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住宅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估报告

举报
资源描述
保障房住宅项I 节能评估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及建设单位 1.1 项目的名称 1 1. 2 建设项目的性质 1 1.3 建设单位 1 1.4 建设规模与目标 1 1. 5 建设单位概况 2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4 2. 1 xx区经济发展概况 4 2. 1. 1 政区人口概况 4 2. 1. 2 经济发展概况 4 2. 1. 3 农业发展概况 5 2. 1. 4 工业发展概况 5 2. 1. 5 建设环保发展概况 6 2. 1. 6 交通邮电发展概况 7 2. 1. 8 教科文卫体发展概况 8 2. 1. 9 社会生活发展概况 9 2. 1. 10新农村建设发展概况 10 2. 2 项目提出的背景 11 2. 2. 1 人们家居理念的变化 12 2. 2. 2 家庭模式和结构的变化 13 2. 2. 3 商品房价值观的变化 14 2. 2. 4 开发商建设理念的变化 14 2. 3 项目建设实施的有利条件 15 2. 3. 1 xx区房地产市场现状 15 2. 3. 2住房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是群众基本的生活需 求 16 第三章项目基本情况 18 3. 1 建设地点 18 第四章主要能源消耗和来源条件 22 4. 1 给水 22 4. 1. 1 水源 22 4. 1. 2 用水量 23 4.1.3 给水系统 23 4. 2 供电 24 4. 2. 1 供电电源 24 4. 2. 2 负荷估算 24 4. 2. 3 供配电系统及电压 25 4. 2. 4 照明 25 4. 3 米暖通风 25 4. 3. 1 热源 25 4. 3. 2 热负荷的估算 25 4. 3. 3 供热系统 26 28 4. 4. 1 供气源 4. 4. 2 用气量的估算 28 4. 4. 3 燃气供气系统 29 第五章节能措施及能耗分析 30 5. 1 项目节能评价依据 30 5.2 项目用能特点及节能原则 31 5. 2. 1 设计节能措施方案 34 5. 2. 2 建筑节能措施 38 第六章综合评估意见 40 第一章项目概况及建设单位 1.1项目的名称 住宅小区项目 1.2建设项目的性质 新建 * *帀****** 卩艮司 法定代表人:*** 1.4建设规模与目标 **市保障房小区规划建设用地18公顷,总建筑面积136500 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11700平方米,住宅124800平方米,居 住户数1050户。 1 ■ 5建设单位概况 **市**保障房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1000 万元,为山东****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下设基建管理 部和房产开发部。公司以xx通海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强大后盾, 以房地产经营开发为主导产业,秉承“诚信为本,真情双赢”的 企业理念,在企业经营、团队建设、人才管理、项目开发、客户 服务上坚持"严格管理、不断创新、品味时尚、与时俱进"的经 营宗旨,迅速适应市场变化,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完善服务, 逐步确立自身品牌。公司现有员工30人,其中本科4人,大专 15人,高级工程师3人,中级工程师12人,经济师3人,统计 师1人。公司下设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物业公司。 房产开发部已开发建设完成**小区7500平方米,**小区 13200平方米。即将开发集居住、休闲、购物、娱乐等 诸 多功能于一体的****花园小区,小区包括市级公园,其水系贯穿 小区,整体设计先进、智能、人性化,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空间, 塑造多层次的宜人景观。东湖花园小区必将成为xx区居住文化 的楷模,成为xx区高档的精品住宅楼盘。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公司将继续秉承“诚信为本、真情双 赢”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完善服务,回报社会, 尽快跻身一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列。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2. 1xx区经济发展概况 2. 1. 1政区人口概况 全区总面积2365.13平方公里。辖3乡3镇1个街道办事处, 178个行政村,44个居民委员会(含油田)。年底全区总人口 2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5万人。人口出生率9. 61%o,死亡率4. 93%o, 自然增长率4. 68%。。 2.1.2经济发展概况 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7. 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二产业增加值30. 73亿元,增长34. 03%;第三产业增加值11. 2 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比例为11.7: 64. 7: 23.6.全社会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 01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实现财政总 收入8. 1亿元,增长36. 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1亿元,按 可比口径增长29. 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 03亿元, 比年初增加6.6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 72亿元, 比年初增加3. 16亿元。 2.1.3农业发展概况 2006年,全年农林木渔业实现总产值5. 57亿元,比上年增 长8. 5%。粮食总产2. 32万吨,增长24. 2%;棉花总产1. 47万吨, 增长15%;油料总产0. 23万吨,与上年持平;水果总产12万吨, 增长14.3%;蔬菜总产0.91万吨,下降20.2%。肉类总产1.65 万吨,禽蛋总产5100吨,奶类总产1260吨。水产品总产12万 吨,增长14.3%。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114.4公顷。全区农机总 动力19. 09千瓦,增长2. 3%。 2006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 3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实现增加值26. 55亿元,增长 56.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5.93亿元,增长81. 5%;实现利税 10. 53亿元,增长76. 9%;实现利润6. 09亿元,增长109. 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33.9,比上年提高 5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6. 09亿元, 占全部工业的99. 4%,增长64. 3%。其中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4. 8 亿元,下降1.2%。 2. 1. 5建设环保发展概况 2006年,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3%,与上年持平。自来 水供水能力达到8万立法米/日,供热面积45万平方米,用气人 口 9000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6. 5万平方米,垃圾无公 害化处理能力85吨/日。城市园林绿地454公顷,城市建成区绿 化覆盖率达到36%。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6家,完成建筑 业总产值10. 54亿元,增长36%。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城市 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3%。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个,完成投 资额1762万元,增长20. 43%。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100%,水环 境功能区达标率70%。 2.1.6交通邮电发展概况 2006年,公路通车里程1855. 2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94. 6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公路货物运输量484. 6万吨,增长 5%。民用汽车拥有量14419辆,增长18. 16%;其中私人轿车9900 辆,增长23.24%。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841万元,增长5.7%。其 中,电信业务总量1808万元,下降9.96%;邮政业务总量2033 万元,增长24.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 08万户,移动电 话用户19. 2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0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 0. 75万户。 2.1.7贸易旅游发展概况 2006年,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1亿元,比 上年增长14.3%。实现进出口总值3714万美元,增长21.6%,其 中出口总值3209万美元,增长20.9%。实际利用外资1462万美 元,增长20.6%。新批准境外企业(机构)6家,协议投资总额 721万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 河入海口、孤东围海大堤、孤东石油文化景观区、仙河镇、东营 港、百亩枣园农业旅游观览区、黄xx生态农业观光园、济军基 地林科所农业旅游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 游收入3420万元。其中外汇收入1万美元,同比增长3%。 2. 1. 8教科文卫体发展概况 2006年,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137人。普通高中1 所,在校生2615人。普通初中5所,在校生4588人。小学12 所,在校生5875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0项, 其中获得省科技奖3项。专利申请175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 1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2处,文化馆1处,档案 其中,医院、卫生院5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 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10张,卫生技术人员383人, 其中,执业医师158人,注册护士 59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 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2枚,其中国家级银牌1枚,省 级金牌1枚。 2. 1. 9社会生活发展概况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7元,增长11.9%; 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878元,增长3. 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 28 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528元,增长6.7%。农民 人均纯收入5006元,增长12.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3元, 增长2.6%;人均居住面积26.25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200人、9668人、8305 人、4130人、4872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00人、2562人、200 人、754人和36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53人,比上年增 出425万元,增加39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595人。 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3612人,其中,城镇低保1167人,农村 低保2445人。全区福利彩票销售1807万元,增长0.9%。收养 性社会福利单位5个,床位235张,收养229人。社会福利企业 6个,安置残疾人员80余人。 2.1.10新农村建设发展概况 2006年,冬枣、棉花、水产、畜牧、芦苇五大主导产业完 成产值11亿元,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农业龙头企业 发展到48家,实施农副产品加工项目12个,完成投资1.53亿 元。建成乡镇超市9个,村级放心店47个,黄xx冬枣批发市场、 黄xx水产品批发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完成荒碱地开发2866.67 公顷,中低产田改造2400公顷;新增林木面积1066. 67公顷; 挑河疏浚、羊栏河水库衬砌、河王渠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村庄建 设总体规划和布局调整规划编制完成,村庄搬迁合并起步,涉及 放社会救济救助金165万元,220户农村特困群众住房竣工入住。 2. 2项目提出的背景 从1998年起,国家为拉动经济,扩大内需,出台了以房地 产为支柱产业的经济政策,房地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低谷后,终 于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3.6 平方米,与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人均居住面积20-30平方米相比, 其差距是十分明显的,所以房地产业有着广阔地发展空间。 住宅小区是现代化城市的细胞,它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密切 相关,一方面,住宅小区的建设受到城市发展条件的制约,要紧 紧围绕着现代化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另一方面,住宅小区的建 设反过来又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并为之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城市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现代化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 到较高水平的产物。伴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的发展,住宅小区的 建设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2. 1人们家居理念的变化 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城市环境不断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人们家居理念由原来的“安置型”向“舒适型”过渡。人们 对住宅本身要求居室功能更加合理、方便、舒适,更加个性化, 要求其更符合现代化节奏。对环境则追求回归自然、追求美的和 谐与统一。对住宅配套设施的要求也向更加齐全、方便、安全发 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进步,居家理念已由“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