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出发历经15天1432千米的行程12月27日抵达中线工程终端北京团城湖并通过自来水管网进入首都的千家万户。到2017年国庆节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达100亿立方米,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直辖市5310万人喝上了汉江水。1.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2.在我国,类似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还有哪些?导入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0 10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CONTENTS0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0 11.调配原因读“资源跨区域调配模式图”,推测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因素有哪些。资源禀赋经济水平资源需求水资源的分布水能资源的分布油气资源的分布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资源禀赋差异 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集中性。1.调配原因区域经济水平差异 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区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也会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2.目的:国家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问题3.资源跨区域调配可行性基本前提:区域之间之间存在互补性和可达性。保障:需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政策作为保障条件,需要在具有更高资源调配权力的区域中实现。手段:市场机制、行政指令、统筹规划。实现了资源及产品在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移,满足了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促进了区域的共同发展。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在资源开发、调运的过程中,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5.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北至东南沿海,线路长,对沿线地区以及全国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02气源地(新疆生产及中亚进口)1.概况:目的地(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输气管道一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二、三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东至福州,年输气量均为300亿立方米。四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伊宁,止于宁夏中卫,计划年输气量均为300亿立方米。1.概况:一线: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二线: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华南丘陵珠三角沿途经过地形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生态脆弱穿过河流和山脉线路长,工程量大西气东输工程管道建设的主要自然障碍2.实施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供需矛盾)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我国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量存在显著差异。(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占比大2.实施原因:(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天然气清洁能源2.实施原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同步发展,我国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陆上天然气分布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2.实施原因:活动分析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条件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近1/4。但是,21世纪之前新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1.分析自然条件对新疆天然气开发的影响。不利影响: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少,河流湖泊较少,水资源匮乏;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风力强劲,地表干燥,植被覆盖率低,沙尘多,沙尘暴威胁大等有利影响:多晴天,利于工程建设等;天然气资源丰富。2.结合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特点(图4.19),讨论新疆经济实力、技术力量、能源消费需求等社会经济条件对天然气开发的影响。天然气开采储运难度大,而新疆由于人口少,经济落后,市场需求量少,因此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天然气;天然气开采技术要求高,投资大,而且回收周期长,新疆由于整体科技水平低,资金匮乏,技术人员匮乏等,不利于开发。0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调出区、调入区、沿线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影响深远。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伐,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砍伐薪柴、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易造成破坏。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缓解东部地区因能源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停工、停产。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天然气可以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从整体性角度看,西气东输有利于加强区际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缓解了东西部地区能源产销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了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富裕起到促进作用。西气东输工程不仅是一条输气管道,而且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了沿线的钢铁、建筑、建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活动分析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对区域的影响 发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大分水岭的墨累河是澳大利亚的主要河流,其流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农业区。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25毫米。由于自然原因,墨累河流域的土壤中、河水里富含盐分,有的河水的盐度甚至高于海水的盐度。1949年,澳大利亚开始兴建雪山调水工程,于1974年完工。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在大分水岭东部雪河流域建库蓄水,再通过隧道将东部的水引至西部墨累河流域,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1.分析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及形成原因。澳大利亚东南部大分水岭位于东南信风带上,东侧为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而西侧是背风坡,位于雨影区,降水少。2.说明澳大利亚修建雪山调水工程的原因。自然原因:大分水岭东侧降水多,水资源多;西侧降水少,水资源匮乏。社会经济原因:西侧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供不应求,技术、资金等有保障。3.讨论雪山调水工程对墨累河流域的城市供水和供电、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有利影响:增加墨累河流域的水资源,增加城市供水量和供电量;扩大农牧业发展规模,有利于缓解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不利影响:灌溉增加后,可能会加剧土壤盐碱化;农牧业规模扩大后,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我国的其他资源调配工程1.西电东送工程图示路线(主力电源)A.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京津唐地区B.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C.南线: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地区对输入地的影响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对输出地的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对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2.南水北调工程调水线路东线中线西线自长江下游江苏扬州京杭大运河天津、烟台、威海丹江口水库北京、天津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黄河上游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受水区淮河下游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地区优点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调水量大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可自流供水;调水量较大;丹江口水库主要承纳山区来水,水质良好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可自流供水;水质最好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沿线污染较重,水质差;沿线地下水位上升,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地势复杂,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需穿越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工程量巨大;可利用的设施极少;长江上游水量有限,调水量较小有利影响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可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不利影响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形势的影响加大等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显现策略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3.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资源调出区资源储量丰富;资源生产量巨大;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远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资源调入区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根本原因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2)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资源供应、消费能力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线路长短、施工难度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对环境的影响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的分析思路经济效益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生态效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及时巩固素养达成对点落实(2022江苏扬州月考)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读“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13题。1.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C.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23415及时巩固素养达成对点落实23412.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应防止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酸雨 D.水资源短缺53.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A.B.C.D.及时巩固素养达成对点落实如图为“某国四地(四地相互之间大体等距离分布)某种重要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45题。4.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A.B.C.D.234155.四地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A.B.C.D.及时巩固素养达成对点落实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下图所示。据图完成12题。1.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水电和坑口(煤矿附近)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A.A和BB.B和DC.A和CD.A和E23415及时巩固素养达成对点落实341522.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路都是输送火电,使输出的A、B地区大气污染加重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具有重要意义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的输出省(市)是山西,到达的最大输入省市是上海及时巩固素养达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