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一中附属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一中附属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物质在固态时分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A KOH Ne SO2 B H2SO4 Fe S C CH3COONa 水晶 白磷 D Ba(OH)2 金刚石 玻璃 参考答案: C 解析 Ne、H2SO4是分子晶体,Fe是金属晶体,玻璃不是晶体。 2. 对下列各组物质:①NaNO3和NaCl;②CaCl2和CaCO3;③MnO2和KCl;④BaSO4和AgCl。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A.只有①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C 3. 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都叫气态氢化物;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     )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④正确           D.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参考答案: D 略 4.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瓶必须垫加石棉网加热 B.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 C.实验中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 D.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烧瓶的自来水中 参考答案: D 考点: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专题:实验题.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操作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即可作答. 解答:解:A、对烧瓶进行加热时,为防止加热时烧瓶底炸裂,需垫石棉网,故A正确; B、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这样冷凝效果好,故B正确; C、为避免加热时出现暴沸现象,应提前在烧瓶中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故C正确; D、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目的是控制馏分物质的沸点,得到较纯净的物质,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蒸馏实验装置的分析判断和应用,此题要求同学们熟悉制取蒸馏水的操作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 5. 在1L 1mol/L的氨水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H3·H2O为1mol ,溶质质量为35g B.NH4+为1mol ,溶质质量为18g   C.溶解状态的NH3分子为1mol,溶质质量为17g D.氨水中NH3、NH3·H2O、NH4+三种微粒总的物质的量为1mol 参考答案: D 略 6.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是分散系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D.是否具有吸附性 参考答案: B 略 7. 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A.100 mL 0.3 mol/L的HCl和50 mL 0.3 mol/L的NaOH相混合 B.80 mL 0.3 mol/L的HCl和80 mL 0.3 mol/L的NaOH溶液相混合 C.80 mL 0.3 mol/L的H2SO4和80 mL 0.3 mol/L的NaOH溶液相混合   D.50 mL 0.3 mol/L的H2SO4和50 mL 0.6 mol/L的NaOH溶液相混合 参考答案: D 略 8. 下列各物质的名称正确的是 A. 3,3-二甲基丁烷 B. 2,3,3-三甲丁烷 C. 2,2-二甲基-3-乙基丁烷 D. 2,3-二甲基-4-乙基己烷 参考答案: D 【详解】A、不符合离支链最近的一端编号,应是2,2-二甲基丁烷,A错误; B、不符合支链的代数和最小,应是2,2,3-三甲基丁烷,B错误; C、不符合主链碳原子最多,应是2,2,3-三甲基戊烷,C错误; D、2,3-二甲基-4-乙基己烷命名正确,D正确; 答案选D。   9. 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a+、H+、Cl-、CO32-        B. NH4+、HCO3-、NO3-、Cl- C. Fe3+、NH4+、SCN-、SO42-    D. Na+、NO3-、Mg2+、OH- 参考答案: B A. H+与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 NH4+、HCO3-、NO3-、Cl-在溶液中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C. Fe3+与SCN-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 Mg2+与O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B。 10. 把2Al+2NaOH+2H2O = 2NaAlO2 +3H2↑ 设计成原电池,负极材料应该是 A. 碳棒 B. 铝 C. 氢氧化钠 D. 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2Al+2NaOH+2H2O = 2NaAlO2 +3H2↑设计成原电池时,负极材料是Al,选项B符合题意。 1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62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的离子数为NA B. 50mL 12mol/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0.3NA C. 4.4 g D218O与T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2.4NA D. 标准状况下,22.4L 氯气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参考答案: C A. 62gNa2O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钠,所得溶液中不含有O2-,A错误;B. 50mL 12mol/L的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6mol,与足量的MnO2充分反应后浓度降低,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3NA,B错误;C. D218O与T2O的相对分子质量均是22,且均含有12个中子,因此4.4gD218O与T2O组成的物质中所含中子数为=2.4NA,C正确;D. 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与足量的水反应是可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D错误,答案选C。 12.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溶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操作中的                                            (    ) A. 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   B.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掉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一边 参考答案: C 略 13. 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醋酸,烧碱,硫酸铜       B、硫酸,纯碱,石灰石       C、磷酸,熟石灰,烧碱       D、醋酸,小苏打,熟石灰 参考答案: A 14. 13153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131 53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131 53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13153I的化学性质与12753I相同    B.13153I的原子序数为53 C.13153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13153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参考答案: C 13153I表示的是质子数为53,质量数为131的碘原子,其原子序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为53,中子数=131-53=78,所以中子数多于质子数。13153I和12753I互为同位素,其化学性质相同。 15. 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所示: 第一步:CH3CH2OH CH2=CH2+H2O; 第二步:乙烯与溴水反应得到1,2-二溴乙烷。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 ℃下脱水生成乙醚(CH3CH2OCH2CH3)。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部分装置未画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乙烯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 ℃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率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_____(填字母代号),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SO2、CO2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_________(填“上”或“下”)层。 (6)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________(填字母代号)洗涤除去。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7)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除去。 (8)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H2=CH2+Br2―→CH2BrCH2Br    (2) d    (3) 安全瓶的作用    (4) c    (5) 下    (6)b    (7)蒸馏    (8)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分析:(1)根据乙烯的加成反应书写; (2)根据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脱水剂条件下加热到140度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分析解答; (3)从防止气体压强突然增大角度分析解答; (4)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解答; (5)根据1,2-二溴乙烷密度大于水,不溶于水分析解答; (6)根据溴的性质类似与氯气,分析解答; (7)依据乙醚与1,2-二溴乙互溶,二者熔沸点不同选择分离方法; (8)根据溴水为橙黄色,如果完全反应,则D溶液中不存在溴分析解答。 详解:(1)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 (2)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脱水剂条件下加热到140度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所以要制备乙烯应尽可能快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故答案为:d; (3)装置B的长玻璃管可以平衡装置中的压强,起安全瓶的作用,故答案为:安全瓶; (4)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能够与乙醇脱水生成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二者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液反应,为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应选择碱性溶液;a.二氧化碳水溶性较小,吸收不充分,故a不选;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浓硫酸不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吸收,故b不选;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故c选;d.碳酸氢钠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故d不选;故选:c; (5)1,2-二溴乙烷密度大于水,不溶于水,所以: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故答案为:下; (6)a.溴更易溶于1,2-二溴乙烷,用水无法除去溴,故a不选;b.常温下Br2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2NaO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