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概论教学课件

举报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辅导高考专题辅导专题二十六:文言文概论讲稿专题二十六:文言文概论讲稿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一)全国卷(一)全国卷2008年全国卷考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年全国卷考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1理解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C(1)选文中的信息)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鉴赏评价E(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专家解读所谓“浅易”具体表现在:选文中的词语多为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也包括传世名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选文中涉及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较为常见,有规律可循。不需过多地了解选文的历史背景及创作背景,只要求了解书本涉及的文化知识(不作考点出现)。近几年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章。选文的内容积极,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选文一般属于典范的文言文,具有秦汉散文及唐宋古文的风格。课标卷与全国卷的大纲相比,除了课标卷与全国卷的大纲相比,除了“鉴赏评价鉴赏评价”的等级标识不同外,其余的等级标识不同外,其余内容均相同。内容均相同。(二)课标卷(二)课标卷命题回顾命题回顾(一)考查形式。(一)考查形式。文言文翻译题从文言文翻译题从2002年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由第年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由第I卷调整至卷调整至第第II卷,分值为卷,分值为5分,翻译题依托的是第分,翻译题依托的是第I卷的文言材料,而第卷的文言材料,而第I卷卷的客观题由原来的的客观题由原来的6道减少为道减少为5道。道。2004年,翻译题由年,翻译题由5分增至分增至8分,第分,第I卷的客观题由卷的客观题由5道又减少为道又减少为4道。道。2005年、年、2006年呈现多年呈现多样化的格局:一种是翻译题增至样化的格局:一种是翻译题增至10分,选择题减至分,选择题减至3道,如全国道,如全国卷卷I、II、III;另一种是沿续;另一种是沿续2004年的模式,如天津卷和山东卷等;年的模式,如天津卷和山东卷等;一种是翻译题或断句题减至一种是翻译题或断句题减至5分,选择题增至分,选择题增至5道,如北京卷;道,如北京卷;其中,多数翻译题以第其中,多数翻译题以第I卷的阅读材料为依托,也有少数省份的卷的阅读材料为依托,也有少数省份的翻译题或断句题另选文言短文,如北京卷,福建卷。翻译题或断句题另选文言短文,如北京卷,福建卷。2008年基年基本沿用本沿用2006年和年和2007年的模式,类型多样,百花齐放,总设题年的模式,类型多样,百花齐放,总设题量量4道、道、5道、道、6道均有,文言文翻译分值道均有,文言文翻译分值6分、分、5分、分、10分均有。分均有。(二)考查内容。(二)考查内容。文言文测试是文言文测试是“言言”和和“文文”,“言言”指文言知识,如实词、虚指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古今词义的辨析,文言句式的判定等等;词的理解、古今词义的辨析,文言句式的判定等等;“文文”指对文指对文意的理解、信息的抽取等。以选择题为例,近几年一般在意的理解、信息的抽取等。以选择题为例,近几年一般在I卷设题卷设题4道或道或3道,若是道,若是4道,往往前两道侧重考查道,往往前两道侧重考查“言言”。后两道侧重考查。后两道侧重考查“文文”,各占,各占6分;若是分;若是3道,则倾向于第一道侧重考查道,则倾向于第一道侧重考查“言言”,后,后两道侧重考查两道侧重考查“文文”,各占,各占3分,翻译题是分,翻译题是“言言”“文文”并重,导并重,导向明显而积极,思路清晰而合理。向明显而积极,思路清晰而合理。(三)考查能力。(三)考查能力。翻译题在形式调整和赋分变化上,体现出了拟题人对文言知识迁翻译题在形式调整和赋分变化上,体现出了拟题人对文言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视。因为翻译题不仅仅是文白对译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移能力的重视。因为翻译题不仅仅是文白对译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甚至文意理解、情感定位等多种内对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甚至文意理解、情感定位等多种内容的综合检测。重视能力考查由此可见一斑。容的综合检测。重视能力考查由此可见一斑。例例1:【2008年高考广东卷年高考广东卷】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走进高考走进高考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解析】考查文言文的实词。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尤其是不要把古代的两个单音词误用作一个现代汉语的双音词。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C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家庐江寻阳焉 弘因阵乱突围而出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与贼战,斩首数百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访作长岐枨以距之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临贺【解析】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与多数试题不同的是,该题每个选项的两个句子均出自阅读材料,无形中增大了实体的难度。A于是、就;趁机。B跟、同。介词。C来、用来。连词。D到。介词。A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3分)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解析】考查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在考题中直接考查语法知识,并不多见。不过,试题难度并不大。“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B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命题者往往在个别关键词句的翻译上故意设置陷阱,如A项和D项,有时则在内容上或作者/文中人物的观点上张冠李戴、绝对化、无中生有等等。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C9、断句和翻译。(10分)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答案】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解析】断句是近年来兴起的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一种考查新题型。它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能给文言文断句或点断,除了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即找标志)外,更多的是要理解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答案】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解析】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其中“信”就是准确,“达”就是字字落实,“雅”就是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我们首先要求考生准确完整地翻译,就是所谓的采分点。例例2:【2008年高考福建卷年高考福建卷】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于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赌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载之暴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寝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弃乎!婴诚率之。”乃令粪洒政席,尊残而扎之。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扎不受摈。夫子扎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骈,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读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选自晏子春秋)注赠:自作“赎”。粪洒:扫除清洗。骖: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仅节。摈:道“傧”,傧相。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何绝我之暴也 暴:暴躁 B.士者诎乎不知已诎:屈从C.请鬻于世 鬻:卖 D.免人于厄 厄:困境【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 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暴”,根据上下文词义和用法推断可知,应为“突然”。A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载而与之俱妇 以其求患之深而无不在也B.吾乃今日睹而赎之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而申乎知已 胡为乎迎迎欲何之D.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 秦亦不以城予赵【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之”,一为代词,他;一为助词,无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