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1.生命观念——分析与综合: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区别二者的异同2.社会责任——依据细胞呼吸原理指导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一、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2.类型和过程类型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第一阶段葡萄糖→丙酮酸+[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酒精+CO2丙酮酸→乳酸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实例某些植物、酵母菌等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乳酸菌等3.概念(1)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2)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少量ATP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1)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2)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3)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系生长4)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变黑、腐烂2.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1)利用粮食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2)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
3)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皮肤破损较深时,需清理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无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 )2.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相同 ( )3.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 ( )4.无氧呼吸产物中只有酒精或乳酸 ( )5.葡萄糖经无氧呼吸后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6.储存蔬菜、水果时应隔绝O2,以减弱细胞呼吸 ( )提示:1.√2.× 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一定相同,如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3.×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4.× 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5.√6.× 若隔绝O2,细胞无氧呼吸会加强,不利于蔬菜、水果的储存,而应低氧储存 无氧呼吸1.无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葡萄糖丙酮酸、[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酒精发酵丙酮酸酒精+CO2大多数植物、酵母菌等乳酸发酵丙酮酸乳酸高等动物、乳酸菌和少数植物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2.无氧呼吸过程的能量转化(1)无氧呼吸过程中1 mol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时,只释放出196.65 kJ的能量,其中只有61.08 kJ的能量储存在ATP(2 mol)中,近69%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2)无氧呼吸过程中1 mol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时,只释放出225.94 kJ的能量,其中同样只有61.08 kJ的能量储存在ATP(2 mol)中,近73%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反应条件需要O2、相关酶等不需要O2、需要相关酶等反应场所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发生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发生粒体内膜第一、二阶段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产物CO2、H2O酒精和CO2或乳酸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热能、不完全氧化分解的产物酒精或乳酸中的化学能特点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有机物不完全氧化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相同点实质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合成ATP的过程意义①细胞呼吸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②产生中间代谢产物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③维持恒温动物的体温联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深化探究:1.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是少量的?提示:细胞呼吸过程中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转变成储存在ATP中特殊的化学键的活跃化学能和热能。
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是因为无氧呼吸生成的乳酸或酒精中储存大部分能量2.在通风条件不好的环境中储藏的苹果会有酒味散发,而马铃薯储藏久了却不会有酒味产生,请分析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提示:苹果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为不同生物细胞所具有的酶不同,导致反应途径不同,产物也不同1.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三个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过程②③④的酶均分布于细胞质基质B.过程①②③④中均有ATP生成C.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细胞中D.过程③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内膜上C [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中,催化过程③的酶分布于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A选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都会产生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ATP的生成,故过程①③中均有ATP生成,过程②④中没有ATP生成,B选项错误;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酒精发酵,故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细胞中,C选项正确;过程③中的CO2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产生于线粒体基质中,D选项错误]2.(2019·山东淄博部分学校高一上期末)在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内,分别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9 mol12.5 mol15 mol30 mol产生酒精的量9 mol6.5 mol6 mol0 mol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B.b浓度时,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多C.c浓度时,单位时间内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D [a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b浓度时,6.5 mol CO2由无氧呼吸产生,6 mol CO2由有氧呼吸产生,故有3.25 mol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有1 mol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可见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于无氧呼吸,B错误;c浓度时,6 mol CO2由无氧呼吸产生,9 mol CO2由有氧呼吸产生,故有3 mol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有1.5 mol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所以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C错误;d浓度时,没有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影响细胞呼吸的内因——遗传因素遗传物质的不同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进而影响细胞呼吸的类型、速率等1)生物的细胞呼吸类型①需氧型生物——需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活,如人、绝大多数动植物②厌氧型生物——需在无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活,有氧时呼吸作用会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生长,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③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如酵母菌2)不同种、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器官,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以植物为例)①不同种类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不同,一般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阳生植物大于阴生植物②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③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一般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2.影响细胞呼吸的外因——环境因素(1)温度①影响(如图):细胞呼吸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一般在25~35 ℃之间②应用(2)氧气①影响(如图):O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a.O2浓度=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b.0 c.O2浓度≥10%时,只进行有氧呼吸d.O2浓度=5%时,有机物消耗最少②应用(3)水分①影响②应用(4)CO2①影响:CO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如图所示②应用:适当增加CO2浓度,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实践应用:农业上有一句关于锄地(中耕松土)的谚语“锄头下面有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谚语的合理性提示:松土可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浓度,促进农作物的有氧呼吸强度,进而增强矿质元素的吸收1.如图表示光照、储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 ℃时比15 ℃时更强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储存番茄果实D.储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有关C [番茄果实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粒体中产生CO2,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A项正确;由题图可看出,8 ℃时黑暗条件下与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差值比15 ℃时大,即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 ℃时比15 ℃时更强,B项正确;图示信息表明,光照条件下细胞呼吸比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弱,所以光照条件更有利于番茄果实的储存,C项错误;温度降低会使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减弱,D项正确。 ]2.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是 ( )A.稻田要定期排涝B.包扎伤口时,要用透气的消毒纱布C.温室大棚内悬挂发红色光的灯管D.控制通气,可利用醋酸杆菌制醋C [稻田要及时排水,防止植物的根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系造成毒害作用,A不符合题意;在伤口中可能有破伤风杆菌,氧气能抑制其无氧呼吸,所以要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B不符合题意;温室大棚内悬挂发红色光的灯管,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没有体现细胞呼吸原理,C符合题意;醋酸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所以控制通气,可利用醋酸杆菌制醋,D不符合题意][课堂小结]知 识 网 络 构 建核 心 语 句 归 纳1.产生CO2的不只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中也有CO2的产生2.不是所有植物的无氧呼吸产物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玉米胚、甜菜块根、马铃薯块茎等植物组织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3.无氧呼吸的两种反应类型(1)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2)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4.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无氧呼吸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1.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①和②过程B.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进行①和④过程C.乳酸菌细胞进行①和③过程中均产生[H]D.①过程是各类细胞分解葡萄糖的共同途径D [②过程粒体中进行,A项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有氧呼吸(①②)和无氧呼吸(①③)同时进行,进行①②③,B项错误;乳酸菌细胞进行③过程不产生[H],C项错误;各类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进行①过程,D项正确。 ]2.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c.O2浓度≥10%时,只进行有氧呼吸d.O2浓度=5%时,有机物消耗最少②应用(3)水分①影响②应用(4)CO2①影响:CO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如图所示②应用:适当增加CO2浓度,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实践应用:农业上有一句关于锄地(中耕松土)的谚语“锄头下面有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谚语的合理性提示:松土可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浓度,促进农作物的有氧呼吸强度,进而增强矿质元素的吸收1.如图表示光照、储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 ℃时比15 ℃时更强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储存番茄果实D.储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有关C [番茄果实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粒体中产生CO2,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A项正确;由题图可看出,8 ℃时黑暗条件下与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差值比15 ℃时大,即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 ℃时比15 ℃时更强,B项正确;图示信息表明,光照条件下细胞呼吸比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弱,所以光照条件更有利于番茄果实的储存,C项错误;温度降低会使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减弱,D项正确。
]2.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是 ( )A.稻田要定期排涝B.包扎伤口时,要用透气的消毒纱布C.温室大棚内悬挂发红色光的灯管D.控制通气,可利用醋酸杆菌制醋C [稻田要及时排水,防止植物的根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系造成毒害作用,A不符合题意;在伤口中可能有破伤风杆菌,氧气能抑制其无氧呼吸,所以要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B不符合题意;温室大棚内悬挂发红色光的灯管,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没有体现细胞呼吸原理,C符合题意;醋酸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所以控制通气,可利用醋酸杆菌制醋,D不符合题意][课堂小结]知 识 网 络 构 建核 心 语 句 归 纳1.产生CO2的不只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中也有CO2的产生2.不是所有植物的无氧呼吸产物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玉米胚、甜菜块根、马铃薯块茎等植物组织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3.无氧呼吸的两种反应类型(1)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2)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4.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无氧呼吸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1.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①和②过程B.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进行①和④过程C.乳酸菌细胞进行①和③过程中均产生[H]D.①过程是各类细胞分解葡萄糖的共同途径D [②过程粒体中进行,A项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有氧呼吸(①②)和无氧呼吸(①③)同时进行,进行①②③,B项错误;乳酸菌细胞进行③过程不产生[H],C项错误;各类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进行①过程,D项正确。
]2.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