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2

上传人:橙** 文档编号:333352842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6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库系统原理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据库系统原理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据库系统原理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据库系统原理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据库系统原理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据库系统原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系统原理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目录与文件结构相比,数据库结构的不同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缺陷数据库系统中物理存储介质层次。解释 DB、DBMS、DBS 概念模式在数据库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在三级模式结构之间提供两个层次的映像的原因数据独立性与数据联系的区别解释数据冗余及后果解释数据库语言及其类别解释数据库解释数据之间的联系,关系数据库中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解释 DB的系统缓冲区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相比怎样减少数据冗余解释数据库独立性,如何实现数据独立性,有什么好处数据库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区别数据库系统的生存期的几个阶段,数据库结构设计在生存期中的地位数据库设计的规划阶段应做的事情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如何实现及其

2、目标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在 DBS中数据字典(DD)的作用解释 ER图及其要素ER概念设计的过程将局部 ER模型合并成全局ER模型,需要消除哪三种冲突?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DBS的维护工作解释弱实体、超类、子类评审在数据库设计中的作用,允许设计过程中有多次回溯与反复的原因在 DBD中,要有概念设计阶段的原因在数据库设计中,对概念模型的要求数据库的设计过程解释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及其原因解释函数依赖解释两个函数依赖集的等价解释平凡的FD,如何推出进行关系模式分解的原因和依据解释多值依赖无损分解的定义和意义保持 FD的分解的定义和意义关系模式的分解的优缺点对关系代数表达式进行优化的原

3、因关系中的元组没有先后顺序的原因关系中不允许有重复元组的原因解释两个关系代数表达式等价查询优化在的重要性和可能性SQL的关系代数特点和元组演算特点SQL语言如何实现查询结果是否允许存在重复元组嵌入式 SQL的预处理方式如何实现,有何意义视图的优点建索引的目的比较基本表与视图嵌入式 SQL如何解决数据库工作单元与源程序工作单元之间的通讯解释游标SQL的数据定义包括哪些操作对视图的更新操作有些什么限制在主语言的程序中使用SQL语句的规定如何协调SQL的集合处理方式与主语言单记录处理方式嵌入式 SQL的 DML语句何时不必涉及到游标,何时必须涉及到游标为何将 SQL中的视图称为虚表所有的视图不是都可

4、以更新的原因预处理方式对于嵌入式SQL的实现的意义SQL语言支持的关系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实现嵌入式SQL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数据库中为什么要进行并发控制数据库权限的作用解释封锁机制解释并区别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解释封锁粒度,封锁粒度的大小与并发性、系统开销之间的关系数据库的典型恢复策略解释权限的转授和回收简述 SQL Server 2000的 4 个版本简述 SQL Server 企业管理器存储过程及其优点简述 SQL Server 触发器解释角色及其作用PB9.0 的特点PB开发空间的三个层次PB的两组工具栏PB的数据库画板的功能PB的数据窗口对象PB连接数据库的步骤传统数据库的局限性与

5、ER图相比,对象联系图有哪些修改和扩充面向对象技术中的数据类型系统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UML的发展历程类图中的基本成分ODBC 技术的特点ODBC 的体系结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驱动程序管理器及其主要功能。简述 SQL/CLI 解释事务的持久性,如何实现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10 页 -2-在数据库系统中介质故障的恢复方法简述数据库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分布透明性的3 个层次在客户/服务器数据库体系结构中,客户机和服务器各自功能关系模型的3 个组成部分事务的原子性简述两段封锁协议的内容各种结构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特点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独立

6、性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缺陷主要有 3 个缺陷: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数据联系弱。与文件结构相比,数据库结构的不同主要有下面三点不同:(1)数据的结构化。文件由记录组成,但各文件之间缺乏联系。数据库中数据在磁盘中仍以文件形式组织,但这些文件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用数据模型来描述,整体结构化。数据模型不仅描述数据本身的特点,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2)数据独立性。文件只有设备独立性,而数据库还具有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3)访问数据的单位。访问文件中的数据,以记录为单位。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以数据项(字段)为单位,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解释 DB、DBMS、DBS DB 是存储

7、在一起、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 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DBMS 是位于用户与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 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织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中物理存储介质层次。DBS中物理存储介质有六个层次:高速缓存、主存、快闪存、磁盘、光盘和磁带。高速缓存和主存的特点是:访问速度最快、价钱最贵,致命的弱点是在掉电或系统崩溃时,数据立即丢失。快闪存和磁盘又称为辅助存储

8、器、联机存储器。数据容量大,在掉电或系统崩溃时,数据不会丢失。光盘和磁带又称为脱机存储器或第三级存储器。其特点是:访问速度最慢,价钱也最便宜,主要用于备份。各种结构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特点在 DB 技术中,数据在磁盘上的组织仍是文件,但是还实现了数据之间的联系。在各种数据模型中实现的方式是不同的,随着数据模型的发展,实现方式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1)在层次、网状模型中,数据之间联系是用指针实现的。指针值是记录的地址(物理地址或逻辑地址),这就允分利用了数据结构中链表的技术。这种方法查询速度较快,但带来一个缺点,查询语言是过程性的,应用程序的编写比较复杂。(2)关系模型中,数据之间联系通

9、过关键码来体现。在关系中,有主键和外键,通过外键和主键的联系实现两个记录的联系。这种方法,查询语言是非过程性的,编程比较简单,但缺点是查询速度较慢。随着硬件性能的改善,“慢”的现象正在消失。概念模式在数据库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数据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给用户,按内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而逻辑模式提供了连接这两级的相对稳定的中间观点,并使得两级的任何一级的改变都不受另一级的牵制。在三级模式结构之间提供两个层次的映像的原因三级模式是指用户的局部逻辑结构(外模式)、DB整体逻辑结构(逻辑模式)和DB物理结构(内模式),三级模式之间在结构、类型、长度等方面往往差别很大,为了实现这三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

10、BMS 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个层次的映像: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数据独立性与数据联系的区别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DB的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对系统的要求是“数据独立性要高”。而数据联系是指记录之间的联系,对系统的要求是“数据联系密切”。解释数据冗余及后果数据冗余是指相同的数据被存储多次。数据冗余的后果是浪费空间,造成数据操作异常(一处修改,引起多处修改),可能造成数据完整性的缺陷和数据不一致性。数据冗余是相对的概念,例如键与外键也是数据冗余,但它是一种必须的数据冗余,它是在关系之间进行联系的手段,数据库的特点是可控数据冗余度。解释数据库语言及其类别数据库语言包括

11、:数据定义语言(又称为数据描述语言)和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描述语言,简记为DDL,负责定义和描述数据库的各种特性,对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中所得到的数据模式进行定义的描述及数据库三级结构的描述。数据操纵语言,简称DML,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包括:检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操作。解释数据库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10 页 -3-数据库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具有较小的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解释数据之间的联系,关系数据库中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库不仅能存储数据,而且能存储数据之间的联系

12、。在关系数据库中,通过表与表之间所包含的公共属性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利用这种联系能够将数据冗余度限下在最小范围之内,实现数据完整性约束和数据一致性控制。所以,关系数据库不是孤立文件的简单集合,而是相互联系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解释 DB的系统缓冲区在应用程序运行时,DBMS 在内存为其开辟一个DB的系统缓冲区,用于“数据的传输和格式的转换”。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相比怎样减少数据冗余数据冗余是指各个数据文件中存在重复的数据。在文件管理系统中,数据被组织在一个个独立的数据文件中,每个文件都有完整的体系结构,对数据的操作是按文件名访问。数据文件之间没有联系,数据文件是面向应用程序的。每个应用都拥有并使

13、自己的数据文件,各数据文件中难免有许多数据相互重复,数据的冗余度比较大。数据库系统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的数据。数据库系统由许多单独文件组成,文件内部具有完整的结构,但它更注重文件之间的联系。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具有共享性。数据库系统是面向整个系统的数据共享而建立的,各个应用的数据集中存储,共同使用,数据库文件之间联系密切,因而尽可能地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存储,减少和控制了数据的冗余。解释数据库独立性,如何实现数据独立性,有什么好处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即数据结构的修改不会引起应用程序的修改。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物理结

14、构改变时不必修改现有的应用程序。逻辑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逻辑结构改变时不用改变应用程序。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实现的。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外模式/模式和模式/内模式两层映像。当整个系统要求改变模式是时(增加记录类型、增加数据项),由DBMS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作相应改变,使无关的外模式保持不变,而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库的外模式编写的,所以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从而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由DBMS 对模式/内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可能使模式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

15、据独立性的好处是:(1)减轻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工作量;(2)对同一数据库的逻辑模式,可以建立不同的用户模式,从而提高数据共享性,使数据库系统有较好的可扩充性,给DBA维护、改变数据库的物理存储提供了方便。数据库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区别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系统的生存期的几个阶段,数据库结构设计在生存期中的地位数据库系统的生存期一般分为七个阶段:规划阶段、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现阶段、运行

16、和维护阶段。数据库结构的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数据库的效率和质量,是数据库生存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数据库设计的规划阶段应做的事情数据库设计中的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确定数据库系统在组织中和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各个数据库之间的联系。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如何实现及其目标这一阶段是计算机人员(系统分析员)和用户双方共同收集数据库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和用户对处理的需求。并以需求说明书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以后系统开发的指南和系统验证的依据。需求分析的工作主要由下面四步组成:(1)分析用户活动,产生业务流程图;(2)确定系统范围,产生系统关联图;(3)分析用户活动涉及的数据,产生数据流图;(4)分析系统数据,产生数据字典。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流、数据结构、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五个部分。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一系列二维表格,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数据字典在数据库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 DBS中数据字典(DD)的作用在 DBS中,DD是存储三级结构的描述(即元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