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 期末考试名校试题专题精编

举报
资源描述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下列有关名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偷吃太上老君金丹,然后逃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天王李靖带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但都被悟空打败。 B.《二十四孝图》中最让作者反感的两件事情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由此还引发了作者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C.《西游记》中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戒想“拣无火处走”,而唐僧“只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唐僧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D.《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但是父亲却命令“我”背书,像一盆冷水一样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答案】D 【详解】D.《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但是父亲却命令“我”背书,像一盆冷水一样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有误,这是对《无常》的评价。故选D。 2.(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B.《父亲的病》,记叙儿时的我要去看庙会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病中的父亲却命令“我”背书,不会背就不能去看戏的经历。 C.《藤野先生》,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D.《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答案】B 【详解】B.《父亲的病》有错,正确应是《五猖会》;其次,《五猖会》中,并没有写到父亲生病,故“病中的父亲”不准确。故选B。 3.(2021·江苏江苏·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解说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在书中,鲁迅先生深情回忆了那些曾给予他温暖的人们,比如长妈妈、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衍太太、范爱农、陈莲河先生…… B.《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其中《荷花淀》 《芦花荡》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作品善于通过细节和画面的描写凸显人物性格。 C.《猎人笔记》由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组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这些小说广泛而真实地展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俄国外省城乡的社会生活,作品语言简洁优美,人物性格生动典型。 D.《镜花缘》 是清代李汝珍的长篇小说。作品想象奇特,构思新颖,在好玩的故事中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小说借写海外奇风异俗,以提倡男女平等,否定封建官场,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 【答案】A 【详解】A.错误,衍太太不是给予鲁迅温暖的人,相反,她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人。陈莲河也不是,他是个道貌岸然,拿药引作为诈骗手段,不分是非,迷信浅薄、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人。故选A。 4.(2021·江苏江苏·七年级期末)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路上遇到战胜不了的妖怪时,往往会请来各路神仙帮忙。下列选项中所请神仙与降服的妖魔不匹配的是哪一项(   ) A.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将唐僧摄去,孙悟空请来昴日星官,妖精听到星官叫声,浑身酥软,死在坡前。 B.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将唐僧掳去,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菩萨用金箍儿和借来的天罡刀将其收服。 C.乱石山碧波潭九头虫偷了祭赛国佛宝不肯归还,孙悟空请来二郎真君相助,打败九头虫,取回佛宝。 D.九曲盘桓洞的九灵圣元将唐僧、八戒和玉华王父子总共六人噙走,孙悟空请来如来佛祖将其收走了。 【答案】D 【详解】D.孙悟空上天宫访九头狮子的主人太乙救苦天尊,天尊降伏了九头狮。选项错误; 故选D。 5.(2021·江苏·苏州市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期末)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主要写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B.孙悟空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来,先拜菩提祖师学会了长生之道、筋斗云,后又向如来佛祖学习了七十二般变化。 C.“大闹五庄观”一回中,孙悟空忍受不了二仙童的毁骂,一气之下,到人参果树园将树推倒。 D.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作村姑、老妇和老翁来哄骗唐僧,皆被悟空一一识破。 【答案】B 【详解】B.七十二般变化是向菩提祖师学习的,不是“如来佛祖”。故选B。 6.(2021·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下列文学作品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 A.朱自清《春》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的人们,让人感受到春回大地的生机;老舍《济南的冬天》里,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充满温情的美的享受。 B.《荷叶·母亲》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金色花》则写现实与联想,赞颂伟大的母爱。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关于年龄有许多别称,如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叫“不惑”,六十岁叫“耳顺”。 D.《再塑生命的人》中莎莉文老师唤醒了“我”的灵魂,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植树的牧羊人》中艾力泽·布菲的故事,让人相信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就可以创造奇迹。 【答案】B 【详解】B.《金色花》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赞颂伟大的母爱; 故选B。 7.(2021·江苏镇江·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我”曾从蛇口中救下一只隐鼠,后来这只隐鼠不见了,长妈妈告诉“我”隐鼠是被猫吃了,这使“我”决心和猫为敌。 B.唐僧师徒经过黄风岭时,遇到一只老虎精拦路,孙悟空、八戒与其打斗时,它抓下 自己的虎皮盖在卧虎石上,然后化阵狂风掳走了唐僧。 C.到东关看五猖会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事,但临行前父亲却叫我背《鉴略》,这让“我”很扫兴,“我”一直不明白父亲那时为什么要叫我背书。 D.盘丝洞的七个女妖请黄花观的道士为她们报仇,道士用毒气毒死了唐僧、八戒、沙僧,悟空想尽办法,后来求黎山老母用三枚解毒丹救活了他们。 【答案】D 【详解】D.道士用的不是毒气而是毒枣。三人当时未死,只是晕倒。救活三人的不是黎山老母,而是毗蓝婆菩萨。故选D。 8.(2021·江苏盐城·七年级期末)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先喝光仙酒,接着偷吃蟠桃,还吃尽太上老君的仙丹,闯下大祸。酒醒后担心玉帝责罚,第三次反出天宫,逃回花果山。 B.《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猪悟能、沙悟净、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了伏笔。 C.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一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短篇小说,该书在好玩的故事之中,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D.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猎人笔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作品真实地展现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答案】D 【详解】A.先偷吃蟠桃,接着喝光仙酒,还吃尽太上老君的仙丹闯下大祸。酒醒后担心玉帝责罚,第二次反出天宫; B.观音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 C.《镜花缘》是一部长篇小说; 故选D。 9.(2021·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岁月和经历,充满了“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B.《狗·猫·鼠》通过描写猫和鼠的一些秉性和行为,揭示了“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C.《阿长与<山海经>》刻画了长妈妈粗俗迷信、不拘小节但淳朴善良、富有爱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将童年时在百草园的玩乐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和对寿镜吾先生的反感。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内容理解。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面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一面描述学生在三味书屋只能是习字和对课,读那些枯燥无味和似懂非懂的文章。如果违犯了规矩,还要领教罚跪和戒尺的滋味。学生不能向老师提问课堂以外的问题。鞭挞了封建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的束缚、压制和摧残。选项中“对寿镜吾先生的反感”表述不正确; 故选D。 10.(2021·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文化长廊】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样是写景,《济南的冬天》依次描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的远山,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晴;《雨的四季》通过对四季的雨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雨的喜欢与爱恋之情。 B.同样是写动物,郑振铎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如他笔下的三只猫,亡失的命运相同,作者的情感却各不相同;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叙述了作者怪诞不经的行为,批评了不实用的所谓“科学研究”。 C.同样是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运用奇特的想象,寄情于月,巧妙表达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天上的街市》凭借丰富的想象,描述牛郎织女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D.同样是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杞人忧天》人们一般以为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答案】B 【详解】B.根据《动物笑谈》原文“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可知,是外行人批评科学研究不实用怪诞不经,而不是作者,故选B。 11.(2021·江苏无锡·七年级期末)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孔子是对孔丘的尊称。 B.《论语》是儒家代表著作,《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C.“惠赠”“垂询”“高就”都是敬辞,“家慈”“赐复”“拙作”都是谦辞。 D.李白和杜甫被人合称为“大李杜”,“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诗歌的高度评价。 【答案】C 【详解】C.“赐复”是敬辞,不是谦辞,选项错误;故C。 12.(2021·江苏无锡·七年级期末)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琐记》中,鲁迅回忆了与衍太太有关的往事:衍太太怂恿“我们”多吃点冰;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流露出作者对行太太的鄙视、憎恨之情。 B.《朝花夕拾》充满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世的洞察。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虽朴实善良,却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作者对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C.一借芭蕉扇被骗后,唐僧师徒对“是否继续西行”产生不同心理:沙僧认为“进退两难”;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唐僧心“只欲往有经处去”。 D.《西游记》中的人物不仅保持着神性,更是有人的特点。如猪八戒,他不是英雄,而是一个平凡的人:贪图安逸,又纯朴天真,勇敢坚强。 【答案】B 【详解】B.《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虽然没有把阿长当作寄托着希望的理想人物,但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