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一一教(学)案科 目:数 学学 校:孟 店五 年 级姓名:曹登胜2 0 1 3、2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刘桥乡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案学校:孟店 姓名:曹登胜 年级:五 科目:数学单元:1 课时序号:1 授课时间:2013年 2 月 2 5 日一、学习目标:1、知 识 目 标: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策略:1、教法:情境创设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概括法2、学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概括法二、教学过程1、环节一:自主学习课堂主人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呈现信息:“早穿棉袄午穿纱,围者火炉吃西瓜”。日温差特别大。3 月份日平均最高气温在零上1 3 c左右,日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 c 左右。师:你看到什么?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2、环节二:激情提问点燃智慧分析素材,理解概念。(个性化表示温度,初步认识正负数。)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零 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么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呢?3、环节三:合作答疑体验成功师:同学们已经理解了零上13度与零下3度所表示的意思,而且我发现同学们表示温度时都是先找到0度,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0度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4、环节四:探究新知追根问底练习正负数的读法,会区分正负数。教材第一题,让学生做在练习纸上。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正、负数的读写法,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正数其实就是以前所学过的数,知道正、负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环节五:知识链接拓展补充看来我们同学对正负数了解的还挺深刻,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1)、课本5页第3、46、环节六:当堂达标点评面面观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但在表示时,先要确立哪一个量为正数,那么相反的量就为负数7、环节七:t台秀场交流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收获吗?想继续和“正、负数”这个新朋友打交道吗?课后到生活中去寻找正、负数,了解一些与正、负数有关的知识。刘桥乡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案学校:孟店 姓名:曹登胜 年级:五 科目:数学单元:1课时序号:2授课时间:2013年2月2 6日三、学习目标:1、知 识 目 标: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策略:1、教法:情境创设法、观察比较法、2、学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概括法四、教学过程1、环节一:自主学习课堂主人师生谈话,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利你们一起领略了我国的热极一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的知识)2、环节二:激情提问点燃智慧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谈话: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则到零 下10左右。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学生写出一3 、10 )3、环节三:合作答疑体验成功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4、环节四:探究新知追根问底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 L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5、环节五:知识链接拓展补充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根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6、环节六:当堂达标点评面面观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自主练习第8题(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讨论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什么情况下用负数表示?7、环节七:t台秀场交流收获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第 一 单 元 认 识 正、负数测试 2013年2月2 7日1.填空。(1)如果-30表示支出30元,那么+200元表示()。(2)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m记作-0.2m,那么比正常水位高0.5m记作()。(3)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向左移动12m,应 记 作(),“记作8m”表 明()0(4)如果向东运动4 m,记 作4m,那么向西运动5 m,应 记 作()。如果-7m表示物体向南运动7m,那 么6m表 示 物 体 向()运 动。2.在中国地形图上,珠穆朗玛峰利吐鲁番盆地处都标有表明它们高度的数(单位:米),这个数通常称为海拔高度,它 是 相 对 于 海 平 面 来 说 的.请 说 出8848和-155表示的实际意义.海平面的高度用什么数表示?3.A地 海 拔 高 度 是70m,B地 海 拔 高 度 是30m,C地海拔高度是-10m,D地海拔高度是-30m.哪个地方最高?哪个地方最低?五年级第一单元测试试卷讲评教案2013年2月2 8日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课文的各项知识。2、学会抓住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学习。3、纠正错题,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基本情况:人 平 分 分,及 格 率%,优 秀 率%;失分较多的题(),失 分 原 因()复习自学:一、自主学习:学生通读试卷或老师提供的其他材料,独立进行第一轮改错。二、思考归纳:学生就本套试题中涉及的考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展示提升:一、交流展示:学生交流自学感悟心得,展示自学情况。1、我 的 错 题(错误之处)是:2、出错的原因是:二、示范练习:1、教师适当点拨,讲解注意事项、学法指导。2、重难点解析,典型例题的讲解以及强化训练。训练检测:1、过关提升训练:针对性补救训练。2、随堂检测训练:强化过关训练。内化拓展:1、师生反思,领悟讲评内容,内化形成完整知识体系。2、针对讲课内容的延伸拓展训练,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自学提升练习。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刘桥乡小学“高效课堂”一一教(学)案学校:孟店 姓名:曹登胜 年级:五 科目:数学单元:2 课时序号:1授课时间:2013年 3 月 1 日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分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二、教学策略:1、教法:启发式、学为主体、教为主导2、学法:小组合作交流、二、教学过程1、环节一:自主学习课堂主人提问:把6 个苹果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3 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2、环节二:激情提问点燃智慧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算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1)出示月饼图。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3、环节三:合作答疑体验成功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 份,这样的1 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儿?这样的4份呢?如 果 把1分米的长度平均分成10份,这样 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份呢?表示什么?4、环节四:探究新知追根问底进一步认识单位“1以上都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学生等。例如:(1)出示课本第86页的苹果图。提问: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儿?5、环节五:知识链接拓展补充揭示分数的意义。反馈。在以上各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各表示什么意义?议一议:什么叫做分数?6、环节六:当堂达标点评面面观像这样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 位“1”)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单位。分数的读、写法。教师任意写出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7、环节七:t台秀场交流收获1 1什么叫做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2、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刘桥乡 小 学“高效课堂”教(学)案学校:孟店 姓名:曹登胜 年级:五 科目:数学单元:2课时序号:2 授课时间:2013年3月4日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并能正确地应用。学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能联系分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2、过程与方法:根据分数的意义先找单位“1”是几,就是分母平均分成儿份,其 中1份是分数单位,再看有儿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儿分之几。3、情感态度与价 值 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二、教学策略:1、教法:启发式、学为主体、教为主导2、学法:小组合作交流二、教学过程1、环节一:自主学习课堂主人1).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2).口答:什么是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2、环节二:激情提问点燃智慧探索研究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分数也是一个数,也可以用 直 线(数轴)上的点来表示。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画出等长的距离表示0、1、2o根据分母来分线段,如果分母是4,就把单位“1”平均分成4 份。3、环节三:合作答疑体验成功提问:如果要在直线上表示,该怎样画?启发点拨。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应把0-1这一段平均分成儿份?如果分母是8 呢?分母是10呢?应用直线上的哪一个点来表示?4、环节四:探究新知追根问底如果要在这条直线上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该怎么办?这条直线上。1之间的第七个点表示的分数是多少?5、环节五:知识链接-拓展补充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下面的分数:、。2).食堂有一批面粉,吃了 45袋,还剩28袋,吃了的和剩下的各占这批面粉的儿分之几?6、环节六:当堂达标点评面面观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2).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儿的依据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怎样思考?7、环节七:t 台秀场交流收获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刘桥乡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案学校:孟店 姓名:曹登胜 年级:五 科目:数学单元:2课时序号:3 授课时间:2013年 3 月5日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二、教学策略:1、教法:情境创设法、观察比较法、2、学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概括法三、教学过程1、环节一:自主学习课堂主人(1)把 1 个蛋糕平均分给3 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请学生读题。(3)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4)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2、环节二:激情提问点燃智慧解答这道题列式是1 9 3,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 +3,就是把1 个蛋糕看成单位“1 ”,把单位“1 ”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1 块 的 就 是 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3=)3、环节三:合作答疑体验成功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 +3 和 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4、环节四:探究新知追根问底(1)板书例题。把 3 块月饼平均分给4 人,每人分得多少块?(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 9 4老师:3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把3 块月饼看作单位“1 ”。)螂&平 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5、环节五:知识链接拓展补充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表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