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激素调节(共22题) 高考生物总复习高频考点+常考题型必刷题

举报
资源描述
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考题目 1.(2021·全国卷甲,3) 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 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 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2.(2019·全国Ⅱ,29) 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 ,测得数据如表,据此回答问题: 分组 甲 乙 琼脂块 左 右 α角/度 20.4 9.0 9.1 (1)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 。 (2) 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是 。 (3) 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原因是 。 3.(2022·湖南·高考真题) 将纯净水洗净的河沙倒入洁净的玻璃缸中制成沙床,作为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基质。某水稻品种在光照强度为8~10μmol/(s·m2) 时,固定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日照时长短于12小时才能开花。将新采收并解除休眠的该水稻种子表面消毒,浸种1天后,播种于沙床上。将沙床置于人工气候室中,保湿透气,昼/夜温为35℃/25℃,光照强度为2μmol/(s·m2) ,每天光照时长为14小时。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此条件下,该水稻种子____(填“能”或“不能”) 萌发并成苗(以株高≥2厘米,至少1片绿叶视为成苗)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将该水稻适龄秧苗栽植于上述沙床上,光照强度为10μmol/(s·m2) ,其他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该水稻___(填“能”或“不能”) 繁育出新的种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 (3) 若该水稻种子用于稻田直播(即将种子直接撒播于农田) ,为防鸟害、鼠害减少杂草生长,须灌水覆盖,该种子应具有_________特性。 必刷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及不同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5.对燕麦胚芽鞘做如下图所示处理:①放在暗盒里;②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 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⑥切去胚 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 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暗盒里;⑧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都用 单侧光照射。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有单侧光照射时,仍直立生长的有_______。 (2) 把装置 4 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它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 (3) 以上实验说明,胚芽鞘具有_______性,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_______。胚芽鞘尖 端能够产生生长素,从尖端运输到下部,运输的方向为_______运输,运输方式为_______。 6.如图所示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综合图1和图2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综合图2和图3可以证明与生长和弯曲有关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综合图2和图4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发生弯曲的部位是尖端_________________。  (4) 综合图6和图7可以证明____________能够产生某种__________的物质并且向下部运输。  (5) 经科学家努力,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鉴定出了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 必刷点二 生长素的作用 7.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B.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 D.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8.某实验小组用等量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绿豆发芽的影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12 h,得到如图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4 mg·L-1的2,4-D溶液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B.2,4-D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 C.1 mg·L-1的2,4-D溶液是培养无根豆芽的最适浓度 D.2,4-D属于植物激素,具有与生长素相同的生理功能 9.为探究“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生长素的含量”,取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切段(4 mm) 若干均分为8组,分别浸入7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萌发种子提取液(待测样液) 中,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24 h后,测量每段切段平均长度,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生长素浓度(mg·L-1) 0 0.001 0.01 0.1 1 10 100 待测样液 切段平均长度(mm) 6.5 6.8 8.2 10 12 10 5.5 10 A.该实验遵循对照原则,生长素0浓度组为对照组 B.切段生长所需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为1 mg·L-1 C.该实验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的特点 D.要进一步确定萌发小麦种子的生长素浓度,可将待测样液稀释10倍后再重复实验 10.图一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植物的生长素(IAA) 运输情况,图二是不同浓度生长素(IAA) 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据图分析回答: (1) 分析图一,序号①②表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 ,此方式与序号③④表示的方式不同点是 。 (2) 分析图二中甲、乙两曲线,其中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的曲线是 ,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3) 依据图二提供的参数,定量描述生长素(IAA) 对于芽的生理作用特点的含义: 。 11.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a~g表示相应的生长素浓度,①②③代表芽,④⑤代表茎)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乙图中曲线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___,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____。 (2) 乙图g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②处生长素浓度,此时②处的生长状况与①处不同的原因是____。如果去掉①,____(填“②”或“③”) 会优先发育。 (3) 将甲图中植物③⑤侧向下水平放置较长时间后,若d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g点可表示⑤侧生长素浓度。此时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是由____导致的。 (4) 若想以发芽的玉米粒为材料证明植物根向地性的感受部位在根冠,应对实验组的发芽玉米粒进行____处理,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培养发芽玉米粒的温度和光照环境最好是____。 (5) 为探究生长素对根的生理作用特点,实验室提供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单位:mol/L) :10-10、10-8、10-6、10-4、10-2,其他材料用具齐全,则最好选用哪三种浓度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萘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 (1) 2,4-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如图1曲线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X点(甲、乙的交点) 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 ③近几年,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4-D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了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图2所示。 ①图中纵坐标的标记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__________。 ②做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________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 。 13.请据图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问题。 (1) 在幼嫩的芽、叶和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其对应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2)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芽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最终大于________mol·L-1,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4) 根据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________。 14.盐生植物长叶红砂对盐渍荒漠具有极强的适应性。采用野生长叶红砂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对长叶红砂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 (1) 植物激素是由特定部位______________,运输到作用部位,通过与受体结合,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信息分子。 (2) 当幼苗长到20天,株高为10 cm左右时,用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 表 NaCl处理7天后的株高及相对生长率 NaCl浓度/ (mmol·L-1) CK(0) 20 40 60 80 100 1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