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问题早夏寄元校书司空曙独游野径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绿岸草深虫入遍,青丛花尽蝶来稀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①注:①玄晖:南朝谢眺,字玄晖,善为诗,后常以此指有文采的人,此处借指元校书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早夏"点明此诗写的是早夏之景,同时从诗中的"花尽""夏衣"两处也能够看出B.首句中的"芳菲"描写了早夏的美景,作者借景抒发自己因年老而一事无成的伤感之情C."高竹林居接翠微"是说种着高大竹子的居所紧挨着青翠的山峰,写出了居所环境的清幽D."玉柄摇风满夏衣"中的"满"字,将扇子摇出的无形凉爽的风化为有形,写出了风入衣襟之态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风吹沙欧阳修北风吹沙千里黄,马行确荦①悲摧藏当冬万物惨颜色,冰雪射日生光芒一年百日风尘道,安得朱颜长美好揽鞍鞭马行勿迟,酒熟花开二月时[注]①确荦:凹凸不平的石头,形容土地,路径多石不平的样子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照应题目,写出了北风之大,又为下文写马行之难做了铺垫。
B.时值寒冬,万物凋零,色彩惨淡,阳光照射下的冰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C.诗人远望前方,村落中村酿已熟,花开朵朵,于是欣喜地鞭马前行D.这首诗融叙事、描写、抒情等手法为一体,既情感真挚,又韵味悠长2).诗歌两处写到“马”这一意象,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重阳日荆州作[注]吴融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注]吴融,晚唐诗人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的第二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万里投荒”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贬谪之地的遥远;“哀”字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沉郁哀伤的感情基调B.第二句“徘徊”为动作描写,透露了诗人沉重愁苦的情绪;“更”与首句的“已”呼应,将这种情绪表达得更为浓重C.颈联妙用意象,“戎马”写出了国家战乱不息的时局,“塞鸿”则寄托了身处异乡的诗人对朋友的思念D.尾句中的“下楚台”,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登高处”,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2).诗歌颔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呜,征程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蝉反衬自己,暗示诗歌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将景色融合自然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班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2).同是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题义公①禅房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②净,方知不染心[注]①义公:唐代高僧②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为义公习禅呼应。
B.空林是禅房背景,空寂的山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C.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雄奇壮观D.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班驳,庭院阴冷,义公神房略显空寂落寞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问题寄衣曲三首罗与之其一忆郎赴边城,几个秋砧月若无鸿雁飞,生离即死别其二愁肠结欲断,边衣犹未成寒窗剪刀落,疑是剑环声其三此身傥长在,敢恨归无日! 但愿郎防边,似妾缝衣密1) .下列对这组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的前两句用平铺直叙的语言交代寄衣者的身份和寄衣的缘由:丈夫赴边御敌,已经好几个年头了,现在秋风又起,又要为他准备寒衣了B."砧"与"月"在诗中是特定的意象,自然使人联想起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情景,尽管它们在诗中寄托的感情有所不同C.其二的后两句写主人公在窗下为丈夫赶制寒衣,不慎剪刀落地,发出的响声让她一下子联想到丈夫剑环的铿锵声,情味含蓄蕴藉D.这三首小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借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之口,抓住缝制和寄送寒衣这一特定情景,表现了她复杂而深沉的心理2).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有所侧重,请分别加以概括。
7.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问题小寒食舟中作①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鶡(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帽子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饮"既写不耐酒力,也写出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刻画了诗人老迈又穷愁潦倒的形象B."鹖冠"点出诗人去官离朝的身份特征,既概括了诗人此时遭遇,也蕴含他一生的无穷辛酸C.老眼昏蒙的诗人在飘荡起伏的舟中观景,反而有坐在天上仙境雾里看花之感,充满美的享受D.作者将舟居的观感与对时局多难的伤感凝缩在"愁"字上,自然流转中显出苍茫沉郁的特色2).《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秋郊闲望有感韩偓①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可怜广武山前语②,楚汉宁教作战场注:①韩偓,晚唐诗人,曾深得昭宗器重,官至兵部侍郎,后为小人所忌,被迫流落至江西、福建等地②《晋书•阮籍传》:“籍曾登广武,观楚汉交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选取了富有秋天特征的“枫叶”“秋霜”“碧云”等意象,描绘了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深秋景色。
B.诗歌颔联形象地写出了鱼儿在水中冲浪健游,鳞片如雪;乌鸦在夕阳下自由飞翔,翅膀闪着金光C.全诗围绕“闲”字,写出了诗人悠闲地观赏眼前色彩斑斓、生机蓬勃的秋景,表现了诗人自在、悠闲的心态D.这首诗前四句描绘秋郊秋景图,后四句联系自己的遭遇,感时抒怀;以乐景衬哀情,脉络清晰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惨戚”的原因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晚秋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B.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C."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D."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2).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李端卢纶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平淡、直白紧承上句,应接自然,为诗歌定下深沉感伤的基调,提挈全篇B."人归暮雪时"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不幸,"为客早"不幸又深入,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2).简要分析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秋宿湘江遇雨谭用之①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①谭用之: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②刘琨:与祖逖俱为司州主簿,一日中夜闻荒鸡鸣,因起舞。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交代了因雨受阻、夜宿湘江的处境,"锁梦魂"巧扣标题"宿"字,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怅惘B.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气象高远、境界壮阔,"芙蓉国""薜荔村"极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生动形象C.本诗运用了夸张、融情于景等多种手法,情感呈现出由悲愤到雄壮的巨大变化,波澜起伏,动人心魄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半部分描写了湘江秋雨,后半部分抒发感慨,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本诗多处用典,请找m并简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