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积石山县旱作农业推广种植情况的汇报

举报
资源描述
积石山县旱作农业推广种植情况的汇报 积石山县旱作农业推广种植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农业工作在省、州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围绕破解群众增收难题,按照“稳粮保供给、扩经促增收、产业创特色、良种奠基础、科技促丰产”的工作目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立“两带三基地”(在干旱山区建成旱作农业产业带;在山阴地区建成膜侧油菜产业带;在二阴地区建成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在半干旱山区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在川水地区建立蔬菜生产基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思路,进一步加大了资金、物资投入力度,采取了更加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千方百计克服自然灾害等种种困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主的旱作农业,努力增加粮食产量,我县的旱作农业推广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全县旱作农业推广情况 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推广普及全膜双垄沟播新技术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破解群众增收难题的一项重点工作和点睛之笔,把做好旱作农业推广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全县“三农”工作大局中谋划,融入农村发展的主题中实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2008年以来,累计推广旱作农业48.005万亩,累计增收粮食9.29万吨。2012年,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把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作为前提,在2011年9月份就下达了2012年全县农业生产指导计划,将旱作农业、膜侧油菜、脱毒马铃薯种植等重点农业生产工作任务分解安排到各乡镇,对全县农业生产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2012年农作物计划种植面积36.9(包括复种)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7.8万亩,完成旱作农业推广16.1万亩,其中秋覆膜5.2万亩,顶凌覆膜10.9万亩,玉米13万亩、马铃薯10万亩、小麦4.5万亩、小杂粮0.3万亩,比上年增加1.9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8.09万吨,比上年增长3%,油料播种面积6万亩,总产1.49万吨,比上年增长1%;实现农业总产值4.93亿元,比2011年增长7%,实现农业增加值2.52亿元,比2011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0元,比2011增长13%。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始终将思想引导和技术推广工作同步开展,每年组织各乡镇现场观摩,对比分析效益,用事实教育群众,用典型引导农户;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实地观摩,加深印象,让他们多做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这项技术的认知率;采取邀请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讲课、制作板报、播放专题片、田间培训、组织科技人员入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讲解双垄沟玉米的技术原理和增产效益,逐步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得以接受。 二是抓紧及早着手。始终强调推广工作要早着手、抓开局,先人一步、争取主动。去年秋收以后就着手谋划今年的推广工作,落实责任、落实地块,并组织完成秋覆膜5.2万亩;今年春节后,抽调150名技术人员,组成17个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开展“零距离”技术服务,及早开展整地、施肥、耙磨以及地膜订购、分配等前期工作;同时,抢墒保墒,目前,全县已超额完成顶凌覆膜任务10.9万亩。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从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县级财力中想方设法整合资金859万元,通过向群众免费发放地膜的方式,引导群众逐步接受这项技术。2008年,全县在这项技术中的投入达177.2万元,其中县级投入44.3万元;2009年348万元,其中县级投入87万元;2010年990.4万元,其中县级投入247.6万元;2011年1036.8万元其中县级投入259.2,今年,县财政已经落实补贴资金322万元。近两年来,群众基本上都尝到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带来的“甜头”,对这项技术普遍都能接受,种植全膜玉米已成为群众的自发行为。 四是强化机械耕作。农业的发展,最重要依靠科技来支撑。因此,在推广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农业机械的购置利用。2012年,全县共投放农机具850台(套),受益群众1350户,其中中小型拖拉机61台,旋耕机械53台,覆膜机300多套,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特别是旋耕机,每天能覆膜20亩,相当于2个劳力20天的工作量,不但覆膜速度快,而且整地、覆膜、施肥、种植“四位一体”,有效提高了覆膜质量,解放了劳动力,综合效益十分明显。五是加强行政推动。推行“三级两线”工作制,县、乡、村三级干部工作各延伸一级,县级干部工作延伸到乡抓样板,乡镇干部工作延伸到村抓规模,村社干部工作延伸到点抓落实;行政线确保资金、农资、机具等扶持措施到位,业务线确保技术指导、地膜发放等田间服务措施到位。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提出在各项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带头”,既县委常委带头、“四大班子”成员带头、乡镇和部门“一把手”带头,县委各常委入驻乡镇,蹲点指导,有力促进了推广任务的落实。 三、通过旱作农业在我县的推广发展实践,取得主要经验一是领导重视是前提。在推广旱作农业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视察指导农业工作,省农牧厅、州农业、县上分管领导等领导多次深入到我县农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为我县旱作农业推广和草食畜牧业发展给予了巨大支持。基于此,我县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规模逐年扩大,效益不断提高。 二是资金支持是载体。农村群众特别是旱作农业区群众生活总体上都比较困难,生产资料购置能力普遍不足,发展现代更是缺少资金,通过项目等方式,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引导,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群众基础是关键。群众是农业生产的具体实践者。只有加强对群众的宣传讲解和效益对比,尽最大可能让群众见到农业新技术、新措施带来的好处,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才能使群众主动和愉快地接受农业新技术,接受政府的各项推广措施。 四是政府推动是动力。由于受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影响,每一项农业科技的推广起初阶段都比较艰难,都会经历宣传引导、逐步认知、普遍接受、进而大面积推广这样一个过程。这其中,政府的强力推动是一个必备的条件。 五是技术服务是保障。在旱作农业推广发展过程中,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对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进行专题培训,有利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发挥农业科技的综合效应。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旱作农业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财政困难投入不足,导致示范点面积不大,辐射带动能力弱;二是科技培训手段落后,加之我县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对新技术认识不够全面,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弱;三是劳动力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对此,我们将以这次督查为新的起点,查漏补缺,对旱作农业推广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加大工作力度,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确保覆膜质量,为旱作农业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内容总结 (1)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 (2)2010年990.4万元,其中县级投入247.6万元 (3)行政线确保资金、农资、机具等扶持措施到位,业务线确保技术指导、地膜发放等田间服务措施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