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组织经营业务的相关历史知识(powerpoint 51页)

举报
资源描述
第六讲 传媒组织经营业务的相关历史知识n一、案例: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确立现代传媒业 经营业务 模式)n二、建国后中国传媒组织经营业务发展历程n三、建国前中国民族报业的经营、管理业务一、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n1833.9.3,本杰明戴,纽约,太阳报,成功。n世界范围内的“便士报运动”。n英:每日电讯n日:每日新闻、朝日新闻、读卖新闻n中:申报、新闻报n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的背景:n(美国)传媒业所处环境宽松;(1791年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n工业革命物质、技术条件;n大众 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 市场需求;n经济发展,广告投放量增大。太阳报成功的意义:n1、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开端。n2、名副其实的传媒产业化运作的开端。n3、现代传媒业的开端。1、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开端。n之前:政党报刊时代n受众政党成员、少数外围群众。(精英)n价格工人周薪(不是给工人看的)n内容政党纲领宣传n现在:n受众n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2、名副其实的传媒产业化运作的开端。n(1)产业属性被社会重视、产业身份被确立的开始。*(“能挣大钱”)n(2)确立传媒产业基本赢利模式:二次销售。n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n(3)受众定位。n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n政党成员及外围群众向精英办报政治目的。n(4)内容定位。n观点到新闻n“全报无一篇评论”n多为社会新闻,含大量黄色新闻,简短、通俗、不少带有故事情节,新闻史学者称“故事新闻”。n*(5)确立了现代传媒产业经营业务的经营业务的运作模式运作模式(发行、广告、印刷)。发行:n低价,1便士(1美分,美元最小分值),大部分人能接受;n对经销商折扣,33%(美国传统);n可退报;?n街头零售。(之前 订阅)n广告:n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n印刷:n重视引进新设备。3、现代传媒业的开端n当前运作模式:采编(内容定位)、经营等方面基本无变化。二、建国后中国传媒组织经营业务发展历程n分4阶段,时间分界点:n49.12.17,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召开;n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造完成;n1979年初。第一阶段:49.10.112.17:建国前模式的延续n传媒业量的结构等有所变化(没收、新增等),但未有新的经营业务模式。(党的、其它部分)第二阶段:49.12.17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造完成:传媒组织经营业务有所变化与发展n到1956年夭折历程:一、49.12.1726,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传媒经营业务开始变化标志:n精神:n1、全国一切公私营报纸的经营,必须采取与贯彻企业化方针;n2、公营报纸必须把报社真正作为生产事业来经营,逐步实行经济核算制;n3、条件较好的公营报纸应争取全部或大部自给,条件较差者亦应在政府定期定额的补贴下,争取最大可能的自给;n4、发行上邮发合一;(经营业务)n5、多登有益广告。(经营业务)n二、“1950年前后,北京、上海等83家广播电台和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253家报社相继恢复和开设广告经营,但强调广告须“政策性、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的特点,要“为生产、为消费、为商品流通、为美化市容”服务。”三、50.9,中宣部:“企业化经营报纸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实现的。”四、51年,津、京传媒广告收入大增,经费全部自给、且上缴部分利润。五、此后平稳发展(到56年夭折)。第三阶段: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造完成1979年初:传媒经营业务极度萎缩n历程:n一、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经济国有化,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此前新中国经济领域主导体制?)。n对传媒经营业务带来极大冲击:n(一)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体制:所需资金、物资等,由国家按计划拨付消除经济上的压力与动力。n(二)计划经济下国民经济各行业“产、供、销”都由国家统一调配“销”不由市场调节传媒的广告功能萎缩殆尽。(经营业务)n二、57年反右开始,产业属性进一步被抑制。n三、1979年初 之前,传媒经营业务仅剩:以厂养报(印刷厂)、少量广告(书籍电影等)。n67.7.29,人民日报广告科电话从版面消失;70.1.19,刊登最后三条工业广告。第四阶段:1979年初至今:传媒经营业务逐步走上正轨并日益繁荣 n据特色分3阶段:n一,1979年初88年:事业单位 企业化管理。n起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背景:n国家指导工作需要、社会信息需求量大、自身需要需要传媒业发展传媒资金等资源紧缺;同时,内部有恢复经营业务 盈利冲动。n1979年初,财政部批准了人民日报社等单位申请。“按照当时的有关政策,报社属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活动,经营所得的一部分可以用于增加职工的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报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n重点开展广告业务。n案例n二,8892年:多种经营为特色n1988,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从88.4.1起,“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和本身的条件,发挥其联系面广以及信息、人才、技术、知识、设备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国家政策允许的、与本身业务有关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n“多种经营办”n“报社、期刊社经主管机关批准,可以结合本身业务和社会需要,举办经济实体(如造纸厂、印刷厂等)。”n3、1992年至今:经营业务收入迅速、大幅提高。总结:n政策主导型三、建国前中国民族报业的经营、管理业务n19世纪后期发端:n循环日报:1874.1n大公报:1902.6 英敛之n申报:1907席子佩收回经营n世界日报报系:1925.2 成舍我n新民报:吴竹似等n传媒经济成功:申报、新记大公报、世界日报、新民报等。n申报:“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则开创了中国民营报业经营史上的多项记录。”n建国前,民族资本报业从产生开始,逐渐走向资本主义企业化管理与经营,出现了经济实力雄厚、有相当社会影响甚至获得国际性声誉的大报。n民族资本报业:发行量、报馆建筑、设备、经济收入等在建国前相比其它资本背景的传媒更强。1、申报建国前民族报业之最高峰n(1)办报理念:n1872 创办“赢利”n1907,申报转手给中国人,理念未变。n1912,史量才接办,“向现代企业化报业发展,突出了赢利的目的,报纸的编辑方针、新闻业务、经营管理等均以是否赢利为转移”n(2)内容产品n“为避免在政争迭起的动荡政局中受到牵连而危及营业利润,实行不偏不倚、轻评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对于发生的重大政治事态,少评论或不评论,重报道动态,以新闻补评论的不足,平时注重小时评,以代替郑重的社论。”n重视新闻,尤重财经类新闻。n为同实业界联系,不定期增扩版面,19191924:星期增刊、常识增刊、汽车增刊、本埠增刊等。n(3)发行n史量才1912年接办申报不久,设发行推广科,大力在本市推广发行;n努力争取外埠读者,派人到全国各地征求机关、团体、个人订户,为争取外埠读者信任,每天清晨将报纸包好送到邮局,以便尽快到达订户手中;n不断完善发行网络、发行工作方法,自备汽车加快送报速度,使周边市县能收看到当日报纸发行量直线上升,到1935年15.59万份。(该报自己公布)n(4)广告n1913冬,史量才聘对广告学素有研究的张竹平为经理,专设广告推广科,分外勤组、设计组专业化;n1915.4,广告面积超新闻;n1925.4,广告占报纸版面59.8%、版面上的广告形式比较丰富;(戈公振中国报学史记载)n1932.11.31,60周年纪念今后本报努力的工作,阐述其后的编辑工作方针,第一条“在编排方面,务使新闻与广告相配合,力争其明显醒目”。n(5)兼营别业n重视开发出版业扩大报社影响、获得收入。n19221934,编辑、出版最近之五十年、申报月刊、申报周刊、申报年鉴、申报月刊丛书、申报丛书、中华民国新地图、图画特刊、儿童之友等。n(6)重视内部组织制度优化。n史接办申报后,据业务优劣不断优化内部组织1932年1月成立总管理处总管全报馆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并对整个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使整个报馆运作更加有效。n(7)重视人事管理n史量才重视:n尽量任用了解的人;n常“破格录用”,把工人提升为职员;(身份、薪酬变)n效法西方报纸公开招考新闻从业人员,使一些人才能通过考试进入后来成为名记者的不少;n对于业务熟练的老工人,鼓励其子侄接班顶替新工人不仅能继承父辈精良的技艺,报社还可用最低的学徒工资让他们干几年。n薪酬,注重刺激员工积极性:n在物质待遇上实行“用人少、工资高”,把多人的工作分摊给较少人去干,然后给比别报高的薪金;在遇到突击性工作时,加活不加人,多发津贴;在编辑部内部,每年年终,报社都私下给以馈赠,款额因人而异;馆内为工作人员提供免费膳宿,还创办职工子弟学校,减轻员工家庭负担。n(8)技术设备n重视更新。n1918年前后,在制版、印刷、运输等方面投入巨资整饬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备。n1934年,可印4张一份4.8万份报纸/小时,且可套印颜色。“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善的报业企业”。n报馆建筑最终:n“申报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报,而史量才本人也成为当时全国报界的领袖人物。”新闻史研究者2、“新记新记”大公报社大公报社n社会影响大、经营好n“中国新闻史上惟一的一家创刊近百年的报纸.中国新闻界中含金量最高的惟一的世界级的品牌。”方汉奇n经营好的原因n(1)办报理念n1926.9.1,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创刊,“复刊号”本社同人之旨趣“不党、不私、不卖、不盲”,n“不卖”张季鸾:“曰不卖:欲言论自由,贵经济自存”重视经营业务。n(2)财务制度n管理严格。n发行:为防各处分销点拖欠报费,缴款超过期限则停止发行报纸使各分销点养成按时缴款习惯;n广告:该报总经理、总编辑为私事刊登启事,也须照章缴费;n1942.4.6,大公报公布大公报社各馆采购材料规则严格开支、杜绝浪费。n(3)内部组织制度一直注重建设。n1926.6,成立时,合伙制企业1937年,依当时国家公司法规定,正式成立大公报社股份有限公司。n41.9,为应对张季鸾去世给公司管理冲击,成立公司董监联合办事处,并制定了办事处规程由董监联合办事处对渝、港、桂三馆实行“集体领导”;n42.4.6,董监联合办事处公布大公报社组织系统表、大公报社各馆组织规则。n46.7,为应对抗战胜利后形势,公司董事会决定成立大公报社总管理处。并通过大公报社总管理处规程,对总管理处及其下属沪、津、渝三馆和国内外各直辖办事处的机构设置、人员任用等做出规定。n(4)人事管理(“公正、仁爱、用心、智慧”)n特色选拔人才不拘一格(王芸生)、不养圣人贤人、不论资排辈(徐铸成)、注意教育和培养、注意保护人才(“文责自负”)、注重薪酬建设等。n“注重员工薪酬制度建设,在工资、福利金、临时奖金的设立上都颇费心思,种类、层次多而细密,还推行员工持股制度。”n摒弃人性弱点的“公正”现代也很难做到成就大公报n人力资源能量很大。补:与大公报有关的人才n1991年正式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人物辞条108位与大公报有关系的12位。n吴、胡、张n杨刚(周办主任秘书)、彭子冈、梁厚甫、陆诒、王芸生、徐铸成、萧乾、范长江、孟秋江、马季良(唐纳)、查良镛、陈文统(梁)、蒋荫恩(系主任)补1、党的传媒业的三次改革n1、以42.4.1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n2、以 56.7.1人民日报改版标志n3、78年 新阶段1、以42.4.1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改革n改革内容:n党报定性:报纸是党的工具。n“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n增强党报党性(“黑头文件”)n业务方面:树典型:吴满有、赵树培n(直至现在。)2、以56.7.1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改革n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贸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