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经济发展(学历案)【精讲专练】 中考历史 二轮高效复习备考 (部编版)

举报
资源描述
中外经济的发展 【学历案】 【学习主题】 中外经济的发展 【设计者】 王春梅 【学习目标】 1.通过构建时间轴和思维导图,让学生知道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过程。 2.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梳理出中外经济发展的基础知识。 3.通过史料与知识补充来了解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 4.通过史料分析感受同一时期中外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从而明白近代 中国一直落后世界原因。 5.通过史料分析苏联经济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来认识经济 发展必须要立足于国情。 6.通过史料分析经济全球化过程,认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评价任务】 1.阅读教材,补充完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思维导图和PPT上基础知识的梳理,落实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检测目标1) 2.阅读教材,补充完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历程的时间轴和PPT上基础知识的梳理,落实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检测目标2) 3.阅读教材,完成PPT上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检测目标3) 4.阅读教材,补充完成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间轴和PPT上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基础知识的梳理,落实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检测目标4) 5.史料分析一,根据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料探究,认识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从而分析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检测目标5) 6.史料分析二,根据PPT出示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料分析“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和英国是如何“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培养学生基础记忆和纵向理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应试能力。(检测目标6) 7.史料分析三,根据PPT出示中外经济的发展史的史料分析同时期清朝和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中外差距及中国落后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联系中外历史的能力。(检测目标7) 8.史料分析四,根据PPT出示苏联经发展史料的分析认识苏联经济政策的变化。培养学生从表格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应试能力。(检测目标8) 9.史料分析五,根据PPT出示改革开放这一时期经济史史料的分析认识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状况及其启示。落实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变。(检测目标9) 10.史料分析六,根据PPT出示全球化史料的分析,来认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和史料分析的能力。(检测目标10) 11.通过习题训练,检查学生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目标11) 【学法建议】 1.本专题为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外经济的发展,主要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分别讲述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认识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科技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初三复习,要在夯实基础知识前提,通过相关史料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落实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 2.通过自主复习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课本、复习参考书,小组合作搜集涉及中外经济发展的相关图片和相关史料。 (二)课前预习 1、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概况。 2、中国民族资主义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特点,原因。 3、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的概况和改革开放中中国经济的发展。 4、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苏联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 设计说明:通过课前预习,明确课前学习任务。通过回顾知识点,夯实基础,达到温故知新。 二、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 1.阅读课本中国古代经发展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思维导图。(检测目标1)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完成思维导图,有助于建立中国古经济的整体脉络。 2.自主学习:阅读中国古代经济相关内容,完成中国古代经济史实的概括整理。(检测目标1) 时期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设计说明:对于基础史实,用表格方式,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梳理,成果的展示方式:口述。 学习任务(二)1.阅读课本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时间轴。(检测目标2)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完时间轴,有助于构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时空观念。 2.自主学习:阅读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关内容,完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史实的概括整理。(检测目标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时期 特点 原因 洋务运动期间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一战期间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发展特点 设计说明:对于基础史实,用表格方式,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梳理,成果的展示方式:口述。 学习任务(三)1.阅读课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完成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史实的概括整理。(检测目标3) 时期 事件 内容 影响 启示 1950年至1952年 1953年至1956年 1953年至1957年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1978至今 设计说明:对于基础史实,用表格方式,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梳理,成果的展示方式:口述。 学习任务(四)1.阅读课本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时间轴。(检测目标4)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完时间轴,有助于构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空观念。 2.自主学习:阅读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关内容,完成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本发展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实的概括整理。(检测目标4)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期 概况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初步发展 蒸汽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电气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次危机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1918年—1921年 1921年春—20世纪30年代 1928年—1937年 设计说明:对于基础史实,用表格方式,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梳理,成果的展示方式:口述。 学习任务(四)通过阅读史料,探究经济重心南移、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崛起的过程、同时期中外经济发展的对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落实核心素养。 史料分析一(检测目标5) (2017.山西)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 —摘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 (1) 材料一中,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几个阶段?指出其南移的原因。(2分) 史料分析二(检测目标6) 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其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从而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2) 材料二中“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3分) 史料分析三 (检测目标7) (2019·重庆) 材料一 乾隆、嘉庆年间(1736年—1820年),南京城绸、绒各类织机多达三万台左右,至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城内仅缎机就达三万台以上,纱、绸、绒、绫织机不在此数。此类手工业基本是以个体家庭或小作坊为主,它的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商业走向繁荣。 ——摘编自陈忠平《明清时期南京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二 水力和蒸汽力的应用,工厂制度的确立,大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1786年时曼彻斯特只耸立一个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但在十五年后,却有50个纱厂了。1760年时,曼彻斯特人口不足10万,1851年时人口超过3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业城市。 请回答: ——摘编自《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时期南京丝织业生产的主要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18世纪中后期以来曼彻斯特迅速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3)综上,比较18世纪中后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英国的差距。(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中 国逐渐落后的政策因素。(1分) 史料分析四(检测目标8) (2019·宜宾)经济体制(政策)的创新与调整(10分)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年份项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2 粮食(万吨) 7.650 4.519 94.7 牛(万头) 6.060 5.250 102.5 猪(万头) 2.090 1.750[ 104.3 (1)表格中1920年的生产情况与1913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1925年的生产情况与1920年相比,发生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3分) 史料分析五(检测目标9)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建议同志们认真加以考虑和研究。 ——摘自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个“大政策”所蕴含的经济思想。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在“大政策”的指引下开展了哪些具体的实践?(5分) 史料分析六(检测目标10) (滚动迁移)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快的主要因素? 三、课后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