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专用)(参考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专用) 语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C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模式是自然经济”错误,原文是“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C.“……契约精神的政治渊源”错误,第二段首句提及的“经济、政治、文化渊源”分别对应该段文本的“首先”“其次”和“最后”三个部分,由此可判断出选项里的“政治渊源”应为“文化渊源”。 D.“……概括和统称,后来……亲近、友善的含义”错误,先后顺序颠倒。原文第四段为:“仁”的最初含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友善,之后才发展成为儒家思想中道德品质的概括和统称”。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错误,文章最后没有总说契约精神,故本文为总分结构。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缺乏对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尊重”错误,属主观臆断,原文第三段表述为:“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将契约理论建立在利已主义基础上,认为国家的本质就是人们订立契约对其授权,进而形成运用缔约者全部力量来维持和平的人格”,文中没有相关内容,根据文意也无法做此推断。 故选A。 【答案】4.D    5.A    6.①从内容、审美、哲理角度论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②第一层展示历史的、生动的、具体的社会现实,第二层深入写作者的审美理想在现实中被毁灭的悲剧,第三层进一步感叹悲剧命运,追问人生的终极意义。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原因在于《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红楼梦》是说不完的,我们中国人对《红楼梦》的阐释,将会一代又一代地继续下去”,我们中国人对《红楼梦》的阐释,将会一代又一代地继续下去是缘于“《红楼梦》的意蕴极其丰富”,而并非是因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A.“纠正了书面语言和方言土语的弊病”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文学语言上,它纠正了以往小说或片面重视书面语言、或过多运用方言土语的弊病”,选项忽略了“片面”“过多”等词语。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第一个层面,就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第二个层面就是《红楼梦》的悲剧性”“《红楼梦》的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很深的感悟,一种哲理性的感悟、感兴、感叹”可知:第一层展示历史的、生动的、具体的社会现实,第二层深入写作者的审美理想在现实中被毁灭的悲剧,第三层进一步感叹悲剧命运,追问人生的终极意义。三个层面是分别从内容、审美、哲理角度进行论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7.A(B项“主要是因为他对李苦禅的作品并未用心领会”,原文是“汪遇农学画,用情太深,得苦禅之形,终为苦禅所缚而难得其绘画之精神,可惜了”,该表述与原文“用情太深”相矛盾。C项“可见老板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错误,原文有“为了让江一鹤成为永远的金字招牌”,说明老板重利益,但“唯利是图”无中生有。D项“对艺术家空谈理论而不注重创作实践的作风的批判”错误,对主题的理解有误。) 8. 他是一个具有智慧的果蔬拼盘名厨;①技艺高超精湛:他红案白案皆工,将中国的花式冷盘、雕刻拼盘技艺推向高峰。②努力刻苦,勤于思考:他日夜揣度杭州前辈的古本,终于悟得风景拼盘的奥妙。③热爱田园生活,勤劳质朴,清新脱俗:他把金谷园老板赠的小花园整成菜地,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小园子里侍弄瓜果蔬菜。④淡泊名利,不慕功名:他身怀一身绝技,却遁身山城盱眙,金谷园老板多次延请才答应挂名首席大厨。(任写3点,每点2分,其中概括、分析各1分) 9. ①第一阶段是不得志的怅然苦闷:他用情太深,为苦禅所缚而难得其绘画之精神,并无建树。②第二阶段是学有所成的快意:他悠游山水,参悟画意,终于跳出师门樊篱,自成一家。③第三阶段是弃作画学拼盘的坚定与自得其乐:他不再作画,拜江一鹤为师,专攻果蔬拼盘,使画意与拼盘浑然为一。 10.C(根据文意推断。) 11.B(厌,文中是饱的意思;"山不厌高"的"厌"为"嫌"的意思。) 12.D“他认为经商需要的不是智、勇、仁、强,而是权变、决断、取予、有所守等”错,原文并没有否认“智、勇、仁、强”。 13.(1)后来他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经营),子孙经营产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计分点各1分:“听”,听任:“修业",经营产业、事业;"息",发展、滋长、繁荣。语意通顺1分) (2)子贡偷偷地冲突重围,用所带的财物与外面的山野之人交换,换了一石米回来(才救了大家)。 (窃、赍、籴各1分,语意2分) 【参考译文】 材料——当年越王勾践任用了范蠡、计然。计然说:“懂得战斗的人,平时就做好准备;要想需要的时候能用起来,平时就得了解事物的性能。这二者中的情形道理懂得了,那各种货物的规律就都能看清了。干旱的年头就要事先准备船,间大水的年头应该及早准备车,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至于积贮货物的常理,一定要积贮那些完好牢靠适合久存的货物,不要让货币资金周转不开。用物品互相交易,(凡属)容易腐败的食品不要久留,切忌冒险围居以求高价。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高到极点,就会返归于低;物价低到极点,就要返归于高。当货物贵的时候,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便宜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通畅)。”(勾践)照计然的策略治国十年,越国富有了,他用重赏奖励士兵,使士兵们冲锋陷阵就像口渴时求得饮水那样勇敢自觉,最终报仇雪恨,灭掉了吴国,继而耀武扬威于中原。范蠡帮着越王流刷了会稽被困的耻辱后,叹息道:“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称霸的)愿望。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于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于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朱公认为陶邑居于天下中心,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是个从事货物贸易的好地方。于是(他)便在这里置办产业,园积货物,看准时机买进卖出逐利,而不是责求别人。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而先后两次把财产分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这就是所谓富有又喜好去做仁德之事的人。后来朱公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经营),子孙经营产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 子贡在孔子那里学习之后,离开到卫国做官,他利用买贱卖贵的方法在曹国和鲁国之间经商,孔门七十多个高徒之中,子贡最为富有。(孔子的另一位高徒)原宪穷得连糟糠都吃不饱,隐居在简陋的小巷子里。而子贡却乘坐四马并辔齐头牵引的车子,携带束帛厚礼去访问、馈赠诸侯,(子贡)所到之处,国君没有不以宾主的礼节相见的。孔子得以名扬天下,是由于有子贡给他在人前人后宣传活动的结果。这就是所谓得到形势之助而使名声更加显著吧? 白圭是周国人。当魏文侯在位时,白圭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歌的变化,所以当货物低价出售时,他大量购入;当货物不足被高价索求时,他大量抛售。(他)能不讲究吃喝,与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但捕捉(赚钱的)时机时就像猛兽猛禽捕捉猎物那样迅捷行动。因此他说:“我干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鞍推行变法那样。因此,如果一个人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不足以当机立断,仁爱不足以适当地决定取舍,则强不足以坚持原则,那么,这种人即使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因而,天下人凡是谈论经商致富之道都效法白圭。 材料二 (1)(有一次)孔子与众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弟子们七天没有食物吃(都饿病了)。子贡偷偷地冲突重围,用所带的财物与外面的山野之人交换,换了一石米回来(才救了大家)。 (2)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不要这样做!仲尼是不可诋毁的。他人的贤能,好比丘陵,还可以逾越;仲尼,就好比是日月,是无法逾越的。” 14.A “满怀的喜悦之情”错, 15.这两句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落日余辉铺撒在江面上呈现出的美丽江天晚景,但江天虽好,终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2分)诗人采用“欲抑先扬”手法,褒赞江天美景,实乃为抒发浓浓的愁情。(2分)诗句用词新颖活泼,“分明”二字使得江天人格化,江天美丽晚景似乎有意恼人。(2分) 16. 【答案】 (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7.①欣欣向荣 ②不屈不挠 ③生机盎然 ④铁骨铮铮 解析:①根据“年复一年地生长着,枝繁叶茂”可以推断出应填入形容古树生长茂盛的成语,因此可填入“欣欣向荣”“苍劲虬曲”“生生不息”等;②结合后文“与困难作斗争的英雄历史”,这里应填入形容在困难面前表现十分顽强的成语,据此可填入“不屈不挠”“百折不挠”“宁死不屈” “奋不顾身”等。③根据“老格木顽强生长的枝条已超过十米,向天空伸展”,可填入“生机盎然”④根据上文“老格木的坚韧品质正如其别名一样:铁木”以及下文“受尽打压,依然能破土重生”可以推断出应填入的成语应与其别名有关,并能体现出老格木坚强不屈的品格。可以填入“铮铮铁骨”“铁骨铮铮”“刚正不阿”等。 18.这是陂头村自然风光的写照,也特别点出了这里古木成林、人与树和谐共生、延续一方文脉的美好景象。 解析:修改的地方有两处:首先,第一个分句缺少了宾语中心语,“这”指的是前面诗歌对陂头村自然风光的描写,所以应该在自然风光后加上“的写照”,其次,第二个分句中的语序不当,应按照从树到人的顺序排列,所以改为“这里古木成林、人与树和谐共生、延续一方文脉”。 19. C 引用 A 反语B 特殊含义C 引用 D特定称谓 20. 人们(1分)喜欢这个调子(1分) 白居易(1分)在琵琶声中(1分)听到什么 是欣赏(1分)它所唤起的联想(1分)(是欣赏联想到的美丽意象) 21. D借代 其它都是比喻。 22.写作指导:“尊爱生命,从实处做起”是主题,其中关键词是“尊爱生命”和“实处”。“尊爱生命”是立论的前提,“从实处做起”是立论的重心所在。在有批判性思维者看来,该题命题的背景是有感于那些虽然知道“尊爱生命”的大道理却仍在虚掷生命、压制生命、扼杀生命或者放纵生命、践踏生命的人和事。演讲的空间是“尊爱生命与生命发展论坛”,所以我们的立意原则上要将“实处”具体化、明细化、以便能实现“尊爱生命与生命发展”两个标准。譬如,我们要自觉以“礼”来约束自己,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用立德铸魂,做一个“大写”的“我”;我们要自觉克服自我中心主义思想,确立服务社会、造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意识;我们要高举“善”的大旗,为“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不遗余力;我们要克服狭隘,坚决避免“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要培养自主发展意识,避免消极的人生态度;我们要增强自我发展的驱动力,避免生命在兜圈子或低效重复中被虚掷浪费……总之,作文要有问题导向,写作时要善于破立结合,自觉使用驳论、思辨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