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羟羟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22.53MB
约44页
文档ID:344096203

一 轮 复 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L一、高考解析四层高考考什么四翼高考怎么考1.结合区域土壤特性,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1.结合典型区域或典型区域的自然景观,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与各自然地理要素直接的物质和能量交换,选择题和综合题中都有考查,考查频度较高,对综合思维能力要求高2以区域土壤的特性及土壤污染为背景,考查土壤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考查频率较低,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考题分值考点题型命题情景2021年新高考广东卷-8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 择题湖泊的生态环境变化2021年新高考广东卷-171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 合题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022年山东卷-43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选 择题克罗斯河国家公园景观变化2022年湖南卷-1113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 择题我国西北某河流流域群落分布及其影响因子2022年全国甲卷9-111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 择题杭盖草原草场特征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气候(大气)、地形(地貌)、水文(河流)、土壤、生物(植被、动物)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干旱大陆性气候植被水文地貌土壤深居内陆戈壁、沙漠为主贫瘠河流欠发育稀疏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二)三大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三)两大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l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l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l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l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构成整体才能形成,单一要素并不具备构成整体才能形成,单一要素并不具备l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l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l表现: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l意义: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l表现: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自身及其它区域l意义: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解读】青藏高原的隆起(地形地貌),阻挡了西伯利亚南下气流(大气),导致中亚、西亚干旱区的细小粉尘随冬季风(大气)向东输送,逐渐沉积,形成黄土高原(地形地貌)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土壤),极易受流水冲蚀,泥沙随流水汇入黄河,被流水搬运到下游(水文),由于流速变慢,逐渐淤积,形成“地上河”,造成严重水患(生态环境问题)。

颗粒更小的泥沙则注入渤海,致使河口向海延伸这一系列的过程彼此间连成一根长链,其间发生着物质、能量运动,产生多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2020年新课标1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3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4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AC2020年新课标1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5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D小结【整体性答题模板构建】在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答题思路:分析角度解题方法1.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2.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一果多因”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小结【整体性答题模板构建】在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答题思路:分析角度解题方法3.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4.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区域之间”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

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分析某地区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关键词 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土壤 生态环境 答题思路当要素发生变化后,其他的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当砍伐森林(植被)后,地表拦截大气降水(气候)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表水(水文)汇流速度加快,对土壤的侵蚀加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貌),由此导致土壤贫瘠;植被破坏后,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影响大气的成分,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读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C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有松花江,嫩江流经,流量大,含沙量小,有结冰期;土壤:肥沃的黑土;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戈壁红驼”是蒙古族原始传统畜种之一,生活在内蒙古狼山与中蒙边境间的荒漠草原,属游走性动物,采食范围大,食性广杂,以梭梭、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为食,繁殖缓慢梭梭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植物,其根部寄生有次生植物肉苁蓉,但根部多鼠洞,威胁其生长。

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但由于种种原因1)分析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的原因6分)戈壁红驼游走性地啃食梭梭、骆驼刺等植物嫩枝,同时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生长;红驼啃食梭梭植物嫩枝时,可能踩塌鼠窝,减轻鼠害,使梭梭和肉苁蓉生长更好;梭梭、骆驼刺等沙生植物得到恢复,红驼食物充足,又促进其数量增多2019课标】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今差异较大,同一个古人类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减少4)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

大地湾石器遗址在末次冰盛期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试分析其地理原因(4分)(4)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自然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渔业资源减少,植物生物量减少,动物南迁,食物数量减少,单位面积生活的人口数量减少,大地湾石器遗址中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大地湾石器遗址.温带草原带达里诺尔湖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是一个高原碱性内陆湖下图示意达里诺尔湖流城地理位置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推测湖泊持续萎缩对流域内自然环境演化的影响8分)(2)随着湖泊萎缩,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湖床裸露,湖泊将向干湖盆演化;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温差加大;土壤沙化、盐碱化加重等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 分)1.气候要素及其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1)对地形、地貌的影响高寒地带:气候寒冷,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多永久性冻土;冰蚀地貌广布;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二、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分析及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2)对水文的影响:对河流的影响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a 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b 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

对湖泊的影响*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3)对土壤的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对生物的影响气候影响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什么样的植被不同的生物适用不同的栖息环境、形成不同的种群大小气候气候*(4)对生物的影响*改变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影响种群大小;*动物物候期提前,例如 开花日期、羽化时间、繁殖产卵时间、迁徙日期等。

影响繁殖、影响冬眠行为生境改变,栖息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种群动态变化、甚至生物灭绝2.地貌(地形)要素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1)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雨影效应,影响大气环流,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地形雨)(2)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影响局部气温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影响风速3)地形对河流水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形影响河道剖面,地形影响河道剖面,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4)地形对植被、土壤的影响山地的坡向要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3.水文要素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水文对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水文对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文对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地形根据植被覆盖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