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评【含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五章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乏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 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耗量大于生产量,能源资源短缺,①正确;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能源资源丰富,③正确。第2题,为了协调东西部地区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以把中、西部的能源资源输送到东部,进行能源跨区域调配。 答案1.D2.A2 读我国煤炭资源调配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当今对煤炭资源调配量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运输距离 B.煤炭储量 C.开采能力 D.劳动力数量 4.关于煤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就近调配最为经济 B.靠近河流一定选择河运 C.根据资源富余和需求情况,一一对应地调配 D.调入区和调出区内部,不必进行调配 解析第3题,当今煤炭开采量与所在地的煤炭储量关系最大;煤炭生产多采用机械化生产,劳动力数量对其影响较小;煤炭长距离运输的成本很高,调配量也深受运输距离影响。第4题,资源跨区域调配应当以就近调配为原则。 答案3.D4.A4 读我国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图,完成第5~6题。 5.我国决定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就业需要 B.环境质量 C.经济发展 D.国际背景 6.设计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工资水平 C.国家政策 D.消费市场 解析第5题,天然气跨区域调配促进调入区和调出区经济发展,其决定因素是经济发展。第6题,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主要考虑沿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是消费市场。 答案5.C6.D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取丹江口水库加坝调水的方案,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总干渠自陶岔渠首闸起,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将水输送到北京、天津。读下图,完成第7~8题。 南水北调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 7.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调水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可以利用地势自流 ②冰川融化量大,水源充足 ③经济发展规模小,水质没有任何污染 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受水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  ) ①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雨季短 ②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总量不足 ③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较严重 ④多季节性河流,水量有限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第7题,结合图示分析地势总体南高北低。水源区位于秦岭南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第8题,受水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如华北地区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雨季短;工农业用水量大,水污染和水浪费严重。 答案7.D8.C8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①甲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②甲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乙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④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解析第9题,从图中看,北水南调是把松花江、嫩江的水调往辽河流域。东北地区北部与南部相比,南部蒸发较强,而辽河下游人口稠密、重工业发达,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第10题,从河流的流向看,该工程北部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不能自流;该工程主要沿河分布,耕地占用较多;该工程跨纬度5°多,线路长度500多千米;该输水线路沿河构筑,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答案9.B10.D10.D 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首个特高压“疆电外送”工程,工程输电线路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6省区。下图为疆电外送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疆电外送”的电力资源主要来自(  ) A.核能发电 B.水能发电 C.火力和风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 12.“疆电外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实施,对输入地区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有利于改善华中、华东等地的环境质量 B.有效支援了内地省区的用电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 C.利用能源资源丰富优势,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D.极大地减轻了铁路、公路运输压力 解析第11题,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火力发电优势明显;风力较大,土地辽阔,风力发电量大。第12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对输出地区的影响。 答案11.C12.C12.C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1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中国大量吸引日资家电组装企业转入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解析第13题,家电组装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劳动力成本是这类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促使这类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第14题,20世纪90年代末,从投资成本的角度看,越南在劳动力成本和用地成本上低于中国。而相比于越南,中国人口众多,对家电产品的需求量大,促使大量日本的家电组装工厂在中国投资。 答案13.B 14.A 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如下图)。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 红旗渠干渠景观图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解析红旗渠沿线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陡峭,地质构造复杂,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减缓水流速度,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坡度设计得很小,使得干渠水流速度较缓,流速较缓的输水渠会增加泥沙沉积。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与“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并无直接联系。 答案A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2015年4月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在沧州开工建设。2021年4月27日,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与北京相比,沧州发展汽车制造业的优势是(  ) A.邻近大中城市,市场需求量大 B.拥有货运港口,利于对外贸易 C.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支持 D.钢铁产量较大,科技水平先进 17.为了防止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沧州应(  ) A.加快物流速度,增大环境承载力 B.促进人口迁移,实施生态移民 C.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城市等级 D.推进产业升级,采用清洁生产 解析第16题,在市场、劳动力素质、科技水平等方面,北京更具优势,因此A、C、D三项错误;沧州东临渤海,拥有货运港口,利于对外贸易。第17题,推进产业升级,淘汰污染严重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是沧州防止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合理措施。 答案16.B 17.D 下图为企业迁移与盈利空间变化示意图,SRC表示空间收入曲线,SCC和SCC'表示不同时期的空间成本曲线。企业空间收入是相对稳定的,SCC表示企业早期的空间成本曲线,当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为SCC时,P点是企业的最大盈利点,而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为SCC'时,企业的最大盈利点由P点变为P'点。读图,完成第18~19题。 18.该图反映的现象是(  ) A.产业升级 B.产业结构调整 C.企业的全球化 D.产业转移 19.下列分别对应图中推力和拉力的是(  ) ①劳动力成本上升 ②优惠的税收政策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市场广阔 A.④①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第18题,读图可知,当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由SCC变化为SCC'时,在原生产地出现了亏损,从而导致了企业的空间转移,故选D项。第19题,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严重属于图中的推力因素,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市场广阔属于图中的拉力因素,故选B项。 答案18.D 19.B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全球服务外包指的是公司通过签订服务外包合同,将不属于核心业务的内部服务(如人力资源管理、IT服务、信息及数据处理、财务报表等)剥离出来,交给专业服务提供商,由其提供有偿专业服务,从而使自身得以专注于核心业务,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其转移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和信息网络支持。下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0~21题。 20.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工业基础雄厚 B.大量廉价劳动力 C.便利的交通 D.教育水平较高 21.中国正成为第二阶段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A.IT产业迅猛发展 B.自然资源丰富 C.便利的交通 D.消费市场广大 解析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和信息网络支持。 答案20.D 21.A 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第22~23题。 甲 我国东部服装、箱包、针织等八大专业市场向重庆转移示意图 乙 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 丙 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 22.图中所示重庆市承接的产业对应的阶段和环节分别是(  ) A.Ⅰ、a B.Ⅱ、b C.Ⅲ、c D.Ⅳ、b 23.服装、箱包、针织等产业向重庆迁移将(  ) A.推动重庆市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阶段 B.使重庆市部分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 C.使沿海高素质劳动力大量流失 D.进一步扩大区域间经济差距 解析第22题,重庆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图中显示承接的主要是服装、箱包、针织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附加值最低的加工环节,对应产品周期为成熟期或衰退期。第23题,产业转移会促进重庆市工业化进程,从而促进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也会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同时使部分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 答案22.D 23.B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完成第24~25题。 24.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5.“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24题,图丙所示为劳动密集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