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题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与隋唐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专题专题02 02 三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天下大乱天下大乱南北分立南北分立天下大治天下大治隋唐盛世隋唐盛世天下天下大创大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天下大荣天下大荣文化繁荣文化繁荣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归华五胡归华隋唐五代十国隋唐五代十国华夏大盛华夏大盛隋唐两朝隋唐两朝华夏大新华夏大新三国至隋唐三国至隋唐华夏大荣华夏大荣华夏大融华夏大融国家发展国家发展一一.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从五胡乱华到五胡归华从五胡乱华到五胡归华(一)时空观念请请依据材料和所学依据材料和所学,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权更迭更迭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西晋东晋(317-420)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266-316)灭灭灭灭383383年淝水之战年淝水之战(一)时空观念(一)时空观念三足鼎立三足鼎立短暂统一短暂统一北乱南稳北乱南稳南北对峙南北对峙220-280220-280280-316317-420317-420420-589一一.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从五胡乱华到五胡归华从五胡乱华到五胡归华发展概况发展概况(1 1)起源:)起源:汉代察举制汉代察举制下的大户、大族,染指于地方人才举荐开始获得政治上的优势。
士族门阀下的大户、大族,染指于地方人才举荐开始获得政治上的优势士族门阀开始出现开始出现2 2)发展:)发展:东汉末三国时期,战乱导致两汉东汉末三国时期,战乱导致两汉文治精神文治精神寄托的察举制倒退为秦汉之际的寄托的察举制倒退为秦汉之际的军功得官军功得官,曹魏曹魏尚书尚书陈群陈群“九品官人九品官人”加以挽救州设置大中正,郡设置小中正,属于中央兼职中正本处人担任,中正逐级加以挽救州设置大中正,郡设置小中正,属于中央兼职中正本处人担任,中正逐级汇报人才于中央!但汇报人才于中央!但选拔官员权力仍操控于地方手中,九品中正制形成士族门阀形成选拔官员权力仍操控于地方手中,九品中正制形成士族门阀形成3 3)壮大:)壮大:魏晋士族门阀势力借助九品中正制大涨,权力和地位实现了世袭且通过婚姻制度保持特权魏晋士族门阀势力借助九品中正制大涨,权力和地位实现了世袭且通过婚姻制度保持特权4 4)鼎盛:)鼎盛:东晋时期南北方士族左右政局中央和地方实权均被士族门阀控制皇权弱化南北朝后期衰落东晋时期南北方士族左右政局中央和地方实权均被士族门阀控制皇权弱化南北朝后期衰落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
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内涵一一.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从五胡乱华到五胡归华从五胡乱华到五胡归华(二)士族门阀与九品中正制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王与马,共天下”晋书晋书王敦传王敦传士族与皇族共治天下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创立创立于曹魏时期,其制度内容是各州各郡设立中正,于曹魏时期,其制度内容是各州各郡设立中正,负责定期品评士人依据士人才能、品德定为九品,负责定期品评士人依据士人才能、品德定为九品,作为吏部的任命根据,按士人表现变化,品有升降作为吏部的任命根据,按士人表现变化,品有升降中正九品官品九品一品演变:演变:标准:标准:评价:评价: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家世、品德、才能并重门第成为唯一标准门第成为唯一标准魏晋确立、隋文帝废除魏晋确立、隋文帝废除 形成之初对杜绝朋党,破除门阀及加强曹魏政形成之初对杜绝朋党,破除门阀及加强曹魏政权起一定积极作用。
权起一定积极作用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地主操纵政权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的工具,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集权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集权一一.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从五胡乱华到五胡归华从五胡乱华到五胡归华(二)士族门阀与九品中正制1、(2022年湖南卷年湖南卷T3)据下表可知据下表可知时间时间事件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595)废除九品中正制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隋炀帝大业二年(606606)始置进士科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唐高祖武德七年(624624)恢复九品中正制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唐太宗贞观初年(627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A【思考思考】结合示意图和材料分析东晋结合示意图和材料分析东晋南朝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南朝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衣冠南衣冠南渡(生产渡(生产技术技术和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优越(三)衣冠南渡与经济重心南移历程:历程:(1 1)从魏晋时期开始,江南得到开发,从魏晋时期开始,江南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南北经济趋于平衡;(2 2)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开始南移;南移;(3 3)南宋时期,)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彻底转移彻底转移到了南方;到了南方;(4 4)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成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地区。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成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地区内容内容创建新制度:俸禄制、创建新制度:俸禄制、均田制、均田制、三长制三长制 迁都洛阳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推进推进汉化、民族交融汉化、民族交融 平城平城用武之地,用武之地,非可文治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为甚难移风易治,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魏书任城王传任城王传 鲜卑姓鲜卑姓汉姓汉姓拓跋拓跋元元贺楼贺楼楼楼邱穆陵邱穆陵穆穆贺兰贺兰贺贺独孤独孤刘刘孝文帝率先娶汉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族大姓卢、崔、郑、王郑、王4 4家的女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汉话汉服通婚汉姓(四)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趋向一致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趋向一致2、(2021年湖南卷)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
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A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文的觉醒”与与“人的觉醒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
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神韵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五)魏晋风度与三教合一 政治:政治:九品中正制,承接汉代察举制,考试制度的雏形又为隋唐科举制准备条件,九品中正制,承接汉代察举制,考试制度的雏形又为隋唐科举制准备条件,北方士族的嬗变和南方士族的衰落又为唐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做准备;三省体北方士族的嬗变和南方士族的衰落又为唐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做准备;三省体制形成承接汉代内外朝制,又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打下了基础;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少制形成承接汉代内外朝制,又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打下了基础;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又为统一自信开放的隋唐奠定基础数民族的封建化又为统一自信开放的隋唐奠定基础经济:经济: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逐渐让东汉末期战乱以来的北方经济恢复,同时又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逐渐让东汉末期战乱以来的北方经济恢复,同时又为隋唐大规模推广均田制积累了经验。
庄园经济的嬗变和南方经济开发让本已在东汉末为隋唐大规模推广均田制积累了经验庄园经济的嬗变和南方经济开发让本已在东汉末得到一定开发的南方,发展更为迅猛,为唐末和宋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做好准备得到一定开发的南方,发展更为迅猛,为唐末和宋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做好准备社会文化:社会文化:魏晋玄学和三教并流,既让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遭受危机,又魏晋玄学和三教并流,既让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遭受危机,又为后代唐宋儒家思想新发展提供机遇为后代唐宋儒家思想新发展提供机遇总结: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总结: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总体特征】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制度完善,【总体特征】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制度完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兼容并蓄,文化艺术全面繁盛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兼容并蓄,文化艺术全面繁盛589589隋统一隋统一贞观之治(贞观之治(627627649649)武则天(武周之治)武则天(武周之治)开元盛世(开元盛世(713-713-741741)安史之乱(安史之乱(755-763755-763)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农民起义农民起义780780年两税法年两税法581581隋建立隋建立618618年唐建立年唐建立907907年唐灭亡年唐灭亡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581581年年907907年)年)二二.隋唐盛世隋唐盛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时空观念一一.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从五胡乱华到五胡归华从五胡乱华到五胡归华(二)承上启下的隋朝1、广设仓库广设仓库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天下义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又皆充满京都及指洲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京都及指洲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 li li 勋庸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杜佑杜佑通典食货典通典食货典 2、兴建洛阳城兴建洛阳城3 3、开通大运河、开通大运河 仁寿四年(仁寿四年(604604年),隋文帝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