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法与思维艺术

上传人:橙** 文档编号:33335582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41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方法与思维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思维方法与思维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思维方法与思维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思维方法与思维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思维方法与思维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维方法与思维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方法与思维艺术(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事里的思维方法同一律:父写“一”字教儿。明日,儿在旁,父适抹桌,即以湿布画桌上问儿,儿不识。父曰:“吾昨所教汝一字也。”儿张目曰:“隔得一夜,如何大了许多?”译文:父亲在纸片上写个“一”字来教小孩。第二天,父亲抹桌子,就拿擦布在桌子上画一下问小孩,小孩不认得。父亲说:“这就是我昨天教你的一字。”小孩目瞪口呆地说道:“隔了一夜,如何大了许多?”庄评:笑过之后,仔细想想,这涉及到两种视野的碰撞。这两个“一”在我们成年人眼里,我们理所当然地把它们当作同一个。然而,在初次学习“一”的小孩里眼里,这两个“一”并不是同一个“一”。在绝对同一的意义上,这两个“一”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在抽离了表现

2、形式的相对意义上,这两个“一”又具有相同的内涵,它们都指向“一”的意义。在成年人的眼里,小孩子的绝对同一视野很可笑。然而,在小孩子的眼里,成年人的相对同一视野值得反思。逻辑里所谓“同一律”是指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同一,正是一种相对同一的视野。如果我们忘记了“同一律”的相对性,我们成年人也会闹出笑话。例如当张三还小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张三是小孩”。当张三变老了,我们还坚持“张三是小孩”的成见,就成了笑话。矛盾律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以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载韩非子难一庄评:这两个命题可以用现代

3、形式逻辑的语言重新表达。对于这根利矛,假设它为a,那么“对于所有x,如果 x 是盾,那么 a 可以刺穿x”(命题 1);对于那张坚盾,假设它为b,那么“对于所有x,如果 x 是矛,那么x 不可以刺穿b”(命题 2)。现在,命题1 里的盾取特例为 b,则可以得到“a 可以刺穿b”;命题 2 里的矛取特例a,可以得到“a不可以刺穿b”。这就产生了矛盾,这说明楚人说的话里面有矛盾。矛盾律是逻辑的一个基本定律。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给予了明确的表述:“同一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既存在又不存在,也不允许有以同样方式与自身相对立的东西。”简单来说,对于任何命题P,不允许 P 与非 P 同时成立。排中律的

4、应用:鲍西娅的肖像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富家少女鲍西娅,不仅姿容绝世,而且有非常卓越的才能。许多王孙公子纷纷前来向她求婚。但是,鲍西娅自己并没有择婚的自由,她的亡父在遗嘱里规定要猜匣为婚。鲍西娅有三只匣子:金匣子、银匣子和铅匣子,三只匣子上分别刻着三句话。在这三只匣子中,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一张鲍西娅的肖像。鲍西娅许诺:如果有哪一个求婚者能通过这三句话,猜中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她就嫁给他。金匣子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在金匣中”。铅匣子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35

5、 页 -同时,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聪明而英俊的巴萨尼奥来求婚了,朋友们,他应该选择哪一个匣子呢?庄评:金匣上的话意思是:肖像在金匣中。银匣上的话意思是:肖像不在金匣中。这两句话刚好构成正命题和否命题。根据排中律,两个命题必有一真。因为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因此铅匣上的话是假的。也就是说,肖像在铅匣中。排中律的提出,也来自亚里士多德:“在对立的陈述之间不允许有任何居间者,而对于同一事物必须要么肯定要么否定其某一方面。”后来的非经典逻辑,也有不承认排中律的。充足理由律在聪明的一休里,大家都躲着好奇小子,因为好奇小子老爱问“为什么”,常常会把大家问得无言以对。好奇小子在看一休砍柴。好奇小子:

6、“为什么木柴会裂开呢?”一休:“因为他是木头。”好奇小子:“为什么木头就会裂开呢?”一休:“你不要再问为什么了好不好?”好奇小子:“为什么不让我问为什么?”一休:,庄评:充足理由律是逻辑的基本定律,首先由莱布尼兹提出。所谓充足理由律是指:“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实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好奇小子看来很懂得应用充足理由律。真真假假:生死门问题在你面前有两扇门,其中一扇为生门,另一则为死门。生门及死门都有一个人看守著,而這两个人之中,其中个只说真话,另一个只说假话,這两位守门人知道哪一扇门是生门,哪一扇是死门

7、,而你则是不知道的,同時,你亦不知道哪一位是只说真话,哪一位是只说假话,更不知道哪位守哪扇门。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只请教其中一位守门者一个问题,就可以知道哪一扇是生门?庄评:这道问题的难度在于我们不知道哪位守门者是说真话的,哪位守门者是说假话的。如果我们问的是说真话的守门者,得到的答案是真的。如果我们问的是说假话的守门者,得到的答案是假的。这样的话,我们无法判断答案是真的还是假的。解题的思路是对两位守门者的回答进行复合:真假得假,假真也得假。我们可以随便问一位守门者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问另外一位守门者,他会回答生门在哪里?”如果我们问的是说真话的守门者,那么,另外一位守门者就是说假话的,他会

8、指向死门。说真话的守门者照搬答案,回答死门那个门。如果我们问的是说假话的守门者,那么,另外一位守门者就是说真话的,他会指向生门。说假话的守门者要颠倒一下答案,因此回答死门那个门。这样,不管我们问的是哪位守门者,得到的答案都是假的,都指向死门那个门。我们只要走向另外一扇门,就走向了自由。从似乎没有信息中,我们要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35 页 -所有人都是有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有死的。庄评:上面这个例子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被称为“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基本推理规则。“所有人都是有死的”是大前提,“苏格

9、拉底是人”是小前提,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之下,我们可以安全地推导出“苏格拉底是有死的”。演绎推理具有保真性,如果前提都是真,那么根据演绎推理推导出的结论也是真的。但是,演绎推理并不能得出新的知识,因为结论已经包含在前提之中了。顺便说点题外话,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的徒孙,他这样说师祖,是不是有点不尊重师长?我不这样认为,苏格拉底是有死的,这是一个事实。亚里士多德以苏格拉底为例,正体现了他对师长的尊重与纪念。错误的推导母亲对孩子说:“如果你躺在床上看书,那么你会近视的。”孩子回答道:“知道了。我不躺在床上看书,也就不会近视了。”庄评:孩子的理解是错误的。因为导致近视的因素可能有多种多样,比如床上看书,

10、日光下看书,看电脑过度和先天遗传等等。不躺在床上看书,也可能会近视的。孩子的推导过程可以形式化为:根据“如果A,则 B”,推导出“如果非A,则非 B”。这是一种典型的推理错误。反证法:帽子的颜色甲、乙和丙三人都擅长逻辑推理,他们三人依次排成一排。现在我们从五顶帽子(三顶白帽子,两顶黑帽子),让他们过目后,挑出三顶分别戴在三人的头上。三个人都只能看到前人头上的帽子,看不到自己头上的帽子。现在,我们问排最后的丙:“你知道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吗?”丙回答说:“不知道。”我们继续问乙同样的问题,乙回答说:“不知道。”最后,我们问排在最前面的甲。甲回答:“我知道。”请问甲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庄评:利用反

11、证法。假设甲和乙戴的都是黑帽子,因为总共只有两顶黑帽子,那么丙戴的就是白帽子,因此丙就要回答知道,这与题意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甲和乙戴的不都是黑帽子,也就是说,甲和乙至少有一个人戴的是白帽子。这是我们获得的第一个信息。接下来继续利用反证法。假设甲戴的是黑帽子,那么根据前面得到的信息,乙就能够判断出自己头上戴的是白帽子。这与题意矛盾。假设不成立。因此,甲戴的不是黑帽子,而是白帽子。利用反证法,我们不直接证明原命题,而是假设原命题的否命题为真。然后由这个假设,结合题意,根据适当的推理规则进行推理。如果推理出来的结论,与题意或者假设产生矛盾。那么,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归纳推理:古代富翁之子明

12、代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一不识字的富翁,他请了一个先生教他儿子识字。先生写了一划,教他儿子说:“这是一”,先生又写了两划,说:“这是二”,然后先生写了三划,说:“这是三”。这时富翁之子心塞顿开,回去对他老子说:“老爸,我全懂了。让先生回去吧,省点钱”。富翁也高兴呀:“太好了,我这就解聘他。”这一天,富翁想请一个姓万的朋友,就叫儿子写请帖。谁知过了很久,还没见儿子交来,便去催促。他儿子道:“老爸,早着呢,我才写了一千划。你这朋友也真是的,姓什么不好,非姓万字,不过幸好不是姓亿。”庄评:因为这个故事,富翁之子就名垂千古了,成了不学无术的象征。在我看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13、页,共 35 页 -来,这个孩子是少年天才,可造之才,可惜被荒废了。不说他这么小就知道挣点钱不容易,你且看他,由“一”、“二”、“三”的写法,归纳总结出“万”字的写法,这种归纳能力正是人类理性的重要体现。亚里士多德认为两样东西应该归功于苏格拉底,其中一样就是归纳论证。你看我们的富翁之子,天资聪慧,这么小就会用归纳法,怎么能说他笨呢?对我这种看法,可能有人不同意:“他即使会归纳法,那也用错地方了,万字哪里是这样写的?”那我要反问你:“那你就没错吗?那人类就没错吗?”人类说:“所有的鸟都会飞”,等到发现了不会飞的驼鸟,只好修改自己的说法;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为伽利略所修正;牛顿的牛顿力学,被爱因斯

14、坦的相对论修正了;而爱氏的相对论,相信不久,也会被别的更全面、更完善的学说所修正。正是这种错误,修正,错误、修正,的循环,人类才能一步步地接近真理。科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对于这些探索真理的先行者,我们都应该报以适当的尊敬。而我们可怜的富翁之子,他第一次使用归纳方法,就被我们“笑杀”。类比推理古希腊的泰勒斯被尊称为“科学之父”。据说,埃及大金字塔的高度,是由泰勒斯首先测出的。方法是这样:泰勒斯站在金字塔前,当阳光下他的影子的长度与他的高度一样时,他就开始测量大金字塔的影长,得到的塔影同时也是塔的高度。庄评:从“影长等于身高”推出“塔影等于塔高”,泰勒斯使用的是类比推理

15、。所谓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个或另一些属性上也相似的推理。类比推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应用。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与类比推理具有密切的关系。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是古希腊传说中跑得最快的人,但他却追不上乌龟。论证是这样的:乌龟初始在阿基里斯前面的A 点,等到阿基里斯追到A 点,乌龟往前又爬了一小段距离到B 点。等到阿基里斯再赶到B 点,乌龟又往前爬了一小小段距离到C 点,因此,虽然阿基里斯可以越来越接近乌龟,却永远也追不上乌龟。庄评:这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所以又称为“芝诺悖论”。几百年后,数学理论中出现了无穷级数的求

16、和,用这种方法可以给出“芝诺悖论”的某种解释。然而隐隐觉得,芝诺悖论还隐藏着一些人类尚未解决的问题。因为,芝诺悖论牵涉到时空问题。近来也有学者认为,造成这个悖论的根源在于,时空不是无限可分的,时空是离散的不是连续的。说谎者悖论有一个人说:“这句话是错的”,那么现在请问他说的话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庄评:如果他的话是对的,那么“这句话是错的”这句话是对的,也就说这句话是错的。如果他的话是错的,那么“这句话是错的”是错的,也就是这句话是对的。事实上,这句话就是著名的“说谎者悖论”。有些人可能会以为这只是一些语言游戏,其实这里面包含着我们人类尚未认识到的一些问题。简单来说,说谎者悖论里包含着自引用(或称自指)的现象。逻辑学家罗素研究了说谎者悖论,进一步提出了罗素悖论。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35 页 -理发师悖论在某个村庄,有一位理发师,他声称要给且只给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现在的问题是:理发师要不要给自己理发?庄评:如果说理发师给自己理发,那么根据他的声称,他不能给自己理发;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那么根据他的声称,他要给自己理发。两边都是矛盾,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