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中考语文 阅读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 表现手法之伏笔思维导图

举报
资源描述
22表现手法伏笔定义伏笔,是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作出揭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典型例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寻找伏笔方法?意文中特殊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暗示背景。?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和心理描写。作用使的情节合情合理。使阅读更具震撼力,更加突出了人物的品质。答题格式应先找出文中的伏笔和与之相照应的内容,再分析伏笔手法的作用。用的情节为的情节埋下伏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