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2021...-强化精讲讲义0901

上传人:ya****8 文档编号:333424325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5.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2021...-强化精讲讲义0901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全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2021...-强化精讲讲义0901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全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2021...-强化精讲讲义0901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2021...-强化精讲讲义09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2021...-强化精讲讲义090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知识点结构及名称知识点结构及名称 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与主要治法 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 中医药技术 常用中成药 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与主要治法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与主要治法 一、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一、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一)正治反治 正治与反治是治病求本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由于疾病病理变化不同,证候表现复杂,症状有真假之分,治疗上针对证候的本质也有正治与反治的区别。1.正治法 又称逆治,是逆证候性质逆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则,所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性质相反,适用于疾适用于疾病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病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1)寒者热之;(2)热者寒之;(3)虚者补之;(4)实者泻之。又如风寒表

2、证用辛温解表法、风热表证用辛凉解表法等。2.反治法 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的假象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采用方药性质与疾病假象一致,适用于疾病征适用于疾病征象与本质不一致的病证。象与本质不一致的病证。(1)寒因寒用(以寒治寒)(2)热因热用(以热治热)(3)塞因塞用(以补开塞)(4)通因通用(以下剂治泻利)假 塞因塞用属于 A.治本 B.逆治 C.反治 D.治标 E.正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反治法又称从治,如寒因寒用(以寒治寒)、热因热用(以热治热)、塞因塞用(以补开塞)、通因通用(以下剂治泻利),是临床中出现寒热虚实假象的特殊情况下所采用的治法。(二)标本缓急“标”、“本”是中医学

3、用以分辨疾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的理论。标和本是一组相对概念。标是指疾病的现象疾病的现象,为疾病的次要矛盾;2 本则是指疾病的本质指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主要矛盾。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由于有标本主次的不同变化,因而在治疗时就常有先后缓急的区别。1.1.急则治其标急则治其标 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对急重病证,应采取急救措施,先治标。例如大出血的病人,出血无论由何种原因引起,都应当急止血以治其标,待血止后,病情缓和时,再求治其本。2.2.缓则治其本缓则治其本 是病情变化比较平稳,主要是针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恢复期的治疗指导原则。如肺痨阴虚咳嗽病人,肺肾阴虚为本,燥热咳嗽为标,在咯血等危急症状时,

4、当滋补肺肾之阴,而不应仅用止咳之法,待阴虚之本得治,则燥咳之标自愈。3.3.标本兼治标本兼治 是指在疾病标本并重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治疗原则。如虚人外感,治疗当用益气解表,益气为本,解表为标,标本同治方能使正气恢复,祛除病邪。3(三)扶正祛邪(三)扶正祛邪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就是邪正交争的过程。因此,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1.1.扶正扶正 是运用补益的方法,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正气亏虚正气亏虚的各种病证,如精、气、血等虚损不足的病证。用于扶正的方法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正气亏虚 2.祛邪 是运用泻实的方法,驱除病邪。适用于

5、邪实而正不虚邪实而正不虚的各种病证,如外感表证、食滞、瘀血等一类实性病证。用于祛邪的方法有发表、攻下、渗湿、利水、消导、化瘀等。3.扶正祛邪同时并用 适用于正虚邪恋而不能单纯扶正或单纯祛邪的病证。往往采用扶正与祛邪同时并用的治法治疗。扶正+祛邪=正虚邪恋 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 A.治标 B.治本 C.标本兼治 D.先治本后治标 E.反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病变过程中标本错杂并重时,当标本兼治。如素体气虚,抗病力低下,反复感冒,如单补气则易留邪,只解表则易伤正,当标本兼顾,治宜益气解表等。4(四)脏腑补泻(四)脏腑补泻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间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临床上应

6、用脏腑之间的生克表里关系,作为治疗上补泻的依据。1.1.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就是当某脏虚弱时,除了直接对该脏进行补法治疗外,还可间接补益它的母脏。如脾与肺是母子相生的关系,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虚劳病人久咳肺虚,会出现脾胃不振、食减便溏等证,治疗时就可按照虚则补其母的方法进行治疗,脾气健运而肺得谷气的濡养,久咳等症状也能减轻或痊愈,即“培土生金”法。“实则泻其子”就是某脏之病由于子脏实而引起的,可泻子之实以治母病。下列选项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是 A.肝旺泻心 B.肝旺泻胆 C.肝旺泻肺 D.肝旺泻肾 E.肺旺泻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肝之母为肾,肝之

7、子为心,肝旺治法为泻其子即为泻心火。2.2.壮水制阳和益火消阴壮水制阳和益火消阴 是从脏腑病机着手的一种治则。“壮水制阳”适用于肾之真阴不足的证候,以峻补肾之真阴,来消除因肾阴不足不能制阳所引起的一系列阳亢之证。阳亢之证。“益火消阴”适用于肾之真阳不足的证候,以温补肾之真阳,来消除因肾阳不足无力温化所引起的一系列阴寒之证。阴寒之证。3.泻表安里、开里通表和清里润表 这是根据脏腑的表里关系而采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脏腑表里倶病的情况。(五)三因制宜(五)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以及季节、地域的不同情况而制定相应治疗方法。1.1

8、.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在治疗用药时,要注意病人的体质状况。如体质强壮的青年人能耐受猛峻的药物,而老、幼、体弱5 之人对猛峻的药物就应慎用;阴虚阳盛之体,当慎用温燥之剂;阳虚阴盛之体,当慎用寒凉伤阳的药物。2.2.因时制宜因时制宜 在临床处方用药时,应考虑不同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如夏季人体腠理疏松,虽感风寒邪气,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的药物,以防耗伤气阴;冬季人体腠理致密,若非大热之证,当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阳。3.3.因地制宜因地制宜 在治疗用药时应兼顾不同地域的特点。如同为辛温解表剂治疗的外感风寒证,在西北严寒地区,药6 量则可稍重;而在东南湿热地区,药量则宜稍轻,以防发汗太过。二、中医药治疗的

9、主要治法二、中医药治疗的主要治法(一)解表法 解表法亦称汗法,即运用解表发汗的药物,通过开泄腠理使表证随汗出而解的治法运用解表发汗的药物,通过开泄腠理使表证随汗出而解的治法。1.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外感表证,水肿和疮疡的初期,以及斑疹将透的阶段。2.功效 解表、透疹、祛湿、消肿。3.注意事项 不可过汗;不可妄汗;发汗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宜;表证兼有其他病证时,则使用汗法时当配用其他治法;凡用发汗剂时,服药后要避风寒,暂时忌油腻厚味。(二)清热法(二)清热法 清热法亦称清法,是通过寒凉泄热的药物和措施,使邪热外泄,以消除里热证的一种治法以消除里热证的一种治法。1.适用范围 凡热证,不论热在气分或

10、血分,内伤或外感,只要里热盛,皆可用清法治疗。2.功效(1)清气分热清气分热:适用于邪入气分,里热渐盛,出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口渴、烦躁、苔黄、脉洪大或数的病证。(2)清营凉血清营凉血:适用于邪热入于营分,神昏谵语或热入血分,舌红绛,脉数,或吐血,发斑等症。(3)清热解毒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诸症,如丹毒、疔疮、痈肿以及各种疫症、内痈等。(4)清脏腑热清脏腑热:适用于某一脏腑邪热偏盛,或功能偏亢而发生的各种不同里热证候。例如(了解)心经实热: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而涩痛等;肝经实火:胁痛口苦,目赤肿痛,阴部生疮,阴囊红肿等;肺热炽盛:咳喘,咳吐黄痰,脓血等;胃热炽盛:口臭,牙龈肿烂出

11、血等。3.注意事项 注意寒热真假;注意实火虚火;慎用苦寒剂;若病人邪热盛,服清热药呕吐者,可少佐姜汁或凉药热服。(三)攻下法(三)攻下法 攻下法亦称下法,是通过通便、下积、泻实、逐水以消除燥结、积滞、实热及水饮等证的治法。1.适用范围 适用于邪在肠胃,燥屎停结,热结于里,以及水结、蓄血、痰滞、虫积等病证。7 2.功效(1)寒下寒下: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有下燥屎、泻实热的作用。(2)温下温下:适用于脏腑间寒冷积滞的里寒实证,有温里逐寒泻实的作用。(3)润下润下:适用于热盛津伤或病后津亏,或年老津涸,或产后血虚的便秘等。(4)逐水逐水:适用于水饮停蓄胸胁或水肿、臌胀等病证。3.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2、 凡邪在表或邪在半表半里者不可下;老年津枯便秘或素体虚弱阳气衰微而大便艰难者不宜用峻下法;下法以祛邪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止正气受伤。(四)和解法和解法 和解法又称和法,是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协调内脏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1.适用范围 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或表里同病以及肝胃不和、胃肠功能失调的病证。半表半里或表里同病以及肝胃不和、胃肠功能失调的病证。2.功效(1)和解少阳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2)调和肝脾调和肝脾:适用于肝脾失调证。(3)调理胃肠调理胃肠:适用于邪在胃肠,寒热夹杂证。3.注意事项 凡病邪在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的实证、虚证均不可用和法;邪入少阳病在半表半里,但有偏表与

13、偏里、偏寒与偏热、偏虚与偏实之不同,临床宜适当加减药物,灵活应用。(五)温里法(五)温里法 温里法亦称温阳法,是辅助人体阳气以驱除寒邪的一种治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回阳救逆,温中散寒,从而达到补益阳气,消除寒邪目的。1.适用范围 适用于寒邪留滞,阳气不足的病证。2.功效(1)温中祛寒温中祛寒:适用于寒邪直中脏腑或阳虚内寒而出现的病证。(2)温经散寒温经散寒: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血行不畅而致的病证。(3)回阳救逆回阳救逆:适用于疾病危重阶段,阳气衰弱,阴寒内盛而出现的病证。3.注意事项 使用温法,必须针对寒证。寒证较重,温之应峻;寒证较轻,温之宜缓。实寒证当用温散,虚寒证则宜用甘温。(六)补益法(六

14、)补益法 补益法亦称补法,即通过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虚或补益某一脏之虚损,以消除各种亏虚证候,或扶正祛邪的一种治法。1.适用范围 适用于正气不足,体力虚弱而无力逐邪者。2.功效(1 1)补气:)补气:适用于气虚的病证。因五脏气虚不同,故又有补心气、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补肝气之别,分别用于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和肝气虚证。尚需指出,因少火生气,血为气之母,所以在补气时,应斟酌情况,配以助阳药或补血药,效果更佳。8(2 2)补血:)补血:适用于血虚的病证。心主血脉,肝藏血,所以补血又有补肝血和补心血的区别,补心血用于心血不足证,补肝血用于肝血虚证。因为气为血帅,阳生阴长,故补血勿

15、忘补气。(3 3)补阴:)补阴:适用于阴虚的病证。五脏及胃阴均可因病受损,若心阴虚证宜补心阴,肺阴虚证宜补肺阴,脾胃阴虚证应补宜脾胃之阴,肝阴虚证宜补肝阴,肾阴虚证宜补肾阴,分清病位,方能做到药证相对。又阴虚生内热,所以补阴法常配合清退虚热药。(4 4)补阳:)补阳:适用于阳虚的病证。依据病变脏腑的不同,而分别采用补心阳、补肾和补脾胃阳气之法。又因阴阳互根,阴生阳长,所以在阳虚重证,特别是元阳衰惫时,又当配合滋阴,以求阴生阳长。3.注意事项 实证或真实假虚者禁补。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因此补气与补血应当兼顾;补阴与补阳亦应兼顾,取其“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旨。五脏的虚损不同,治疗亦当分别确定治则

16、,尤其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补五脏,重在补脾、肾二脏。(七)消法(七)消法 消法亦称消导法,通过消导和散结,使积聚之实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1.适用范围 适用于食滞停积或慢性积聚而不宜攻下者,以消食、软坚、散结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2.功效(1)消食滞消食滞:适用于伤食积滞而出现的病证。(2)消结石消结石:用化石排石的方药治疗胆结石及泌尿系统结石的病证。(3)消瘿瘤消瘿瘤:用化痰软坚散结的方药治疗瘿瘤肿块等病证。(4)消水肿消水肿:用利小便的方法消散水肿一类的病证。3.注意事项 消法亦属攻邪之法,应分清虚实,以免误治;消法宜标本兼治。(八)理气法(八)理气法 理气法是调理气机的一种治法。1.适用范围 适用于气机失调的病证。2.功效(1)行气法行气法:主要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气滞病证。(2)降气法降气法:主要适用于肺胃失降引起的病证。3.注意事项 使用理气法应辨清虚实;理气药多为香燥苦温之品,如遇气郁而兼阴液亏损者,应当慎用。(九)理血法(九)理血法 理血法是通过调理血分治疗瘀血内阻和各种出血的一种治法。1.适用范围 适用于瘀血内阻和各种出血瘀血内阻和各种出血的病证。2.功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