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广水陈巷镇中心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陈巷镇中心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酸钾(KIO3) B.可以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胃酸过多        C.利用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可在玻璃上镀银            D.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参考答案: C 略 2. 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氧化物是(     ) A.Al            B.Al2O3             C. CO2             D.NaHCO3   参考答案: B 略 3. 实验测得 15gA 物质和 10.5gB 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7.2gC 物质,1.8gD 物质和 0.3molE物质,则 E 物质的摩尔质量是 A. 111    B. 55g/mol    C. 111g/mol    D. 55 参考答案: B 15gA物质和10.5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gC物质,1.8gD物质和0.3molE物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n(E)=(15+10.5-7.2-1.8)g=16.5g,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是55g/mol,B正确,本题选B。 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D.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的组合有9种方式 参考答案: D 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分析:A、氯化钠溶液是分散系; B、冰水是纯净物; C、分散系是混合物; D、分散质为固体、液体、气体,分散剂为固体、液体、气体,组合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是氯化钠和水形成的分散系,故A错误; B、冰水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故B错误; C、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故C错误; D、分散质为固体、液体、气体,分散剂为固体、液体、气体,组合分析,分散系的组合有9种方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散系的标志区别,组成判断,性质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5.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钡中加入稀硫酸:Ba2++OH-+SO42-+H+=BaSO4↓+H2O  B.氧化铜溶于稀硫酸:2H++CuO=Cu2++H2O  C.碳酸钙溶于盐酸:CO32-+2H+=CO2↑+H2O  D.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             参考答案: B 略 6.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烧碱、液态氧、碘酒    B. 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 干冰、铁、氯化氢    D. 空气、氮气、胆矾 参考答案: A A、烧碱、液态氧、碘酒分别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A正确;B、生石灰、白磷、冰水混合物分别是化合物、单质和纯净物,B错误;C、干冰、铁、氯化氢分别是化合物、单质和纯净物,C错误;D、空气、氮气、胆矾分别是混合物、单质和纯净物,D错误,答案选A。 7. 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为 1mol/L 的是(    ) A. 将 160g CuSO4 溶解在 1L 水中 B. 将 22.4LHCl 气体溶于水配成 1L 溶液 C. 从 1L2mol/L 的硫酸溶液中取出 0.5L D. 将 10g NaOH 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 250mL 参考答案: D 【分析】 A、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中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能用溶剂的体积代替; B、HCl所处的状态不确定,22.4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 C、溶液的浓度与体积无关; D、根据n=m/M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n/V计算。 【详解】A项、160g Cu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mol/L。如果溶解在1L水中得不到1L溶液,故A错误; B项、HCl所处的状态不确定,22.4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浓度不一定是1mol/L,故B错误; C项、溶液的浓度与体积无关,从1L 2mol/L的硫酸溶液中取出0.5L溶液的浓度仍然为2mol/L,故C错误; D项、10g NaOH的物质的量为10g/40g/mol=0.25mol,溶液体积为250mL,故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25mol/0.25L=1mol/L,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物质的量浓度,涉及常用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注意对物质的量浓度公式的理解是解答关键,注意B选项为易错点,容易忽略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 8. 化学试剂不变质和实验方法科学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 B. 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C. 保存FeCl3溶液时,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 D. 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参考答案: C A.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可以隔绝空气,故A正确;B.由于液溴溶于挥发,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故B正确;C.保存FeCl3溶液时,若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则铁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溶液变质,故C错误;D.浓硝酸见光分解,所以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故D正确;故选C。 9. 同温同压下,1 mol H2和1 mol O2,它们的 A.质量相同,体积不同                 B.分子数相同,质量不同 C.体积相同,分子数不同               D.体积相同,原子数不同 参考答案: B 略 10. 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的NaOH溶液的正确含义是 A.在2 L水中溶有80 g的NaOH   B.80 g NaOH溶于水配成的溶液 C.每升溶液中含有80 g NaOH      D.每2 L溶液中含有80 g NaOH 参考答案: D 略 11. 下列有关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肯定不同 B.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体积越大 C.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 D.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决定了它们的体积 参考答案: AB 略 12.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 原子半径:X>Y>Z C. 离子半径:X2﹣>Y+>Z﹣ D. 原子序数:X>Y>Z 参考答案: D 分析: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则X为第ⅥA族元素,Z为ⅦA族元素;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Y在Z的下一周期,则Y为Na元素,Z为F元素,X、Y同周期,则X为S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是S,Y是Na,Z是F。则 A.X、Y、Z分别为S、Na、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1、7,A错误; B.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S>F,B错误; C.Na+、F-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应为F->Na+,C错误; D.X、Y、Z原子序数分别为16、11、9,原子序数:X>Y>Z,D正确。答案选D。 13. 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无色溶液:Na+、Cu2+、Cl-、NO3-    B. 酸性溶液: NH4+、Fe3+、S2-、SO42- C. 遇酚酞变红的溶液Na+、K+、SO42- 、NO3-    D. 碱性溶液: K+、Al3+、SO42-、NO3- 参考答案: C 【详解】A. 含有Cu2+的溶液显蓝色,与无色溶液不符,A错误; B. Fe3+具有氧化性,S2-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酸性条件下,S2-与氢离子也不能共存,B错误; C. 遇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碱性环境下Na+、K+、SO42- NO3- 离子间能够大量共存,C正确; D. 碱性溶液中,Al3+与OH-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4. 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 2 s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 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  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参考答案: B 略 1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门捷列夫将元素按质量数递增,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B.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 新制氯水或亚硫酸溶液显酸性,分别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 CuO与浓HNO3的反应只体现出浓HNO3的酸性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用18 mol/L的浓硫酸配制80 mL 1.0 mol/L的稀硫酸,需用的实验仪器有:A.100 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 mL容量瓶 E.10 mL量筒 F.胶头滴管 G.50 mL烧杯 H.100 mL容量瓶 (1)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                                  .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先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2 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2 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3)用量筒取浓硫酸                    (4)在G.50 mL烧杯中的操作是如何进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                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