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 B.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D.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参考答案: C            略 2. 能用能量判据判断下列过程的方向的是(  ) 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 B.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 D.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概率大 参考答案: A 略 3.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硫的酒精溶液滴入一定量的热水中得淡蓝色透明液体,用激光笔照射 有丁达尔效应 淡蓝色液体为胶体 B 将FeSO4高温强热,得红色固体,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为BaSO3和BaSO4 C 将气体X分别通入品红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两溶液均褪色 X可能是乙烯 D 向溶液Y中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Y中一定含有SO42﹣或SO32﹣   参考答案: A 【分析】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B.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 C.乙烯不能使品红褪色; D.也可能生成AgCl沉淀. 【解答】解:A.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将FeSO4高温强热,可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得到的沉淀只有硫酸钡,故B错误; C.乙烯不能使品红褪色,气体应为二氧化硫,故C错误; D.也可能生成AgCl沉淀,如检验是否含有SO42﹣,应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检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胶体、二氧化硫、乙烯以及离子的检验等知识,为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4. 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所选玻璃仪器 A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B 证明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同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玻璃棒、玻璃片 C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试管、烧杯、酒精灯、滴管 D 配制1L 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度近似为1g/mL) 将25g CuSO4?5H2O溶解在975水中 烧杯、量筒、玻璃棒   参考答案: D 【详解】A.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冷却结晶后过滤可分离,则玻璃仪器还需要漏斗,故A错误;B.NaClO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 NaClO溶液的pH,则不能确定pH大小,不能比较酸性的强弱,故B错误;C.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在加入银氨溶液之前需要加入NaOH溶液中和未反应的酸,故C错误;D.1L 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度近似为1g/mL)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0.1mol,溶液的质量是25g+975g=1000g,25g CuSO4?5H2O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是0.1mol,故D正确;故选D。 5. 已知:①2C(s)+O2(g)=2CO(g) △H=-221.0 kJ/mol     ②C(s)+O2(g)=CO2(g)   △H=-393.5 kJ/mol     ③2H2(g)+O2(g)=2H2O(g) △H=-483.6 kJ/mol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    (    )     A.+131.3 kJ/mol                      B.-131.3 kJ/mol     C.+373.1kJ/mol                      D.-373.1 kJ/mol 参考答案: A 略 6. 由5mol Fe2O3、4mol Fe3O4和3mol Fe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纯铁1mol并在高温下和Fe2O3反应。若纯铁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混合物中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A.4:3    B.3:2    C.3:1    D.2:l 参考答案: BC 此题考查了化学计算知识。分析题给混合物和高温下发生的反应,可知当Fe2O3+Fe=3FeO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6molFeO、4molFe2O3,则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当发生反应:Fe2O3+Fe+FeO=Fe3O4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2molFeO、4molFe2O3,则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当两反应均存在时,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处于两着之间,故BC可能。 知识归纳:极端假设法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问题假设为处于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使其因果关系显得十分明显、简单,从而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比如此题中我们就假设了两个极端,首先确定两个极端,然后确定范围,最后选择。 7. 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 H2SO4、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mol·L-1为 A.      B.         C.      D. 参考答案: D 略 8. 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1。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 已知:Ⅰ、反应A中, 4mol HCI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 Ⅱ、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A的△H >-115.6kJ /mol B、断开1 mol H—O 键与断开 1 mol H—Cl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32kJ C、H2O中H—O 键比HCl中H—Cl键弱 D、由Ⅱ中的数据判断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氧元素强 参考答案: B 略 9. (08潍坊质检)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氨水吸收少量SO2气体:2NH3·H2O+SO2=2NH4++SO32-+H2O        B.FeI-2溶液中通入C12至Fe2+恰好完全被氧化:2Fe2++C12=2Fe3++2C1-        C.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共热:NH4++OH- NH3↑+H2O              D.C12通入水中:C12+H2O=2H++C1-+C1O- 参考答案: 答案:D 10. 根据下图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粗盐中杂质(Mg2+、SO42-、Ca2+),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在过程②中将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 C.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氯碱工业中的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一个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浓缩 参考答案: D 解析:A.过程①加入的药品顺序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盐酸,如果再过滤沉淀前加入过量BaCl2溶液,稀盐酸不能除去氯化钡溶液,所以会产生杂质,错误;B、因MgCl2?6H2O受热生成Mg(OH)Cl和HCl气体等,得不到无水MgCl2,若要由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为防止Mg2+发生水解,应在HCl气氛中进行,错误;C、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装置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错误;D.③④⑤中发生的反应分别为为:2Br-+Cl2=2Cl-+Br2, SO2+Br2+2H2O=H2SO4+2HBr,2Br-+Cl2=2Cl-+Br2,目的是为了浓缩得到高浓度的溴水,正确。 11.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12. 1 L某混合溶液中,溶质X、Y浓度都为0.1mol·L—1,向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某溶液Z,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X、Y、Z分别是   (    ) A.偏铝酸钠、氢氧化钡、硫酸 B.氯化铝、氯化镁、氢氧化钠 C.氯化铝、氯化铁、氢氧化钠 D.偏铝酸钠、氯化钡、硫酸 参考答案: A 略 1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NH3?H2O   AlO2- + 4NH4+ + 2H2O B.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 C. 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 + 2H+  Ca2+ + CO2↑ + H2O D. NaHCO3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混合:HCO3-+Ba2十+OH一=BaCO3↓+H2O 参考答案: D 略 14.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0.2NA B.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中所含有的H+数为0.01NA C.标准状况下,30g NO和16g O2混合所生成的气体分子数为NA D.标准状况下,6.72L CO2中所含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2NA 参考答案: D 略 15.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参考答案: B A中Al(OH)3转化成Al不能一步完成;C中H2SiO3→Si不能一步完成;D中CH3CHO→CH2==CH2不能一步完成;B符合题意,发生的反应有: a→b: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a:3NO2+H2O====2HNO3+NO b→c:2NO+O2====2NO2 c→b:3NO2+H2O====2HNO3+NO。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 ① 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 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 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⑤ 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 l )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人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 与② 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2 )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 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右图中符合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