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A卷 附解析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22091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3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A卷 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A卷 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A卷 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A卷 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A卷 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A卷 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A卷 附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省(市市区区)姓姓名名准准考考证证号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4、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平,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20212021 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 A A 卷卷附解析附解析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5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义务;但同时他又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处于()。A.前

2、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5、()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121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242 分)分)1、“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与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A、引导性B、简捷性C、直接性D、实践性2、可以看作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的规律是()。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泛化律3、 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 不扶 自直;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 这强调的是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

3、观能动性A桑戴克B斯金纳C托尔曼D班杜拉6、班杜拉认为个体在进行观察学习时,影响其注意的因素不包括()。A观察者自身特点B榜样行为的特征C榜样自身的外部特征D个体与榜样的关系7、晓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题多解。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具体思维8、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 世纪2030 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第 1 页 共 7 页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9、朱老师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很严格,常对学生提出

4、各种要求和规定。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朱老师,也能按他的要求去做。朱老师对班级的领导关型属于()。A、强硬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C、仁慈专断型D、民主平等型10、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提出“当事人中心”观点的是()。A.罗杰斯B.沃恩C.布洛克尔D.马斯洛11、最早提出“学习过程就是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这一观点的人是()。A巴甫洛夫B华生C桑戴克D班杜拉12、()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A顺应性B同化性C重组性D具体13、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

5、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14、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评为()。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15、德育过程的实质是()。A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B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C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D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16、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与评价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7、“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

6、,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第 2 页 共 7 页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8、提出“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是()。A卢梭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19、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人物是()。A奥苏贝尔B加涅C托尔曼D布鲁纳20、教师或其他人与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

7、。这种教学方式属于()。A探究学习B支架式教学C情境教学D合作学习21、()是指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泛化律2、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投知识。3、技能是习惯。4、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三、简答题(本大题共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010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 )1、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二、辨析题(本大题共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8 8 分,共分,共 3232 分)分)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第 3 页 共 7 页2、教

8、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3、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4、简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师么?”“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 协助体育委员组织, 我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 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运动会那天,小杨的 3000 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

9、“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问题:(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四、四、材料分析材料分析(

10、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1818 分,分,共共 3636 分)分)1、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 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第 4 页 共 7 页2、“照本宣科”的张老师张 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个-7 惯

11、: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 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校 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

12、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 呢?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问题:“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 “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 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第 5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

13、单选题(本大题共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121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242 分)分)1、B2、A3、B4、答案:C5、A6、D7、B8、D9、C10、A11、B12、B13、B14、D15、【答案】D16、B17、C18、【答案】C19、B20、B21、C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4、错误。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盼课程目标。三、简答题(本大题共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010 分,共分,共 404

14、0 分分) )1、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 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第一阶段:018 个月左右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第二阶段:18 个月4 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第三阶段:46 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 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感, 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 612 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

15、,克服自卑感。第五阶段:1220 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第六阶段:2024 岁是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第七阶段:2450 岁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充沛感对颓废感,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第八阶段:50 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2、(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3、(1)要消

16、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其次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意志品质。(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正确答案:(1) “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展,也不能理解为人人都要发展成为一样的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同“因材施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