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健康产业全生态体系

举报
资源描述
构建大健康产业全生态体系 一、 主要矛盾和问题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短板弱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弱项,市级没有专门传染病防治医院,综合医院传染病区不规范,传染病救治能力不强。市区县疾控中心硬件不足、设备陈旧、手段滞后。全市没有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物资短缺。 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市级三级医院,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薄弱,医疗技术人员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与群众就医需求有较大差距。 公立医院发展不充分,医院定位不清晰,错位发展、服务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没有形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医疗服务供给不能满足群众高水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综合管理尚未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精细化、规范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学科带头人少、重点专科建设滞后、科研能力不强。 信息化建设支撑作用发挥不够,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缺乏导致信息化对卫生健康服务支撑不足。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滞后,各级医疗机构之间未全面建立互联互通机制,个人健康信息难以共享互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服务无法实现精准化、信息化,不能满足群众全周期全流程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二、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主要方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应对各类不确定性因素,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三个导向,统筹兼顾,科学研判全市卫生健康发展特征,以解决问题为指引、实现目标为方向、工作成效为标准,合理确定卫生健康发展目标,实现三个导向的有机统一。 健康优先,政策保障,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准确把握人民健康制度保障的核心要义。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协作融合,整合提升,加强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机构分工协作,探索医防融合、平急结合、平疫结合的体制机制。坚持城乡均衡、区域发展,医疗机构错位发展,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同质化建设,增强卫生健康的公平性与可及性,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 创新驱动,多元协同,发挥市场调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提供服务,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健康铜川建设的关键期。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实施健康铜川行动,建设渭北区域医疗中心,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构建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到2025年,建成国家健康城市,宜君县建成国家健康县城,50%乡镇建成国家健康乡镇,重点卫生健康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城市发展与人民健康和谐统一。 人民群众更加健康: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居全省前列,健康主要指标明显提升。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强大: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响应、救治能力同步提升。 健康服务供给更加多元:医疗服务、妇幼健康、职业健康、老龄健康、中医药、食品营养等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群众多层次、差异化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健康产业更加壮大: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五大领域跨界融合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基本形成规模。 中医药传承创新快速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药王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体系更加完善。 三、 构建卫生健康综合保障支撑体系 1、加快补齐卫生健康人才短板 引进高层次和紧缺岗位卫生健康专业人才,探索采用聘用、坐诊指导、短期兼职、项目委托、对口支援等柔性引才办法,不受单位编制、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工资总额限制,通过特设岗位予以聘用。按照市-县两级分层确定急需紧缺专业目录,按需引进人才。创新编制管理方式,设立医疗卫生系统人才编制周转池,探索编制备案制。推进基层人才招聘工作,继续实施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毕业生。扩大用人单位招聘自主权,对急需紧缺人才自主招聘。精准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评估发展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重点向全科医生倾斜。完善岗位设置管理,推行以实有在岗人员为基数核定医疗卫生单位人员岗位数,按照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到2025年,社区每万名居民有5名全科医生,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数的80%。 2、加快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加快卫生健康信息化统筹布局,推动公共卫生、医疗、医保、监管等各级各类机构互联互通。推进市、县两级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实施智医助理、智慧云医院,云上妇幼和急诊急救、应急指挥、职业健康、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等信息化项目,打通各级各类医疗、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网络屏障,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构建务实适用的铜川健康云平台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监管,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建成一批智慧医院(中医院),开展智能化应用,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化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 3、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 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生物安全法》等卫生健康法律法规,加强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地方法规普法宣传。推进国家强制性卫生标准的贯彻实施。强化全系统法治意识,加强法治机关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依法依规办事。组织实施卫生健康系统八五普法,重点加强疫情防控、公共卫生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 4、加强卫生健康监督能力建设 完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卫生监督机构阵地、队伍建设和经费、设备保障支持力度,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综合监管网络。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卫生健康监督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监管试点,重点在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和生产企业等领域建立依托信用等级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应用信用监管、双随机抽查等措施提高医疗行业监管效率。加强监督人员培训和培养,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卫生监督人才队伍。 四、 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体系 探索建设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深化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将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孙思邈研究院建成西北地区中医药研发治疗康复中心。积极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常见病、疑难病、传染病方面的独特优势,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诊疗方案。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持续巩固市、区(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成果,探索建立文化带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城市转型的中医药综合改革铜川模式。 1、健全中医药管理服务体系 健全市县中医药管理体系,强化市县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设置或明确中医药管理机构并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充实管理力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制度,确保各级中医药政策切实落实到基层,提升中医药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实现中医药参与疾病预防、诊疗、康复全过程。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建成更加完善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立市级治未病中心,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室,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治未病服务。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都有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100%,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90%。 2、加快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启动中医医院综合能力补短板工程,到2025年,市级中医医院均能提供外、妇、儿等短板专科的住院服务,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所有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级中医院水平,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设立中医科,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所有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基本服务。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将中医药融入慢病监测和社区健康服务,针对高危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干预、健康管理。挖掘整理民间中医特色诊疗、传统中药技术,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服务集团,形成社会办中医新模式。 五、 构建大健康产业全生态体系 1、推动康养产业全域布局 加快构筑两区两带双组团康养产业格局(泛药王山中医药康养产业区、王益一印台康复养老示范区;耀州文旅康养产业带、宜君一印台旅居康养产业带;西安北医疗服务产业南区、北区组团),建设康养幸福城市。突显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和药王山地标、传统中医疗法和中草药资源,以泛药王山区域为重点,以孙思邈整体医学创新研究院为驱动,建设中医药产业科技集群和体验集群,推动药王康养小镇、中草药原生园区、药王山健康旅游园区发展,建设中医药产业示范基地、药王文化休闲养生基地,打造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展示窗口。发挥玉华宫区域生态优势和文化元素,发展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休闲体验为重点的旅居康养产业,建设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立足照金红色文化和山地形态优势,突出山地康养特色,高水平建设照金红色文旅小镇。加快康养社区和康养乡村建设,建成铜川药王国际康养小镇、北中医老年康养公寓等项目,布局一批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颐养小镇、康养民宿;提升孙思邈中医堂建设水平,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高端医养综合体和医联体式互联网医院,打造全国休闲康养中心。 2、推动生物医药全链布局 以品种产业化多元化为核心,引入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资源,做强现代中药,做优化学药,做大生物药,做精医疗器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突破发展。到2025年,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壮大中医药,打响药王品牌,推动上下游产业体系建设,加大中药经典名方开发及研制,做大中药饮片、中成药产业,做强方舟、兴盛德、天一秦昆等医药企业;挖掘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大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病创新药研发及转化;推动中医药与美容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等融合创新;拓展非药用部位和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产业化过程固液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升发展综合效益。发展化学药,支持仿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品牌化学创新药,建成药王山大健康产业园、市中医药产业园和宜君县现代中医药产业园。拓展医疗器械,抢占医疗器械细分领域,推动注射器等医用耗材增品类扩产量;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研发残疾人、老年人护理照料等领域康复辅具,推动制造针灸、推拿骨伤、外敷与熏蒸等中医治疗器具及综合护理设备,布局高端医疗影像器械及导管、支架等产业,打造陕西医疗器械生产基地。 六、 加强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监测评估,实施规划中期和终期评估,科学分析实施效果。落实各级主体责任,对重大项目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监测监管,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对策,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资料参考:《铜川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