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333424769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61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共 11 页外装订线学校:_考号:_内装订线内装订线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市朝阳区 2021-20222021-2022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论语。其语醒豁、警策,因而很多语句成为格言,激励人进步。在语言修辞上,孔子可谓开山鼻祖,他最早提出“辞达而已矣”的观点。围绕“辞达”论,我们对论语的语言特色作一番探究,无疑具

2、有深远的文化传承意义。马克思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主体,体现了儒家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孔子“辞达”论的“直接现实”,自然依附于“仁”,表现“仁”。辞达,先得仁达,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有德者必有言”就是说有德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德”是前提,是根本;“言”由“德”生发,就会花繁叶茂,锦簇照人。“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意思是说话的时候多考虑言辞和声调,就可以避免鄙陋粗野和错误。这些讲的是“言”与“德”的关系:离开了思想品德的修养,“仁”的修炼,就无以言,难以“辞达”。“辞达”,即要切合客观实际,孔子视之为语言准则,无论是在平生编述中,还是在日常言语

3、中,都恪守不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思是记事述史或整理编次,只是阐述,而不创作,凭信历史,注重事实。孔子采用春秋为教材,在教授弟子过程中,自然要对史料进行考辨,对全书作整理,舍弃那些不合理的部分,留取其符合事实的记录。此外,古书在传抄过程中,时有文字残缺。在对阙文的处理上,孔子没有为了完整而随意填补,而是明知缺漏而不妄补。存在缺陷固然不好,但比起随意填补,造成影响的程度要轻一些。从“辞达”论出发,在日常言语中,孔子对那种阿谀奉承的“巧言”,既“耻”且恨。他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耻”巧言,因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其实深层原因在于“巧言令色,鲜矣仁”。语言

4、就其本身来说,无所谓好坏,但在应用的时候却优劣分明。能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促进交际任务的完成,达到预期效果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孔子所处的时代,试卷第 2 页,共 11 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大至盟约、朝会,小至君子私语,各种场合言谈如若不当,轻则失礼受侮,重则干戈相加。孔子大概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感触颇深,十分注意在不同环境中语言表达的得体。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他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材料或语言手段,使语言运用达到自然、得体、精妙的境地,在实践中丰富了“辞达”论的内涵。在交际应用中,孔子还提倡慎言。“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指出了“慎言”的重要影响。“多闻阙疑,慎言其余

5、,则寡尤”是从品德修养来谈“慎言”的意义。“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从“行”难、“言”易的角度来论说“慎言”的道理。孔子倡导“慎言”,警示“得体”,在语言的应用上,必然不尚辞藻华丽,但也力求“言以足志”,达到交际效果就够了。“辞达”论的要义在于简明、得体、通达,绝不意味着言辞贫乏。整部论语,是“辞达”论的艺术范本,其中许多形象、隽永、警策之言,实为汉语宝库的颗颗珠玑。材料二左传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言辞如果没有文采是不会流传久远的。礼记也引用孔子类似的话“情欲信,辞欲巧”。而“言有文”“辞欲巧”的重要方法是设喻。论语中的比喻句比喻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喻材独具特

6、色,显示出隽永的意蕴。其中有很多“本体”与“喻体”看似相隔甚远,但表达效果让人拍案叫绝。学者钱钟书判定比喻优劣的标准集中在“本体”“喻体”两者差别的大小。比喻力求新颖、别致,就得扩大两者的差异差异愈多愈大,对相同点的烘托愈有力度;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加出人意料。鲁国大夫叔孙武叔上朝时在大庭广众之下将子贡与仲尼相提并论,可谓浅陋至极。对此,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子贡以宫墙高“数仞”,说明孔子之“贤”非一般人所能认识。作为比喻,人之“贤”与宫之“墙”,本体和喻体风马牛不相及,怎可比附?但通过“窥见”、“不

7、见”的对比及想象进行关联,不仅说明了子贡自身“室家之好”显而易见,更表现出夫子“仰之弥高”的形象难以企及。论语中比喻的另一特点是“喻体”的取材,均贴近实际,来自生活。例如“君子不器”“割鸡焉用牛刀”,以这些取自日常生活的喻体来比喻那些复杂、抽象、深奥的事理,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至于一些以鄙琐污秽事物为“喻体”的比喻,亦可化腐朽为神奇。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所取“喻体”虽然有伤大雅,却妙趣横生。难怪老舍先生说“比喻是生活知识精巧的联想”。论语中还有一种语言现象“对偶”式论说的广泛运用。对偶这一语言形式在论语中经孔门师徒的锤炼,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性。首先,对偶的句式,具有均衡美与对

8、称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试卷第 3 页,共 11 页外装订线学校:_考号:_内装订线内装订线静”就字面义来说,“知”与“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品格;二者对举所表达的意思是,君子既要修养出“知者”水一般的“动”,又要修养出“仁者”山一般的“静”。这样的对偶句式与单句相比,具有更和谐的韵律和更强的力度;形式上呈现出更为均衡、对称的美感。我们民族文化中讲对称、求均衡的审美心理,由此可见一斑。其次,对偶的句式,言简意赅。与那些长短不一的散句相比,对偶句由于视觉上的均衡与听觉上的韵律相结合,内容的精深与形式的工巧相粘附,所以能够更深地嵌入人们的心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9、君子”,孔子既反对“质胜文”的粗鄙,也摒弃“文胜质”的虚浮,要求“文”与“质”相宜,配合得体,作为“君子”,应“文质彬彬”。这样的句子用对称句式,把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偏不倚地表达出来。再次,对偶式论述,对照鲜明且论说严谨。论语大量的对偶句,一远一近、一正一反,将事理的不同方面进行全面论说,引发读者向更深广的方面去延伸思考。如“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个对偶句,说过去的事已不可挽回,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一远一近的论述,意在警醒人不要沉浸在对过去的追悔之中,鼓励人把握未来,把今后的事做好。可以说,论语中的对偶句,不仅可以体现出孔子思想的丰富内涵,还可以折射出民族的文化和心理。论语不论是思想性

10、,还是艺术性,都不亚于世界任何一个思想家、政治家的“语录”。人们在日常言谈或著述中习惯性引用儒家这些警句格言的时候,不仅是在体味、延展其思想的内涵,同时也必然受到其“言有文”“辞欲巧”的语言特色的影响。(两则材料均取材于张冠湘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与随意填补导致的错误相比,文字残缺带来的问题更严重。B“巧言令色,鲜矣仁”实际上是孔子以巧言为耻的深层原因。C语言在交际应用中是可以区分出优劣的。D孔子注重语言谨慎得体与时代环境有关。2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论语中对偶句的特点的一项是()A韵律和谐B句式整齐C言简意赅D内容详实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正

11、确的一项是()A 春秋是孔子将史料补充完整,再度加工创作而成。B本体和喻体二者差别大的比喻可能会更新颖、别致。C喻体即便是鄙琐污秽之物,只要贴近生活就是好的。试卷第 4 页,共 11 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D“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体现了巧妙的比喻手法。4下列对论语词句的理解,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说法相符合一项是()A“讷于言而敏于行”意在强调说很容易,就不如不说了。B“言以足志”意思是远大的理想值得用语言表达出来。C“仰之弥高”与宫墙之高的比喻呼应,凸显孔子的贤能。D“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指君子不应兼具粗鄙和虚浮。5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论语的语言特色并简述其体现在哪些方面。评卷人得分

12、二、名著阅读二、名著阅读6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1)解释这则语录。(2)论语中的比喻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这则语录中比喻的妙处。7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评价稻香村并非“天然”时,说道:“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巧而终不相宜”(1)“稻香村”是金陵十二钗中

13、_的居所。(2)宝玉认为“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后来这里成为林黛玉的居所。居所的特点往往是人物性格的体现,请结合原著中的某一情节,分析林黛玉性格中的“自然之气”。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今之人,以一善为行而耻为之,慕通达而称夫通才者多矣,然而脂韦【1】汩没【2】,以至于老死者相继,亦未见他人之称。其岂非乱教贼名之术欤!且五常【3】之教,与天地皆生。然而天下之人不得其师,终不能自知而行之矣。故尧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促促然不知其让之为美也,于是许由哀天下之愚且以争为试卷第 5 页,共 11 页外装订线学校:_考号:_内装订线内装订线能,乃脱屣

14、其九州,高揖而辞尧。由是后之人竦然而言曰:“虽天下犹有薄而不售者,况其小者乎?”故让之教行于天下,许由为之师也。自桀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也,故龙逄哀天下之不仁,睹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于是进尽其言,退就割烹。故后之臣竦然而言曰:“虽万死犹有忠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故忠之教行于天下,由龙逄为之师也。自周之前千万年,浑浑然不知义之可换其生也,故伯夷哀天下之偷,且以强则服,食其葛薇,逃山而死。故后之人竦然而言曰:“虽饿死犹有义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故义之教行于天下,由伯夷为之师也。是三人俱以一身立教,而为师于千万年间;其身亡而其教存,扶持天地,功亦厚矣。向令三师耻独行,慕通达,

15、则尧之日,必曰:“得位而济道,安用让为?”夏之日,必曰:“长进而否退,安用死为?”周之日,必曰:“和光而同尘,安用饿为?”若然者,天下之人促促然而争,循循然而佞,浑浑然而偷:其何惧而不为哉!是三师生于今,必谓偏而不通者也。可不谓之大贤者哉?呜呼,今之人其慕通达之为弊也!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人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人言通者,通于私曲:其亦异矣!将欲齐之者,不犹矜粪丸而拟质随珠者乎?且令今父兄教其子弟者曰:“尔当通于行,如仲尼。”虽愚者亦知其不能也。曰:“尔尚力一行,如古之贤。”虽中人亦希其能矣。岂不由圣可慕而不可齐邪?贤

16、可及而可齐也?今之人行未能及乎贤,而欲齐乎圣者,亦见其病矣!夫古人之进修,或几乎圣人。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耻乎力一行为独行,且曰:“我通同如圣人。”彼其欺心邪?吾不知矣!彼其欺人而贼名邪?吾不知矣!余惧其说之将深,为通解。(取材于韩愈通解)注释:【1】脂韦:世故圆滑,阿谀逢迎。【2】汩没:湮没。【3】五常:指仁、义、礼、智、信。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岂非乱教贼名之术欤 贼:盗取B故伯夷哀天下之偷 偷:苟且C得位而济道 济:利用D今之人言通者,通于私曲 私曲:偏私曲从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试卷第 6 页,共 11 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A睹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 早织而缕B浑浑然不知义之可换其生也 皭然泥而不滓者C彼其欺人而贼名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为通解 为天下笑者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脱屣其九州,高揖而辞尧于是就毫无顾恋地放弃天下,高高举手作揖辞别了尧B长进而否退,安用死为意见会被听取就进谏,不被听取就退下,哪里需要死呢C将欲齐之者,不犹矜粪丸而拟质随珠者乎把二者混同,不就像夸耀粪丸,把它的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