 (《诗经》)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3)会当凌绝顶,_________。 (杜甫《望岳》) (4)________,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5)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6)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7)在追求“中国梦”的今天,我们要像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把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8)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体现的正是这样的生活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②。桑竹垂余荫,菽稷③三随时艺④;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⑤王税。荒路暧⑥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⑦,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⑧欢游诣。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诗》) 【注释】①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相唤共同致农耕。肆,尽力。②憩:休息。③菽稷:泛指核食作物。④艺:种植。⑤靡:无。⑥暧:遮蔽。⑦俎豆犹古法:祭祀仍遵古礼法。俎(zǔ)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⑧班白:指须发花白。班,通“斑”;头发花白,指老人。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B.便舍船,从口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C.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文段【甲】中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对故事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4.根据你对文段【甲】【乙】的理解,你认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①段中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别是(     ) A.说明   拟人 B.描写   拟人 C.说明   排比 D.议论   比喻 2.②段中加点的“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     ) A.劳动人民心中的话 。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3.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B.“传语”“ 暗示”“ 唱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 C.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D.这句话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从前两段看,对选文说明对象的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 A.四季的变化 B.物候现象 C.物候规律 D.气候变化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式微式微”是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天气不好,不宜劳动。 B.“胡不归”是故意设问,反映受奴役者没日没夜在野外劳作,苦不堪言。 C.“胡为乎中露”中的“中露”就是“露中”,是为了押韵而颠倒使用。 D.诗中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七、作文(共40分) 请就本学期推荐阅读的《傅雷家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走一个片段来写;②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③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时,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