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应用写作教程(第五版)PPT7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三章 党政机关公文(党政机关公文(下)下)第三章第三章 目录目录第一节通知第二节通报第三节报告第四节请示第五节批复第六节议案第七节函第八节纪要第一节通知第一节通知一、通知的适用范围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通知的适用范围广,从公布国家的政策法令,到基层单位的事务告知,无论是党、政、军机关,群众团体,还是企事业单位,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单位无论大小都可以使用通知这种公文形式。由于通知的限定性小,机动性、灵活性大,所以处理各种事项用其他公文不好归类和使用时,常常考虑用通知来发文。通知均以机关名义发布。二、通知的特点(一)适应性强(一)适应性强 这里有三个含义:一是从行文主体上说,不仅国家机关使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各个部门也都可以使用;二是从公文内容上看,它既可以传达行政法规等带有指令性的内容,也可以传达工作任务、召开会议等一般内容;三是从隶属关系来看,既可以用于下行文,也可以用于平行文。(二)准确具体(二)准确具体 通知属于传达告知性公文,特别要求忠实于被传达的内容,不能遗漏,也不能走样,要求极为准确。因为通知的内容一般都具有执行性或周知性,所以还必须具体明白,绝不能含糊其辞。(三)结构灵活(三)结构灵活 根据通知所传达内容的繁简,通知的结构有时是多段的,有时是独段的,或分项,或篇段合一,均酌情而定。在内容层次的安排上也较灵活。三、通知与命令(令)、决定的区别 通知在强制性、约束性、权威性上弱于命令(令)和决定。通知自身不创造规范而只是传达应办应知事项;通知的事项更加具体细微;用途广泛、作用明显,除了指示性通知可取代指示的部分功能,知照性通知可用于使有关各方周知情况和问题外,其他几类通知还可以使其他有关文件履行生效程序或使其升格,扩大效力范围。四、通知与通告的区别第一,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而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第二,通知的对象一般只限于某些人或某些单位;通告的对象比较广泛,一般是社会公众,不专指某些人或单位。第三,通知的事项一般需要办理或执行,而通告的事项一般只需要遵守和知晓。第四,通知的内容不一定完全公布于众,而通告的内容一般要公之于众。五、通知的种类(一)会议会议通知通知:这类通知是以通知召开一个会议的有关事项为内容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届次会议通知(二)批转性批转性通知通知:这类通知是用于上级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和本机关的职权范围批准并转发下级机关的公文。国务院批转国家林业局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报告的通知(三)转发性转发性通知通知:它用于上级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向所属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平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转发性通知使被转发公文的权威性得到证实,用以指导所属下级机关结合实际情况,正确执行公文内容或者从中学习借鉴有关经验教训。市人民政府转发省关于做好人口普查的决定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测绘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五、通知的种类(四)指示性指示性通知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和本机关的权限范围,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的事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家邮政局关于2019年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监督管理主要工作及有关要求的通知(五)发布性发布性通知通知:这类通知是上级机关发布行政规定、条例、章则、办法等规章制度和其他重要文件时使用: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部关于发布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通知省人民政府颁布省船舶设计资格认可办法的通知五、通知的种类(六)任免任免通知通知:它是上级机关任免和聘用干部时,对所属下级机关下达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知照性通知。大学关于免去同志职务的通知公司关于聘为公共部主任的通知关于等四人任职的通知(七)一般事项性一般事项性通知通知:它是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执行或需要周知的事项。1.要求下级机关办理事项的通知关于年终财务检查的通知文化部关于协助中国历史博物馆修改通史陈列调用文物的通知2.需要周知事项的通知国务院关于成立经济贸易办公室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3.执行事项的通知卫生部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通知六、通知的写法六、通知的写法(一)标题(一)标题 通知的标题常用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要素俱全,另一种标题是只有发文事由和文种两要素。(二)受文单位二)受文单位 受文单位即被通知对象或主送单位。一般是单位,有时也可是个人。(三)正文(三)正文 通知的正文是通知的主体,即通知的内容。一般事项性通知的正文 指示性通知的正文 批转、转发性通知的正文 发布性通知的正文(四)签署和日期四)签署和日期 通知的正文结束后还要将发文机关的名称写上,然后再写成文日期,最后要加盖公章。七、撰写通知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认真仔细。第二,被通知单位的名称要写清写全。第二节通报第二节通报一、通报的适用范围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通报可以用于表扬和批评,因此它属于褒贬和告诫性公文。通报又可以传达情况,因此它也属于传达和告知性公文。二、通报的特点(一)客观真实(一)客观真实 通报的内容不仅必须真实准确,而且还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起较广泛的教育作用,所传达的重要精神也应对一个时期或一个方面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周知范围较广(二)周知范围较广 由于通报所列内容具有典型性,需要推广,因此,一般通报下发的范围较广。(三)及时(三)及时 通报行文的目的,在于尽快地把情况传达下去,以引起广泛注意,促进工作,因此撰写通报特别要求及时。(四)灵活(四)灵活 它主要表现在:报知的对象不是特定的,即不是专对某个机关单位或个人,而是众所周知的;通报没有周期长短的限制,有事实才有通报的必要,反之,没必要也不用通报;另外,通报没有三级行文关系的限制,即通报可以同时用于上行、平行和下行。三、通报与通告、通知的区别(一)受文对象不同(一)受文对象不同 通告、通报的受文对象比较广泛,不确指;通知的受文对象是具体的。(二)发文目的与要求程度不同(二)发文目的与要求程度不同 通告一般只是需要知道或遵守;通报是通过好的、坏的典型事例对大家进行教育,以便改进工作,或者把一些情况告诉对方,使之了解。(三)具体写法不同三)具体写法不同 通告、通知写的是要求,多用祈使语句;通报写的则是事,多用叙述写法。四、通报与决定的区别 通报在表彰先进、批评错误方面与有关的表彰、处分决定有明显的区别。一是目的不同。通报是起着教育作用,目的是要下级机关和有关人员吸取经验教训;决定则有一定规定性,起确定作用,目的是依据职权进行表彰或惩戒。二是对象不同。通报的对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者是事,而决定则可适用于所有的人或者事。三是内容有所不同。通报的内容比较宽泛,但不如决定具体、精细;通报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要求,而决定一般不涉及此类内容。五、通报的种类(一)表彰性通报(一)表彰性通报 表彰性通报用于表扬好人好事,表彰先进单位、先进事迹、先进人物,以此来指导工作,向下级机关或者有关人员明确提倡什么,使之做有可学,行有所宗。省公安厅关于好民警先进事迹的通报关于表彰同志舍身抢救落水小学生的通报(二)批评性通报二)批评性通报 批评性通报主要是用于揭露问题、批评错误的通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江苏省吴江县玻璃钢厂擅自制作和出售国徽的通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等地连续发生特大伤亡事故和事件的紧急通报(三)情况通报三)情况通报 情况通报是为传达某种重要情况时使用的一种文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情况的通报六、通报的写法(一)标题(一)标题 通报的标题与一般公文标题大致相同,由发文单位、事由和文种(通报)组成。通报标题有直述式和转述式两种写法。(二)正文二)正文 通报正文的写作方式也包括直述式和转述式两种。(三)发文单位及日期三)发文单位及日期 如标题中已有发文单位,那么只写日期和加盖公章即可;标题中没有发文单位的,正文下面一定要写发文单位。日期即成文的年、月、日。七、撰写通报的注意事项 第一,写入通报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和典型的。第二,对奖惩性的通报,就其内容来说,表扬和批评一定要旗帜鲜明,恰如其分,不能含糊其辞和随意夸大缩小。遣词造句要讲究分寸,力求准确无误。第三节报告第三节报告一、报告的适用范围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通常用于向上级反映工作的进展情况;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有关情况和问题;汇报有关行政法规、规章、重大行政措施的执行情况;汇报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汇报一个时期或者一个方面的综合情况;提出纠正有关偏向的建议并建议转发执行;回复上级机关提出的询问;有关问题或事故的责任者检讨分析自己的错误等。报告是一种陈述性的公文。从行文关系上看,报告是一种典型的上行文。二、报告的特点和种类(一)报告的特点(一)报告的特点 已然性 这是指将已经做过的事情或已经发生的情况及问题写成报告,其内容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不是展望和推想。总结性 因为报告的内容是已经做过的工作,或已发生的情况,所以,在向上级报告的时候就要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即总结。否则,写成的报告就会变成罗列现象、过程,因而也就失去了写报告的意义。陈述性 在报告的写作方式上,主要使用叙述方法。做了什么工作,具体情况如何,应该如实地叙述清楚。其中包括必要的分析、说明及简单的议论;但就其内容上的表述手段,主要还是陈述性。(二)报告的种类 按按其呈报要求可分为呈报性报告、呈转性报告和呈复性报告其呈报要求可分为呈报性报告、呈转性报告和呈复性报告。呈报性报告: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铁道部关于193次旅客快车发生重大颠覆事故的报告呈转性报告:指下级机关将有关事项或者要求报送上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 批准并转发给有关的机关、地区的报告,这类报告的结尾有“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的字样。财政部关于严格财政管理制止乱开减收增支口子的报告呈复性报告:指下级机关答复上级机关对有关事项的询问,一般是专题报告。按按其内容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工作报告和情况报告其内容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工作报告和情况报告。(一)综合报告市卫生局关于2020年工作总结的报告(二)专题报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国务院文件办理情况的报告广州市经贸考察团关于赴云南贵州考察情况的报告(三)工作报告(四)情况报告三、报告的写法(一)标题(一)标题 一般由规范化的“三要素”即发文机关、报告内容和文种(报告)组成;也可以由事由和文种组成,省略发文单位。(二)正文(二)正文 报告的正文一般也分为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三)签署三)签署及日期及日期 如果标题是“两要素”的写法,或者即使标题是“三要素”写法,为了郑重起见,也是先写发文单位全称,再写成文的日期。四、撰写报告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要注意明确写作目的。一是根据目的确定报告的具体种类,二是根据目的选择典型材料和重点内容。第二,报告的材料应确实、可靠。各单位通过报告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和问题,其目的是让上级机关掌握全面真实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所以“报告”材料要翔实、可靠,而不能用不负责任的“据说”、“传闻”、“估计”和“可能”的材料。第三,报告里的观点要正确。报告里不仅有材料,而且还有根据材料概括出的观点。如果报告的观点错了,那么上级机关根据第二手材料综合的观点也会是错误的。第四,文字要简练。第四节请示第四节请示一、请示的适用范围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一般以机关单位的名义发出,在国家行政机关中,为了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