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市庙岭镇庙岭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鄂州市市庙岭镇庙岭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DTT和ddtt杂交,F2中具有双显性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是1/9    B.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与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杂交,后代中只有一种表现型    C.如果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于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有DD的配子类型,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参考答案: D 2. 某健康人一段时间进食糖类食物较多,其胰岛B细胞中可能增加的是(  ) A.核糖体的数量    B.tRNA的种类  C.染色体的数量  D.摄入的脱氧核苷酸量 参考答案: A 3.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右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参考答案: C 4. 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B.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其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D.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先通过细胞免疫阻止病毒播散,再通过体液免疫来彻底消灭 参考答案: A 5. 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B.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参考答案: A 6. 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情况 尿素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 55.56 65.26 56.88 55.44 55.11 A.K       B.N        C.P      D.S 参考答案: A 7. 图是某动物体(XY型)的性腺切片示意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它们处于同一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B.都可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只有甲图发生了X和Y染色体的分离 D.乙图细胞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 参考答案: C 略 8. 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自变量为NaOH扩散的深度 B.紫色洋葱鳞片叶中的色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纸层析法分离 C.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时,可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进行染色 D.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应先加NaOH 参考答案: D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分析】1、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通过模拟实验可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2、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一定要先加入A液(即0.1 g/mL的 NaOH 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即0.01 g/ml的 CuSO4 溶液). 【解答】解:A、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不是自变量,A错误; B、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紫色不是光合色素,是在液泡中色素,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 C、用改良苯酚品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错误; D、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一定要先加入A液(即0.1 g/mL的 NaOH 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即0.01 g/ml的 CuSO4 溶液),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检测课本中有关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9. 80S核糖体存在于          (      ) A. 原核细胞中   B. 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中 C. 真核细胞中   D. 真核细胞的叶绿体中 参考答案: C 解析:  70S核糖体存在于细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80S核糖体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      10.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液泡中含有糖类和无机盐,不含有蛋白质 B. 花瓣细胞液泡中色素种类和含量可影响花的颜色 C.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是一种细胞器 D. 液泡大小会随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 参考答案: A 【分析】 在植物细胞中有大小不同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个很大的中央液泡,可能占细胞体积的90%,它是由许多小液泡合并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液泡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如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树胶、丹宁、生物碱等;液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维持细胞的紧张度是它所起的明显作用;其次是贮藏各种物质;第三,液泡中含有水解酶,它可以吞噬消化细胞内破坏的成分;最后,液泡在植物细胞的自溶中也起一定的作用;液泡对细胞的内环境有调节作用,使细胞维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细胞的形态。 【详解】液泡中含有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树胶、丹宁、生物碱等,A错误;花瓣的颜色是液泡中色素种类和含量决定的,B正确;液泡是存在于植物细胞种的一种细胞器,C正确;液泡大小会随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吸水变大,失水变小,D正确。 【点睛】对各种细胞器功能可以进行归类记忆: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高尔基体(植物细胞)。   11. 下图表示基因型为YyRr的二倍体生物某器官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时期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 B.在L时期基因组成可能为YYRR、YYrr、yyRR、yyrr C.在F时期发生了转录、翻译过程及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D.在I时期DNA与染色体之比为2∶1    参考答案: C 12. .图甲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乙),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B.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 C.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减少 D.引入卷尾鬣蜥后,小岛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 参考答案: B 13. 用噬菌体侵染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 A.所有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外壳 C.子代噬菌体的所有部分 D.只有两个子代噬菌体DNA 参考答案: A 14. 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a点左移,b点右移 参考答案: D 15.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技术既可造福人类,又能威胁社会 B.转基因生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 C.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从某些实例来看并非是多余的 D.在严格控制和检验下培育的转基因生物绝对不会危害其他生物体的生存和环境 参考答案: D 16. 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元素,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A.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 C.调节血糖浓度                       D.细胞中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参考答案: D 17. 能正确表示动物细胞内ATP生成量与O2供应量之间关系的是:(横坐标表示O2供应量,纵坐标表示ATP生成量)                                               参考答案: B 18. 图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在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内,所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两者都只有①                         B.前者只有①,后者有①、②和③     C.两者都只有②和③                     D.前者有①、②和③,后者只有②、③ 参考答案: D 19. 为研究某植物的光合特性,研究人员测定了植物A在光、暗条件下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植物A细胞中所合成的ATP均能用于CO2的固定和还原合成有机物 B. 在黑暗条件下,植物A与一般植物不同,暗期植物对CO2吸收总量始终大于零 C. 在有光条件下,植物A与一般植物相同,细胞吸收的CO2被固定为三碳化合物 D. 若植物A中酸性物质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推测CO2能够在暗期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在光期释放出来 参考答案: A 【分析】 分析题图,黑暗中,植物A仍然从外界吸收CO2,可推测其在黑暗中积累CO2用于光合作用。 【详解】A. 在无光的条件下,植物A细胞中所合成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不能用于CO2的固定和还原合成有机物,A错误。 B.由图知, 在黑暗条件下,植物A与一般植物不同,暗期植物对CO2吸收总量始终大于零,B正确。 C. 在有光条件下,植物A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一般植物相同,细胞吸收的CO2被固定为三碳化合物,C正确。 D. 据题意可知若植物A中酸性物质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推测CO2能够在暗期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在光期释放出来,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