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汇编资料汇编目 录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世纪宝鼎》教学设计2、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2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4、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匆匆5、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夜的工作》一文教学反思6、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N个想法7、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忆江南》教后记8、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可爱的中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10、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凡卡》教后反思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世纪宝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及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2、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3、指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找工具书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了解宝鼎在造型上的特点重点) 理解宝鼎的文化内涵及深刻寓意难点)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 生搜集关于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鼎,激趣导入 1、师:前不久杨老师有幸参观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对里面陈列的一种古代器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把它们拍了下来,今天想与我们六(1)班的同学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2、课件展示古代的鼎(师介绍) 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已出土的第一大青铜鼎,重达875公斤,出土于河南安阳。
楚风铸客鼎:这是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青铜鼎,重400多公斤,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 毛公鼎:这是我国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青铜鼎,鼎腹内壁铸有长篇铭文499字 3、师:这种古代器皿是什么呢(生:鼎 4、师:鼎是象形字,也是个生字书写比较复杂,我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大家注意它的笔顺板书鼎字),我们一起书空 5、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古代的鼎,下面请看一只现代宝鼎图)这是中国政府为联合国50华诞铸造的,它现在伫立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它叫做;一;;一;世纪宝鼎. 6、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着世纪宝鼎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回答外型意义)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世纪宝鼎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迅速浏览课文2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到概括宝鼎造型特点的句子 2、生读句子 3、课件出示句子: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 4、齐读句子 5、师:古朴是什么意思精湛是什么意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你从哪里能看出宝鼎造型古朴边读边划,并作简单批注 6、交流 7、师过渡:世纪宝鼎三足双耳,商周纹饰,浮雕兽面,处处尽显其古香古色之韵味。
同时从整体结构上看宝鼎结构简单朴实真可谓造型古朴 8、师:精湛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能看出宝鼎工艺精湛 9、交流 10、师小结:从各部分的象征意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11、合作读这部分,体会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12、假如你是送宝鼎的联合国使者,你将怎样向联合国的其他代表介绍中国送去的礼物 13、生介绍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宝鼎的造型特点,知道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向联合国赠送宝鼎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2、生读句子 3、课件出示句子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显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4、师:先自己读一读吧! 5、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话注意用红色重点标出的词语可以与周围的同学议一议 6、交流 7、师:同学们都很会学习,通过搜集资料、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找工具书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比较好的学习习惯 8、师:你还体会到什么 9、师:不错,世纪宝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我们确实应该为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0、师:谁来读一读这部分你认为怎样读会更好一些 11、生:应该读出自豪的感情。
12、师: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1995年10月,为了庆祝联合国成立50周年,世界各国都赠送了礼物联合国是个什么组织?如意大利赠送一个大地球雕塑,泰国赠送的是大型皇家龙舟模型;这些礼物各有意义但中国政府赠送的这座世纪宝鼎寓意更深刻,是什么寓意呢 2、生:寓意是-----鼎志昌盛龙兆吉祥 3、板书:鼎志昌盛龙兆吉祥 4、课件出示句子: 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纪的希冀这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教学重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2、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电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厂《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通过学习,霍金那种向命运抗争的勇气,顽强的斗志,给我们留下厂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他就是鲁滨孙 二、感知课文大意 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说说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件事 讲的就是鲁滨孙在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因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
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2.这是文中对于荒岛的描述: 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都是乱石野草你能进一步想象一下荒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生答 师:命运之神把一个毫无准备的人抛到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说只有死路一条鲁滨孙不幸海上遇难漂落到这样一个荒岛,却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我们不禁要问:鲁滨孙是靠什么奇迹般活了下来你认为他是靠什么活下来的 生谈 师: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也只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教师板书:勇气和意志知识和技能) 三、自读自悟 要求:看看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四、交流汇报: 1.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生答。
幻灯片内容) 引入原著中关于造船的故事:二十二天砍倒大树,十四天砍去枝桠,一个月削出船的外形,三个月将船的内部镂空,然后又为掘出一个向下的斜坡而吃尽苦头,最后发现挖一条运河让船下水工程浩大而不得不放弃 引入鲁滨孙刚到海岛时的沮丧绝望以及他是如何战胜沮丧的故事 小结:坚韧不拔的意志乃成功生存的第一要素 2.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生答幻灯片内容) 师:相机板书 小结:正是丰富的知识技能才使他战胜重重困难,不但解决了日用所需,还经营了一块肥美的土地,生活了二十多年 五、全文总结 1.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 2.生:汇报 师: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小结:今天我们大家认真地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相信今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靠我们坚韧不拔的毅力,靠我们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 3.教师总结: 英国作家笛福写的这部长篇小说,被人们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它启发着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原著,(出示幻灯片12)另外可以找《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读一读,相信同学们会从书中主人公的经历中汲取更多的力量。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一;;一;《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一;;一;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一;;一;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