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

举报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 摘 要 近些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不断曝出的公司丑闻凸显出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选择我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板块33家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从董事会、股权结构两方面对样本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回归分析法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和资产负债的情况下,独立董事的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净资产回报率产生了正面的显著作用,但是董事会规模和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公司绩效,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 The listed company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study ABSTRACT A string of scandals at some of listed companies from home and abroad hav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study concern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recently. This thesis selected 33 listed companies specializing in domestic liquor, beverages and refined tea manufacturing as samples and analyzed the data derived from these companies from 2011 to 2013 in order to make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rrelation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achiev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ard of director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based 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e author endeavored to mak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s well as regression analysis through the method of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drawn from this research i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the shareholding ratio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are supposed to produce the positive effects on return on equity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at the size of company and balance sheets are under control. However, the size of board and the shareholders whose shareholding ratio ranked from second to fifth have no apparent influence on financial achievements. At last, this thesis provided with some relative advice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whole analysis. KEYWORDS:corporate governance, corporate performance,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目 录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1.1 公司治理概述 1 1.1.1 公司治理的含义 1 1.1.2 公司治理特征 2 1.1.3 公司治理理论 3 1.1.4 公司治理界定 5 1.2 公司绩效概述 5 1.2.1 公司绩效的含义 5 1.2.2 公司绩效的评价指标 6 1.3 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6 1.3.1 董事会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6 1.3.2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7 2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板块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9 2.1 我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板块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9 2.2 我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板块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 9 2.2.1 董事会治理结构分析 9 2.2.2 股权结构分析 12 2.3 我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板块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13 3 我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板块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实证分析 16 3.1 样本选择与研究假设 16 3.1.1 样本选择 16 3.1.2 研究假设 16 3.2 定义变量 16 3.2.1 被解释变量 16 3.2.2 解释变量 17 3.2.3 控制变量 17 3.3 实证分析 19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9 3.3.2 相关性分析 20 3.3.3 回归分析 21 4 研究结论、建议及不足 23 4.1 研究结论 23 4.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建议 23 4.2.1 适度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作用 23 4.2.2 优化股权结构,适度加强股权集中 23 4.3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24 参考文献 25 后 记 26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公司治理概述 1.1.1 公司治理的含义 截止目前,学界对公司治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世界银行对公司治理结构定义为:“公司在符合法律和契约的规范中,建立可促成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机制,以创造公司的长远利益。” Blair(1995)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地说,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则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或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权益如何在企业不同的成员之间分配这样一系列问题。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钱颖一(1995)认为:“在经济学家看来,公司治理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1994)在《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一书中指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 李维安将公司治理分为有广义和狭义两层概念。狭义的公司治理主要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内部的监督与制衡机制,通过这种内部治理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广义的公司治理解决的问题是,协调公司与股东、债权人、供应者、雇员、政府、社区等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它包括一整套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和外部的制度和机制。 综合上述国内外学者的分析,本文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公司所有者、董事会和公司高管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而公司治理则是通过各种监督和制约机制,达到组织结构内三方关系的制衡,从而最终实现共赢。 1.1.2 公司治理特征 (1) 权责分明,各司其职。从内部关系来看,公司由四部分组成,即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股东大会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通过股东大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并授权董事会制定适当的策略;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同时又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关,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此外还有权委任经理层;作为董事会的代理人,经理是公司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执行公司决策,制定管理计划,管理企业日常事务和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由股东大会选出,其职能是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以防止他们滥用职权,谋求自己的利益,损害股东的利益。公司治理通过明确各机构的职能分工,使各机构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同时,又通过一定的内部机制,使各机构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一个权力分立并互相制衡的架构。 (2) 委托代理、纵向授权。具体表现为从上而下多层次的委托代理。第一层委托代理中,作为最初委托人,股东将其所有的资产委托给董事会;第二层委托代理中,通过股东大会选出若干监事组成监事会,并由监事会代表股东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行为。第三层委托代理中,由董事会将企业资产委托给经理层,并赋予经理层一定权限以负责企业日常运作和管理;第四层也即最后一层委托代理中,经理层将各事项交由具体对应部门,由相应部门操作实施。从而形成了多层次自上而下的委托代理关系。 (3)制衡和激励并存。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使得掌握了公司控制权的经营者并不具有所有权,加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可能会产生管理者为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从而作出不利于公司利益的行为,即经理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因此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仅有制约机制很容易挫伤经营层的积极性,为了保护股东的利益,提高经营层的积极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此时就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如高薪聘用,给予经营层一定的股票期权等方式,使其感到企业绩效的好坏与自己密切相关,从而使其行为最大程度上符合股东利益。如此制约与激励双管齐下,企业业绩出色则经营层自身也获益颇丰,业绩不佳则经营层自身也遭受牵连,甚至被解雇。从而正真实现企业、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1.1.3 公司治理理论 同公司治理含义的多样性相似,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公司治理理论。本文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三种理论进行相关论述。 1.两权分离理论 “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前提,它产生于股份公司产生之后,并且是主要针对股份公司的理论。因为在传统的合伙制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是统一的,即所有者与经营者往往是同一的。但随着股份公司的兴起,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开始逐渐分离,此时如上文所述,可能会产生管理者为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从而作出不利于公司利益的行为,即经理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如何合理设置制衡与激励机制,成了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 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是Berle和Means,在他们《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中,对两权分离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他们指出随着公司股权结构日益分散,股份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现象越发明显,并在公司制度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书中具体分析到: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规模经济越发明显。大规模的企业可以通过分散化的投资策略减小经营风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企业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有个现象在社会中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