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育才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育才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参考答案: A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 【解答】解:A、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故A正确; B、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神经元联系,形成多个突触,故B错误; C、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故C错误; D、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并在作用完成后很快被分解,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的知识,难度中等,理解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传递. 2. 以下曲线图显示一片绿叶在正常情况下一天中的气体交换情况,该绿叶的呼吸速率保持不变。请判断在12 : 00时,该叶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放出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量 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 A       0      l2 B       2      12 C       0      l4 D       2      l4 参考答案: 答案:D 3. 胚胎干细胞是哺乳动物或人早期胚胎中的细胞,可以进一步分裂、分化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各种组织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胚胎干细胞有细胞周期,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C.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D.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参考答案: D 4.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与DNA结合 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D.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原理:秋水仙素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细胞不能正常分裂 参考答案: C 5. 图3所示两个家系均患有家族性遗传病(阴影部分表示患者),若这两个家组的成员婚配,则                                   A.1—8婚配组合与3—7婚配组合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B.2—6婚配组合与4—5婚配组合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C.3—7婚配组合与1—8婚配组合的女儿发病不同     D.4—5婚配组合与2—6婚配组合的女儿发病率相同   参考答案: B 6. 将4只雄蚕峨分别作如下处理,观察其对雌蚕娥的反应,最迟钝的应是     A.封闭口器者       B.剪去触角者       C.遮盖单眼者       D.遮盖复眼者 参考答案: B 7. 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      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 C.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参考答案: D 8. 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第一组: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第二组:黄鼠×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不能稳定遗传 ②第二组的结果表明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③黄鼠和黄鼠交配,不能产生成活的纯合黄鼠后代    ④若种群中黑鼠个体占30%,则黑鼠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D 9. 如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基因中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B.S基因在表达时,两条链均做模板 C.基因在果蝇的细胞核内,遵循遗传定律 D.复制过程中解旋酶作用于a点所示的结构 参考答案: C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四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2、复制过程是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在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DNA. 3、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DNA解旋酶、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4、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解答】解:A、组成S基因片段中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碱基,4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 B、S基因在表达时,只要其中的一条链做模板转录形成RNA,B错误; C、基因在果蝇的细胞核内,遵循遗传定律,C正确; D、复制过程中解旋酶作用于氢键,而a点所示的结构为磷酸二酯键,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属于基因工程,其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 B.两个实验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离心操作前的保温时间不宜长 D.两个实验的关键都是通过物质分离提纯技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去作用 参考答案: C 11. 一般来说,细胞分化不会导致下列哪项发生差异   A.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B.细胞的遗传信息   C.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D.细胞的RNA 参考答案: B 12. 番茄是二倍体植物(2N=24),其正常叶基因(D)与马铃薯叶基因(d)位于6号染色体。番茄变异后可出现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联会,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而不能配对的1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意一极。而其他如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及分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三体番茄1个体细胞中最多含有50条染色体 B.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可检测出三体番茄 C.三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D.若将基因型为D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dd的个体杂交,后代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3:1 参考答案: D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而是移向了同一极,这样形成的异常配子和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结合成的受精卵,都可发育而成三体。基因型DDd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为Dd∶D∶DD∶d=2∶2∶1∶1,与基因型为dd的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DDd∶dd∶Ddd∶Dd=1∶1∶2∶2,故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 13. 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B.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若该动物血钙过高则会发生肌肉抽搐 D.经测定该植物某有机物含C、H、O、N、S,此化合物可能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参考答案: A 从图表可知,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相对较高,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两种生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血钙含量低引进抽搐,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是转运RNA,无硫元素有P元素,所以A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元素和化合物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组成动物和植物化学元素含量及化合物,对于化合物组成元素的考查。 14.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B. 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C. 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D. 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参考答案: A 【分析】 1、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物质循环的特点:全球性、循环往复。 2、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主要通过反馈调节来完成,不同生态系统的自调能力不同。 3、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完成碳的全球化物质循环,除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外,还需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错误; B、生态系统具有稳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正确; 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在10%—20%之间,正确; D、植被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正确。 故选A。 【点睛】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为有机体代谢的能源经呼吸作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 15. 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A. 24:8:3:1 B. 9:3:3:1 C. 15:5:3:1 D. 25:15:15:9 参考答案: A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抗旱与多颗粒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测交是指杂合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能真实反映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从而推测出其基因型。 【详解】由题意可知水稻的抗旱性和多颗粒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对测交结果中每一对相对性状可进行单独分析,抗旱:敏旱=2:1,多颗粒:少颗粒=1:1,则提供的亲本抗旱、多颗粒植株产生的配子中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