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青海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试行)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929号)文件精神,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对我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深化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学改革为导向, 以提高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加强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指导与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结构二、课程结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课程结构的特点是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都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和构建(见图1)。
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途径不仅包括体育与健康课,还有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等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包括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两个部分 必修必学是对全体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共同要求,课程内容包括体能和健康教育;必修选学是满足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个性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和新兴体育类运动6个运动技能系列每个运动技能系列由若干运动项目组成,如足球、跳远、健身健美操、蛙泳、防身术、花样跳绳等,每个运动项目由包含相对完整内容的10个模块组成, 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为系统的学练体能和健康教育包括内容要求、教学提示;运动技能系列中每个模块包括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 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平行关系,一类是递进关系课程内容中的体能、健康教育和运动技能系列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平行关系 运动技能系列下的运动项目模块之间呈递进关系,即下一个模块是上一个模块的延续和发展, 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 衔接递进、 螺旋上升和逐渐拓展的关系, 如足球模块1、足球模块2、足球模块3 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体能、运动技能、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等内容的融合和有效教学来实现。
其中,体育文化的学习渗透在运动技能系列和体能的学习中,也可以利用雨雪天气在室内课堂上讲授体育文化的有关内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图书报刊、网络、电视和广播等)获取体育文化的相关知识,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三、课程教学要求三、课程教学要求 (一)总体教学要求(一)总体教学要求 1.1.确保体育品德与健康行为的素养形成确保体育品德与健康行为的素养形成 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的育人价值, 牢固树立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意识,通过体育活动逐步培养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增进身心健康,适应外部环境,并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2.推进体能发展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体能发展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师要深入理解体能与运动技能的逻辑关系,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好体能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注意体能发展的系统性、层次性和针对性,既要完成必修18学时的体能模块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运动技能教学中的学练时机,将专项体能融入其中,全面提升学生体能水平 3.3.完善运动技能学练与体育竞赛的结构模式完善运动技能学练与体育竞赛的结构模式 教师需建立“学-练-赛”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观念,破除原有运动技能孤立、无联系、缺情境的教学现象,正确把握开放式运动技能与封闭式运动技能的教学策略,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和与学练内容高度相关的比赛体验。
(二)必修必学课程教学要求(二)必修必学课程教学要求 1.1.体能体能 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发展体能,不仅是提高体育活动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且与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学校体能教育对于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运动项目学习的基础保证 体能模块内容和标准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表现标准表现标准 能结合体能发展的基本原理,掌握发展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运动素质和有效控制和改善身体形态的基本练习方法 1.理解体能对个人生活、学习和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制订体能锻炼计划的程序、内容和方法,理解体能练习中锻炼效果可逆性原则和大小运动量相结合原则,并能在体能练习中运用 2.初步掌握体能练习的基本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多种体能练习,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合格水平 3.在体能练习过程中情绪比较稳定,努力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能主动与同伴合作学习,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掌握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方法, 并根据体能状况及时改进锻炼计划 能结合国家体质健康数据测量和评价体能水平 2.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结构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保证 健康教育模块内容和标准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表现标准表现标准 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增进健康的原则和方法 1.理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积极参与课内外体育锻炼 2.理解膳食和营养均衡的作用,将所学的卫生保健、环境、疾病预防、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安全避险等方面的知识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中 3.在运动、学习生活中保持较好的情绪稳定性,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会积极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方法 掌握与健康相关的饮食和营养知识, 理解运动与营养的关系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疾病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并运用安全运动、安全避险、预防常见运动损伤、消除运动疲劳的知识和方法 掌握和运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提高人际 交往技能,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三)必修选学课程教学要求(三)必修选学课程教学要求 本指导意见选取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等7个运动项目作为参考案例进行学习内容及相应表现标准介绍(见附件3)。
我省各校学生水平差异性较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具体学情调整模块内容和课时比例学校还可根据意见示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项目特点及地域特色,开拓性的进行其他运动模块设计 各运动技能项目按照必修选学学习阶段 “3:4:3” 的比例进行设置, 沿着 “认知理解-动作迁移-创新应用”路径发展开放式运动技能模块内部结构由“A-单个动作技术及运用、B-组合动作技术及运用、C-战术及运用、D-比赛”构成,“A-B-C-D”内容学习目标依次递进封闭式运动技能模块内部结构由“A- 基本动作技能及运用、 B-组合动作技能及运用、 C-创编、 套路或比赛” 构成 “A-B-C”内容学习目标依次递进教师需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发展水平阶段,设计相应不同内容组合模式如下图的开放式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结构化构建示例,教师可帮助学生通过有组织、结构化的系统学习,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内在的发展性和关联性,从离散性的知识点走向体系化的知识网络,实现能力外化于行,品格内化于心 开放式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结构化构建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四、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一)必修必学课程的安排(一)必修必学课程的安排 体能模块是本次课程标准新增的必修必学模块内容,该模块对于发展运动能力,发展健康行为,促进终身体育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学校在高中阶段第一学期集中开设体能模块内容,在发展学生体能水平的同时,让学生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适应高中学习环境,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需求选择运动技能系列模块。
健康教育模块是必修必学模块内容之一,该模块是为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提高健康能力,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建议教师在高中阶段每学期开设3课时健康教育模块内容,6个学期共计18课时,也可集中进行教授 (二)必修选学课程的安排(二)必修选学课程的安排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中,可选择1-3项运动项目作为必修选学模块内容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学习,以实现学会、学精,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必修选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学年学习3个模块,第二学年学习4个模块,第三学年学习3个模块 运动技能发展水平运动技能发展水平 内容组合模式内容组合模式 要求要求 初级认知阶段 A+B 侧重于对运动的体验和认知,以单个动作技术 为基础拓展组合练习方式 中级改进阶段 A+B+D 侧重于单个动作间的有效衔接,以组合动作技 术为基础设计展示或比赛 高级完善阶段 B+C+D 侧重于组合练习中战术意识的渗透和能力的培 养,以战术为基础设计展示或比赛 终极自动化阶段 C+D或D 侧重于通过完整比赛或其他高阶情境培养学生 技战术综合应用素养 必修选学内容设置建议 年级年级 高一高一 高二高二 高三高三 第一学期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第二学期 必修 选学 A项目模块1 A项目模块2、3 A项目模块4、 5 A项目模块6、 7 A项目模块8、 9 A项目模块10 A项目模块1 A项目模块2、3 B项目模块1、 2 B项目模块3、 4 A项目模块5、 6 A项目模块7 A项目模块1 A项目模块2、3 B项目模块1、 2 B项目模块3、 4 C项目模块1、 2 C项目模块3 备注:备注:1.表格中A、B、C三个项目为学生自选项目,A代表第一选项,B代表第二选项,C代表第三选项。
2.表格中每一行代表一种学生选课模式 1.1.组织形式组织形式 常见的选项教学组织形式有年级内选项教学、班内选项教学、年级内与班内选项相结合教学、打破年级界限的选项教学等四种教学组织形式,建议学校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班界限,采用年级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将选择同一项目的学生重新编班,由不同教师分别进行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在同一运动项目中,如学生人数较多且学校能够开设多个选项班,可按照性别、基础、能力等维度进行项目内二次编班 2.2.选课指导选课指导 在开始选项前,应向学生介绍选项的具体操作流程,组织学生填写选项意愿表,最多可填写3个运动项目以足球项目模块为例,如果一名学生喜欢足球项目,可允许他连续学习10个足球模块,也可允许在连续学完3个足球模块(第一学年)或7个足球模块(第二学年)之后,选择其他运动项目(如跳高或双杠等)进行学练若同一项目人数过多,学校无法开设相应数量的教学班级,则依次选择第二或第三志愿的运动项目, 学生可在上一学年结束前进行下一学年的运动项目选择,高一年级可在体能模块结束前进行选项,在高中阶段最多可进行3次运动项目选择,建议学校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生运动技能选项 选项意愿表 姓名 班级 性别 学号 身体健康状况 个人特长 运动项目 足球 篮球 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健美操 武术 第一选项 第二选项 第三选项 备注备注: 1.请你在上述运动中依次选择三项喜欢的运动项目(在所选项目下划“”),如第一选项报名人 数过多,则根据报送时间和选项顺序进行调整。
2.可参考个人身体状况、兴趣爱好、运动基础及体育教师建议等因素进行选项 五、课程教学建议五、课程教学建议 (一)总体建议(一)总体建议 课堂教学应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