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单元第8课登高-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课件

旭***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2.50KB
约8页
文档ID:345642427

登高课前自主预习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约见李白,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备受颠沛流离之苦,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湘江上的一只小船中作品代表作《蜀相》《客至》《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旅夜书怀》,“三吏”“三别”等评价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经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为了抒发心中深沉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后人给予这首诗极高的评价,胡应麟就曾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是毫不夸张的评价1.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律诗格律要求严格,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在格律上的规定如下:①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②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③调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交互的原则处理④讲对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又分为工对、宽对等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2.悲秋对萧瑟秋景而伤感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中国诗人很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而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登高层解:前四句写登高所见。

在极其萧瑟的景象中,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层解:后四句写登高所感叙述长年作客、衰病潦倒之苦,表达悲哀之情1.古今异义(1)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百年的时间2)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苦和恨3)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路程遥远4)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艰苦困难答案 (1)晚年 (2)极其遗憾 (3)指远离故乡(4)指一生颠沛流离2.词类活用(1)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2)无边落木萧萧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落下)课堂任务学习1.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颈联和尾联紧扣一个“悲”字,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请分析“悲”的内涵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深秋叶落猿啼之悲;长年漂泊他乡之悲;衰老多病之悲;孤独无依之悲;忧国伤时之悲;因病断酒,悲愁无以排解之悲3.分析《登高》首联和颔联中的几个关键意象,并体味这些意象的特点及所表达的感情。

答案 ①猿声给人凄凉感 ②用猿这个意象来表达悲情 ③漂泊的诗人却因战乱而远离家乡,有家难回,让人感慨万端 ④与漂泊的境遇相似,更添一层羁旅生活、思念家乡的悲凉之情 ⑤联想到自己的生命的流逝,年过半百,而自己还未完成自己的抱负和理想4.《登高》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形象:全诗通过对诗人肖像、身体状况、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壮志未酬的爱国诗人形象2)情怀:诗人独自登高远望,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让人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5.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诗人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你是如何理解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的?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观点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人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沉郁,正是感情的博大;顿挫,正是感情的深沉观点二:沉郁,应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应指感情抒发得深沉含蓄如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顿挫中,把沉郁顿挫昭然揭示在人们的面前观点三: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如《登高》,前两联意境雄浑,后两联感情深沉,正体现了沉郁的特点;全诗情感表达沉着蕴藉,正体现了顿挫的特点读写能力提升『读写能力』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表面写景,实质写情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其中又都暗含着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如《登高》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前后四句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全诗通过“望中所见,意中所触”,描绘了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怀。

『针对练笔』请借鉴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景物或者事物,要体现出特色,不少于2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这一天我走在街上的花坛旁,忽然发现,这干渴得如同水泥灰的泥土里,居然萌生出几点新绿,且自信地开出几朵小花,黄灿灿的它们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竟透着那么一份欣喜,它们的根就扎在这块毫不湿润的土地上它们,是以怎样的毅力在这样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啊?我索性停下脚步,俯身凝视着一朵小花,它向我微笑着这样一朵小花,两片小小的叶子,像两只举起欢呼的小手,一根小茎,极绿,在春风吹拂中战栗不止它微小而精致,令人不忍触碰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一朵开放在春天里的小小花朵,猛然地让我感悟到生命力的强大在如此干燥的土地上,扎根,吸收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养分,极顽强地生长出来,还绽开小小的花朵,即便是捧起这样微小的喜悦,但它终是这春天里的花朵啊!它的呈现,妩媚了枯燥的北国的春天。

                    随堂任务作业一、基础检测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  (名词,水中的小洲)B.潦倒新停浊酒杯 (副词,刚刚)C.惟觉时之枕席 (动词,感觉)D.势拔五岳掩赤城 (动词,超出)答案 C解析 觉:音jiào,动词,醒2.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答案 C解析 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需要连读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 飞回:盘旋飞舞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C.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政治上不得志答案 D解析 潦倒应指衰颓,失意                    4.与“万里悲秋常作客”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多病独登台 B.无边落木萧萧下C.锦瑟无端五十弦 D.一弦一柱思华年答案 A解析 与例句都是省略句,省略主语“吾”二、课内阅读阅读《登高》这首诗,完成5~6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答案 D解析 说法相反,应是:前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后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6.《登高》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