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雷州沈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沈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根据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16667Ho可有效的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A.32      B.67        C.99           D.166 参考答案: 答案;A 2. 某些不合格的建筑装饰材料,会缓慢释放出浓度过高、影响健康的气体,这些气体最常见的是(  )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甲苯等有机物蒸气和甲醛 参考答案: D 略 3.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配制0.9%氯化钠溶液时,将称量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 B.配制0.100mol·L-1碳酸钠溶液时,需用玻璃棒搅拌、引流和转移等操作 C.测定未知烧碱溶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注入标准酸液 D.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取试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再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混合加热 参考答案: C 略 4. 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奥运会上发令枪所用“火药”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撞击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5KC1O3+6P    3P2O5+5KC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红磷是氧化剂    B.反应中消耗3mol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C.“火药”中的红磷可以用白磷代替      D.发令时产生的白烟只是KC1固体颗粒 参考答案: B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和漂白粉均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新制的0.1mol/L氯水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晶体,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C.钾云母KH2Al3Si3O12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K2O·3Al2O3·6SiO2·2H2O    D.O3、H2O2、SO2、Na2O2均有漂白性,其原理不尽相同 参考答案: A 6. 下列可用来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 ①澄清的石灰水②氢硫酸③氯水④酸性高锰酸钾⑤氯化钡⑥品红溶液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⑥ 参考答案: D 略 7. 常温下,向20.00mL 0.1000mol?L﹣1 (NH4)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0.2000mol?L﹣1NaOH时,溶液的p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挥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a所示溶液中:c(NH4+)>c(SO42﹣)>c(H+)>c(OH﹣) B.点b所示溶液中:c(NH4+)=c(Na+)>c(H+)=c(OH﹣) C.点c所示溶液中:c(SO42﹣)+c(H+)=c(NH3?H2O )+c(OH﹣) D.点d所示溶液中:c(NH3?H2O )>c(SO42﹣)>c(OH﹣)>c(NH4+) 参考答案: B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a点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但铵根离子水解较微弱; B.b点溶液中,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溶质的性质判断; C.c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判断; D.d点溶液中,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钠、一水合氨,且硫酸钠是氨水浓度的一半. 【解答】解:A.a点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即c(H+)>c(OH﹣),铵根离子水解程度较小,结合物料守恒知c(NH4+)>c(SO42﹣),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4+)>c(SO42﹣)>c(H+)>c(OH﹣),故A正确; B.b点溶液中,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H4+)+c(Na+)=2c(SO42﹣)+c(OH﹣),硫酸铵的酸性较弱,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即可,所以c(NH4+)>c(Na+),故B错误; C.c点溶液中,溶液呈碱性,所以c(H+)<c(OH﹣),溶液中的溶质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铵、硫酸钠、一水合氨,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H4+)+c(Na+)=2c(SO42﹣)+c(OH﹣),根据物料守恒得,根据物料守恒得c(NH4+)+c(NH3?H2O)=2c(SO42﹣)=2c(Na+),所以得c(SO42﹣)+c(H+)=c(NH3?H2O )+c(OH﹣),故C正确; D.d点溶液中,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钠、一水合氨,且硫酸钠是氨水浓度的一半,一水合氨电离程度较小,所以c(NH3?H2O )>c(SO42﹣),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明确图象中曲线变化趋势、曲线上每一个点的溶质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8. 下列事实不能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的是                          (    )   ①常温下,某CH3COONa溶液的pH =8②用CH3COOH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等pH、等体积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与足量锌反应,CH3COOH放出H2多 ④0.1 mol·L-1CH3COOH溶液的pH≈2.8   ⑤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释至100倍,pH <4     A.①⑤             B.②⑤             C.③⑤             D.③④ 参考答案: B 略 9. 两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 mol X和1mol Y,分别于300℃和500℃开始发生反应:X(g)+Y(g) 3Z(g)。Z的含量(Z%)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在t3时刻改变了某一实验条件。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a是500℃时的图像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t3时刻可能是升高了温度 D.t3时刻可能是减小了压强 参考答案: D 略 10. 下列有关物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Al和Al2O3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时,Al2O3消耗碱量多 B.反应N2O4+N2H4→N2+H2O中,若有1 mol N2O4参加反应,则有4 mol电子发生转移 C.由Na2CO3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中,若n(Na+):n(C)=7:5,则n(Na2CO3):n(NaHCO3)=2:3 D.1 mol Cl2参加的任何反应,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都是2 NA 参考答案: C 略 11. “分类”是一种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B 略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放电时铅电极(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给铁钉镀铜可采用CuSO4作电镀液 C.生铁浸泡在食盐水中发生析氢腐蚀          D.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参考答案: B 略 13.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 A、2F2 + 2H2O === 4HF + O2          B、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C、3CO + Fe2O3 2Fe + 3CO2      D、MgCL2(熔融)Mg + CL2    参考答案: C 略 14. 已知H2(g) +I2(g)2HI(g);△H<0,在恒容且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甲和乙中,甲加入H2和I2各0.1mol,乙加入0.1mol H2和0.2mol I2,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中反应速率比甲中反应速率快 B.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若平衡时甲中H2的转化率为40%,则乙中H2的转化率大于40% D.平衡后再向乙中加入0.1mol H2,建立新平衡时,甲和乙中H2的百分含量不相同 参考答案: D 略 15.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01×105 Pa时,11.2 L氧气中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0.1 mol H2O和D2O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是NA C.1 mol 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D.0.1 L 2 mol·L-1的(NH4)2S溶液中含有的S2-数目为0.2NA 参考答案: A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展开对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的研究。 实验Ⅰ:制取NaClO2晶体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 高于38℃时析出晶体的是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Ba(ClO)2可溶于水。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①的作用是       装置③的作用是                             。 (2)装置②中产生Cl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晶体NaClO2的操作步骤为: ①减压,55℃蒸发结晶; ②趁热过滤; ③                            ; 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实验Ⅱ:测定某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①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O2-+ 4I-+4H+ =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100mL待测溶液。 ②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重复2次,测得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已知:I2 +2S2O32-=2I-+S4O62-)。 (4) 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1)吸收多余的Cl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防止倒吸(或作安全瓶等其它正确说法) (2)2NaClO3+Na2SO3+H2SO4(浓)==2ClO2↑+2Na2SO4+H2O (3)用38℃~60℃的温水洗涤 (4)或 解析:(1)装置中有未反应的ClO2,装置①可以吸收未反应的ClO2,防止逸出污染空气;装置④中气体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装置③防止倒吸; (2)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作还原剂;装置②中产生ClO2的反应是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氧化亚硫酸钠为硫酸钠,本身被还原为二氧化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 (3)从溶液中制取晶体,一般采用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为防止析出晶体NaClO2?3H2O,应趁热过滤,由题目信息可知,应控制温度38℃~60℃进行洗涤,低于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