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幕墙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模板

举报
资源描述
幕墙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模板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工程 2、工程地址: 3、建设单位: 4、设计单位: 5、监理单位: 6、质量监督单位: 7、施工总承包单位: 8、幕墙专业分包单位及设计单位: 9、工程造价:约###亿元 10、合同范围:####主体及其附属裙房地下室工程;建筑总面积:#######m2。 11、建筑、结构类型:本工程副楼为框架结构,主楼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下#层为车库、人防、设备用房,标准层:##m避难层:##m,主楼层数为##层,主体屋面结构标高为##米,建筑高度¥¥米,总高度¥¥米;副楼层数为##层,屋面结构高度为##米。设计使用年限为##年。结构安全等级为#级,抗震设防类别为#类,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级。 12、合同工期:施工工期:##日历天;监理服务期:从签订委托监理合同之日始至工程质量保修期结束时止,其中施工阶段监理服务期###日历天,质量保修期2年。 13、合同安全文明及质量目标要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优质工程奖金奖、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及运营标识。 二、编制依据 (一)、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二)、业主有关批文。 (三)、本工程经批准的幕墙设计文件(图纸、设计说明、设计指定的标准图集、设计交底会议纪要、设计变更文件、经设计确认的工程变更文件等)。 (四)、经审批的监理规划、安全监理规划 (五)、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幕墙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进度计划。 (六)、国家颁发有关建筑工程方面的规范和标准: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的检验和报废使用规范》GB5972 《建筑卷扬机》(GB/T1955)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 三、专业工程特点 主楼单元式幕墙体系、裙楼框架幕墙,此外还有石材幕墙及金属板幕墙等,裙楼幕墙面积约###㎡;塔楼单元式玻璃幕墙面积约###㎡,共有板块###块,板块规格主要有###########################等。裙楼框架玻璃幕墙采用电动吊篮进行施工,裙楼###轴框架玻璃幕墙位置及其雨蓬作业区需搭设满堂脚手架进行施工,搭设高度最高达##m;塔楼单元体玻璃幕墙采用单轨吊及炮车配合进行施工,施工高度最高达###m。 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附件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的要求,本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须进行安全专项专家论证。因此项目监理部编制本专业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四、 五、安全监理工作控制程序 六、 七、安全监理工作目标值及危险源辨识 4)机具伤害控制措施: ①巡视检查时随时指出爬架机具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现象; ②随机检查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上岗证; ③加强监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 5)触电控制措施: ①要求施工方规范爬架专用电箱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查,通报检查情况; ②督促施工方整改,保留记录; 九、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处理监理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 项目监理机构成立“事故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并对以下工作负责:督促施工单位按国家规定配置应急救援(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安全标志及警报、通讯设施,并定期组织检查设施和器材完好状况;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或控制各类事故隐患;督促施工单位组建一支经过应急培训演练的应急救援小组,并要求应急小组成员熟知各种危险品及机械设备的性质及应急处理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保持与各小组成员之间的电话联络,一旦事故发生后,能立即通知应急小组前往处理。 在应急救援时,如果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不在现场时,由专业监理工程师临时负责,协助施工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项目监理机构事故现场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如下: 组长 全面负责协调指挥紧急应变行动;收集情况,决定最新决策;综合事故调查报告。 副组长 协助组长指挥紧急应变行动;收集情况,辅助决定最新决策:协助综合事故调查报告。 联络组 协助配合现场指挥管制及协调改善对策;协助配合施工单位联络组联络消防队及救护车;灾情若有潜在危险,即联络其它单位,携带救灾工具到场支持;协助调查事故原因。 消防组 事故发生时,协助配合施工单位消防组实施现场抢险;若人力不足,应向上级请求支持。 救援组 协助配合施工单位救援组进行现场救援、伤员救助、处理、送医、照顾等。提供必要的防护工具、抢救器材等; (二)、紧急情况的应急响应 1、火灾 当发生火灾时,义务消防队及相关的人员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器材、器具、灭火材料(如:灭火器、水桶、灭火砂等),在保证人员不受伤害的情况下全力进行扑救,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与此同时通知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并且迅速组织作业工人脱离危险区域,尽可能的话也要将贵重物资、危险物资一并疏散,使灾害的损失降到最小的程度。 2、爆炸 当出现突然爆炸时,抢救小组应识别爆炸源是否是液化气罐、柴油、汽油或是其它易爆源等,立即对受伤患者进行抢救脱离危险区域并立即拨打119、120进行报警救助,并对爆炸现场涉及到的相关易燃、易爆、材料物品尽量疏散,对爆炸所引起的火灾与义务消防队一道按照火灾应急措施进行抢救。 3、触电 当发生触电事故时,在场抢救人员应根据触电的实际情况,设法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并通知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视触电的轻重,采取不同对策。当伤者出现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征兆,切不可认为已死,应视为假死要立即抢救,解开触电者的衣领、裤带,拉出舌头让呼吸道畅通,使触电者仰天平卧,如果触电者有心跳、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如果触电者心跳已停止,就立即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如果是心跳、呼吸均停止者,则由两个人同时采用上述办法进行抢救,与此同时应及时通知120急救中心。 4、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当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时,应视其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的轻重,采取不同对策并通知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和市急救中心。在市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到达施工现场之前,应立即对伤者流血处采用“包扎止血”的方法进行抢救,防止伤者过多流血发生危险。当伤者出现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征兆时,应立即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当120急救人员到来后应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抢救。 (三)、事故应急救援流程 1、事故发生初期,事故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应急自救措施,及时向应急救援组组长及公司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或场外应急响应单位汇报,启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现场抢险,防止事故的扩大。 2、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应急救援小组立即投入运作,组长及各成员应迅速到位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相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随时将事故抢险情况报告上级。 3、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里抢救受伤人员,这是抢险救援的重中之重。督促施工单位保卫部门加强事故现场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应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4、当有重伤人员出现时救援小组应及时提供救护所需药品,利用现有医疗设施抢救伤员。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呼叫医疗援助,其他相关部门应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5、密切注意各重点保护对象的变化情况,如边坡的稳定等,将情况随时通报应急指挥部及有关单位,以制定进一步抢险措施,力争将事故降低到最低。 6、事故报告: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督促事故单位或当事人将所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情况报告事故相关监管部门。 7、事故现场保护: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和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8、应急救援机构电话号码: 对于可能威胁到周边居民、山林安全时,指挥部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安全地点。 (四)、应急处理监理要点 1、督促施工单位成立自救队,建立义务消防、现场救护组织,自救队每半年一次业务学习和训练,增强自防自救能力。 2、根据作业场所的存储物品数量、品种和环境情况,要求施工单位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相适应的应急器具。应急器具每季度检查一次,每年检修一次,保持灵敏有效,并作好标识。 3、针对本项目业务和生产可能发生影响环境、安全因素的紧急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制定预案响应具体措施,以确保预案的实施。 4、协助施工单位做好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及事故处理。 5、负责事故调查的组织工作,负责总结事故的教训和应急救援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家居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