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第五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年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第五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结合下图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RNA,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 C.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D.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⑥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参考答案: 答案:C 2. 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15N标记某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 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14C2H5OH D.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 参考答案: A 3.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 B.部分基因的差异表达是细胞分化的原因 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陷 D.细胞凋亡是某些基因编程性表达的结果 参考答案: A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但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不一定相同,A错误; B、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细胞衰老后,细胞中会出现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陷等特征,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叫细胞编程性死亡,D正确. 故选:A. 4.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解离、漂洗、染色后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B.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在普通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准确计数    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    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参考答案: C 5. 下图①~④表示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的CO2转移途径。某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中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小时监测,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忽略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的CO2量) A.①与曲线中a点相符           B.②与曲线中b点相符 C.③与曲线中c点相符           D.④与曲线中d点相符 参考答案: C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解析: 图中①表明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图②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图③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图④表明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a点、d点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c点表示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 【思路点拨】分析图示的含义并进行对比。 6. 如图为两种生物处在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其中三个细胞来自同一种生物,则来自另一种生物的细胞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考点】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所形成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形成的配子含有两条染色体;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形成的配子中含有2条染色体;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分裂产生的是体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据此答题. 【解答】解: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所形成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则该生物的配子中含有2条染色体,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形成的配子含有2条染色体;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形成的配子中含有2条染色体,ABC三个细胞可自同一种生物,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分裂产生的是体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和ABC来自不同种生物,D正确. 故选:D.   7. 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表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红眼雌果蝇121头,红眼雄果蝇60头,白眼雌果蝇0头,白眼雄果蝇59头,则F2代卵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 A.卵细胞:R:r=1:1 精子:R:r=3:1 B.卵细胞:R:r=3:1  精子:R:r=3:1 C.卵细胞:R:r=1:1 精子:R:r=1:1  D.卵细胞:R:r=3:1  精子:R:r=1:1 参考答案: D 8. 纽约哈的孙河的鱼因通用电气公司在1947年至1977年间排放的化学物质多氯联苯而遭遇生存大危机,但近年来调查发现哈的孙河河底的鳕鱼完全不受多氯联苯的影响。对比来自加拿大的鳕鱼发现,哈的孙河的鳕鱼都出现了AHR2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排入哈的孙河的多氯联苯诱导鳕鱼发生基因突变,产生AHR2基因 B.加拿大的鳕鱼与哈的孙河的鳕鱼基因库已经有明显的差异,属于不同的物种 C.AHR2基因的产生,改变了河底和鳕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D.若通过治理,消除多氯联苯污染,哈的孙河鳕鱼种群中AHR2基因频率将会迅速降低 参考答案: C 9. 右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 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 C.c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 参考答案: A 10. 核糖与核酸都不含有的元素是                                          A.N              B.O              C.P              D.S 参考答案: D 11.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将14C标记的T2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经过适宜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检测上淸液、沉淀物和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下列关于该实验及其他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检测发现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均很高,部分子代噬菌体中可检测到放射性 B.先用含14C的培养堪培养大肠杆附,再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即可标记噬菌体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充分证明了R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参考答案: C 1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线粒体比较集中 B. 人体的活细胞都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C. 叶绿体中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均在基粒上进行 D. 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的有序进行 参考答案: B 13. 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染色体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参考答案: C 14. 下列关于叶肉细胞内ATP描述正确的是 A. ATP的结构决定了其在叶肉细胞中可以大量储存 B.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以为Mg2+进入叶肉细胞直接提供能量 C. 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逆转录的原料 D. 提高CO2浓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会加快 参考答案: D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不能大量储存,A项错误;植物叶肉细胞吸收Mg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来自呼吸作用产生的ATP提供的能量,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项错误;ATP水解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转录的原料之一,而逆转录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C项错误;提高CO2浓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合成速率加快,消耗的ATP增多,所以ATP的合成速率会加快,D项正确。 15. 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 关系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 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 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 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参考答案: D 16.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⑤ D. ③、⑤ 参考答案: A 【分析】 由于DNA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蛋白质中主要含有C、H、O、N四种元素,一般含有S元素,而噬菌体中只含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故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详解】据图分析,第一个图是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其中①表示磷酸,②表示脱氧核糖,③表示含N碱基,而P主要集中在DNA的磷酸部位。第二个图表示多肽,其中④表示R基团,⑤表示肽键(-NH-CO-),S是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团。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 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核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正在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  D.正在发生DNA复制 参考答案: C 18. 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它可以携带DNA分子,进入细胞后,DNA被释放出来,进入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互换    D.染色体变异 参考答案: C 19. 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 ①ATP ②DNA ③染色体 ④细胞膜 ⑤脂肪 ⑥淀粉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⑥ 参考答案: A 20. 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 占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 解旋酶作用于①②两处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 /(A+T)为 3 : 2 C.若①处T变为 A ,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变化 D.将该基因置于14N 培养液中复制 3 次后,含15N 的DNA分子占1/8 参考答案: B 21. 下列关于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