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书愤》中的“ ”两句,慨叹世事艰难,追述了作者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2.《书愤》中,诗的开头“ ”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3.《书愤》中,陆游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 ”,而到了晚年却“ ”,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4.《书愤》中,颔联“ ”两句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5.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 ” 6.《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7.《书愤》中描述陆游青壮年时期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8.《书愤》中,“ ”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9.《书愤》中, 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 ”写出他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10.《书愤》中,“ ”写壮志未酬,年华已老,统治者无心救亡,收复失地、企盼统一的愿望落空1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12.《书愤》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诗句是“ ?”13.借古人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的表现手法叫用典明志《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14.《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 ”注重他的精神品格15.《书愤》中,“ !”两句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16.《书愤》中,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 ”,但终归名满天宇,“ ”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17.《书愤》中,“ !”两句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18.《书愤》中,“ !”两句是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19.《书愤》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 ”之理想与“ ”之现实对比20.《书愤》中,诗人之“愤”有四:所愤之一乃“ ”(愤报国无门); 所愤之二乃“ ”(愤壮志难酬);所愤之三乃“ ” (愤年华空老);所愤之四乃“ ” (愤无人领军)答案版5.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6.《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7.《书愤》中描述陆游青壮年时期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8.《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9.《书愤》中, 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塞上长城空自许”写出他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10《书愤》中,“镜中衰鬓已先斑”写壮志未酬,年华已老,统治者无心救亡,收复失地、企盼统一的愿望落空1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2.《书愤》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3.借古人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的表现手法叫用典明志《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4.《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重他的精神品格。
15.《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16.《书愤》中,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17.《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18.《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是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19.《书愤》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理想与“早岁那知世事艰”之现实对比20.《书愤》中,诗人之“愤”有四:所愤之一乃“早岁那知世事艰”(愤报国无门); 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愤壮志难酬);所愤之三乃“镜中衰鬓已先斑” (愤年华空老);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 (愤无人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