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县石鼓镇明道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专*** 文档编号:332902908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县石鼓镇明道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县石鼓镇明道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县石鼓镇明道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县石鼓镇明道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县石鼓镇明道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县石鼓镇明道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化合物A、B、C都只含两种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可能是金属元素 D可能是非金属元素参考答案:B2. (2002上海卷)11.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3种(B)6种(C)9种(D)12种参考答案:C略3. 已知:2CH3OH(

2、g) CH3OCH3(g) + H2O(g) H25 kJ/mol 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物质CH3OHCH3OCH3H2Oc/(molL-1)0.81.241.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400B平衡时,c(CH3OCH3)1.6 mol/LC. 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总能量减少20 kJD. 平衡时,再加入与起始等量的CH3OH,达新平衡后CH3OH转化率增大参考答案:B略4.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

3、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温度/15.020.025.030.035.0平衡总压强/kPa5.78.312.017.124.0平衡气体总浓度/103mol/L2.43.44.86.89.4A 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是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B 因该反应熵变(S)大于0,焓变(H)大于0,所以在低温下自发进行C根据表中数据,计算1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约为2.0109(molL1)3D达到平衡后,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减小参考答案:C略5.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表中叙述的结论不正确的

4、是:甲乙丙结论A盐酸石灰石苯酚钠溶液酸性:HClH2CO3苯酚B盐酸FeS溴水还原性:S2-Cl-Br-C浓盐酸KMnO4KBr溶液氧化性:KMnO4Cl2Br2D水电石溴水乙炔可与溴水反应参考答案:B6.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下PH=1的溶液中:B、含有大量的溶液:C、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D、由水电离出的溶液:参考答案:D略7. 将下列固体在隔绝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用酒精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冷却后又聚集为原来的物质的是 () A碘片 B氨化铵 C碘化铵 D碳酸钠参考答案:答案:B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苯酚显酸性,可与Na2CO3溶液反

5、应生成CO2B. 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 C. 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D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参考答案:A略9. 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多充O2参考答案:B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增大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可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如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应改变温度,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A错误;B升高温度

6、,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故B正确;C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D多充O2,活化分子百分数、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10. 下面关于氢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性:HClCH4NH3C.氢化钙的电子式为:H:Ca:HD.等物质的量的D2O与H2O所含质子数相等参考答案:D略11. 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比4He多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

7、 D比4He少一个质子参考答案:C略12.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是一种灰黑色的金属单质,是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元素B白磷着火点高且无毒,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C雾天行车要打开汽车大灯,这时若看到光路是由于“丁达尔现象”D用食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时所发生的是水解反应参考答案:C略13. 奥运会会标是五环旗,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常见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四种反应中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适合的一组是( )选项蓝黑红黄绿ASiO2CuSO4溶液O2NaOH溶液AgBO2稀H2SO4CO2FeNaOH溶液CO2

8、稀H2SO4Al(OH)3NH3NaOHDMgCO2KOH溶液AlFe2O3参考答案:B略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1 图2 图3A如图1所示将一定量的铜片加入到100 mL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若铜片完全溶解时(不考虑盐的水解及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中的Fe3、Cu2、H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且测得溶液的pH1,则溶液中c(SO42)为0.5mol/LB如图2所示的装置中发生Cu2Fe3=Cu22Fe2的反应,X极是负极,Y极的材料名称可以是铜C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3所示,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D. 如图

9、3所示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参考答案:A略15. 下列各组物质反应的生成物中只有一种气体(常温常压)的是( )A足量铜和浓硝酸反应B碳和浓硫酸共热C. 碳酸氢铵和足量氢氧化钠共热D. 电解饱和食盐水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20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了两种可能,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二是发生双水解反应: ;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实验: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上述Na2SO3浓溶液,观察到

10、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这种红褐色液体是_。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溶液最终变黄色,同时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_ 。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其目的是 。另一份加入BaCl2稀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换用稀释的FeCl3和Na2SO3溶液重复实验、,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指导老师看过学生的实验步骤后认为该设计有缺陷,应在开始实验前对某主要药品进行检验,所选择的药品为 ;该实验的目的是 。

11、若在FeCl3浓溶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参考答案:(20分)2Fe3+SO32+H2O=2Fe2+SO42+2H+2分2Fe3+3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2分实验:氢氧化铁胶体(或胶体);1分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有气泡产生;3分证明氢氧化铁胶体转化为了Fe3+;1分Ba2+SO42-=BaSO4。1分实验:Fe3+与SO32-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2分(Na2SO3浓溶液)、BaCl2稀溶液、稀盐酸;2分检验Na2SO3是否变质(或检验Na2S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2SO4)2分2Fe3+3CO32+3H2O=2Fe(OH)3+3CO22分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CO32没有还原性1分SO32水解能力较CO32小1分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8分)CrCl3、金属铝和CO可在AlCl3的苯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无色物质A,A又可和P(CH3)3反应,生成物质B,A还可和钠汞齐反应生成物质C,已知A、B、C的元素分析结果如下: Cr/ P/ C/ A 23.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